《七月与安生》:一声姐妹大过天
《七月与安生》
导演:曾国祥
产地:中国大陆,香港
时间:2016-09-14
TAG:剧情,爱情
主演:周冬雨,马思纯,李程彬,李萍,蔡纲,蒙亭宜,沙全泽,姚欣言,李昊芳,蒋亭轩
更新时间:2019-05-28 21:00:21
简介:两个自青春期以来一直是亲密朋友的女人必须应对成熟带来的变化。
如果说,有什么电影能拿着三流的原著改编出一流的电影,除了《霸王别姬》之外,应该就属这部《七月与安生》了吧。
电影根据安妮宝贝的同名作品改编,讲述的是七月(马思纯饰)和安生(周冬雨 饰)两个好朋友从相知相识,到苏家明(李程彬饰)的出现后相爱相杀的故事。
如果按照安妮宝贝的小说情节,故事的最后,安生和家明在一起,安生难产而死,最后七月和家明一块儿抚养她的孩子——这是一个典型的、狗血的三角恋故事,没有任何新意。而电影的闪光之处,正在于这结局的改写。也正是这样的改写,使得电影的结尾变得扑朔迷离,让我们在思考电影结局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那么,你是否看懂了结局呢?
-×-
金马“双黄蛋”影后,这是《七月与安生》创造的传奇。
要说影子为什么要推荐这部电影,那大概是被编剧用心的改编所吸引。
安生 周冬雨饰
七月 马思纯饰
电影与原著最大的不同,可能是电影最后,是七月而不是安生难产而死。而理解结局的关键,便是这本《七月与安生》的小说到底是谁写的。
我们最直观的理解,是安生在七月死后,以七月的名义,把她们两个的经历写成了小说,从而用这样的名义在一定意义上延续了七月的生命和美好的回忆。
但影片却还有七月在书写着什么的镜头,似乎暗示着七月也曾书写与这本小说有关的东西。此外,影片还有着对七月心理活动的还原,这也让这本小说有了七月的印记。
因此,影子偏向于认为,小说是七月与安生合写的。
那么,为什么编剧要做这样的改动?这样的人物命运的变化、结局的变化,有什么意义呢?
原著里出于对安生这一第三者的道德谴责,安排了安生的死亡,这样故事流于一般三角恋的俗套。
电影则抛弃了这样一种道德纯洁性,用七月偶然性的死亡取代了安生必然的悲剧结局。
这里透射出了生命的一种偶然性,一种游离在伦理道德、价值观、正义感外的荒诞感。这就体现了编剧对影片的结构感的把握:编剧希望我们不仅仅是看到一个平凡的三角恋故事,而是更多看到男性和女性两性之间的冲突淡化,以及女性在这个世界上一种生存困境。生命来到这个非理性的世界,是偶然的,离开这个世界,也是偶然的。
所以,最后安生为什么一定坚持在她的小说当中要说七月没有死而是选择了自由、去远方流浪了呢?从安生的私心来说,这应该是安生对抗生命偶然性的一种方式吧。她让七月永远活在了自己的生活当中,是一种自我的救赎和对愧疚的和解。
在影片的主题层面上,七月与安生两个人是两种生活方式的交换、两条生命的交织与融合,她们互相填充了生命的缺憾与陷落,最终共同圆满。
金马奖在给这部电影开出两位影后时,给出的理由是“这两个人是分不开的,所以你要将这部电影当中的女主角予以肯定的话,肯定是两个,是如影随形的,像双生花一样分不开,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两面”。
而这部电影评上金马奖的那一天,马思纯和周冬雨上台讲的第一句话就是,“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这其实是对主题的某种侧面印证。
-×-
成长,也是这个片子表达的主题之一。
七月以前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后来因为觉得自己没有纯粹的爱情选择离开家明,是她独立的体现:她不要那种被怜惜的,因愧疚而补偿的爱,她要的是双方平等的爱。她出走了,向往她心中更大的世界,这是七月的成长。
而安生的成长更多的是一种蜕变和沉淀,她沉淀了下来,她不再飞扬跋扈,而是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居家女人。
如果我们深度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影片或者说原著中对这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塑造是夸张化的,是为表意服务的极端状态。这样的两面或是冲突,存在于每个人的性格里、成长过程中。
谁不憧憬自由而又依恋安定呢?谁会甘愿一辈子平凡平淡或者忍受无穷的流浪呢?
结尾的这般改写,强化了七月命中不可得的悲剧感,无论是纯粹的爱情还是自由,都强烈表现出女性的生存困境。这也是改编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因。
-×-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编剧由四位女性组成。她们让影子看到的是比小说中更强烈的女性意识。
在这部电影中,首先缺席的角色是父亲。安生的父亲死了,而对于七月的孩子而言,李瞳瞳,她也是没有父亲的。
第二缺席的是男性,只要牵扯到七月和安生她们之间的事情,比如讨论家明时,家明往往是不在场的,他要么是真的不在场,要么就是被拒之门外。在这部电影当中,男性的角色和地位完全被淡化、搁置了。
家明与七月、家明与安生之间的冲突,正是一种有意而为之的淡化。影片因此更能表现女性本身的一种困境、一种成长。
-×-
影片当中的镜像化呈现和圆形叙事体现得很明显。
镜像化呈现表现在,两位女主对自我的了解都是从凝视对方开始的。
肉体层面上看,影片有几个对称的镜头,特别是她们洗澡的时候,互相凝视对方的身体来了解自己是一种确定性存在。生活形态上也是如此,她们以前都想过上彼此的生活,彼此都成为各自生活层面的一种镜像式的存在。
最后,有个镜头是镜子,里头先是出现了七月的模样,然后是安生,其实是有合二为一的意味的。对称性的构图、镜子的象征,都是镜像化呈现。
圆形叙述是文学上的一种表达,指的是人物生命中的宿命与轮回的结构。
安生小时候特别孤独,梦想出去漂泊,长大后四处去流浪,最后她回来了,从流浪回到了这种安稳的生活,这是种生活形态的轮回。
家明有从逃离到被迫逃离的这种经过,从最开始的想要外出打拼的逃离变成结婚时七月让他逃离。在他的世界当中,他始终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择的困境,第二就是生命的限制。
对于他来说,过去他想逃离这一种选择的困境,他觉得生命充满了无限的限制,后来决定跟七月在一起,七月又让他走,那么最终对家明来说,他始终生活在一个充满限制的世界当中,这便是宿命的作用。七月的心愿在小说里得到满足,构成了跟安生截然不同的轮回,而且七月孩子的出身本身便代表着一种轮回。
这部电影不是一部完美之作,推出来是因为影子觉得编剧非常不错,能在这样一个商业化的环境中,把一个我们看烂了的狗血剧改编成这个样子。但影子觉得这部电影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再完善的。比如,这部电影的音乐,如果跟它故事改编的水准相比的话,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没有过错也没有功劳。再比如,这部电影当中的旁白比较多,证明电影在表现人物内心的时候有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的无力感。
在“故事先行”的当下,《七月与安生》值得一提。
●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 <绿皮书>
●<狗镇>
●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