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谈判
段平云一愣,看着手中的烟火箭,他明白自己上当了。不过他是觉得无所谓,韩信方才的确是没有开口说结束挑战了,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认为。
“小聪明!”他只是冷冷道了一句,并未生气。
正如段平云所说的那样,这只是小聪明。对于这样的小聪明,韩信可不会自得。当年那个被他废掉筋脉的兄长,不正是自恃自己有点小聪明么,可谁能想到,那个时候的他竟会真的对手足出手。
韩信回身看着身后,静静等待着十二位岐山众归来。
不多时,看到了烟火箭的十二人便出现在了入口处。
他们朝着龙白羽、樊乘风和段平云行了一礼,正准备离开森林时,龙白羽突然开口道:“挑战还未结束!”
十二人当即愣了住。烟火箭都发出了,不是代表已经结束了吗?
但是众首说还未结束那就是没有结束,十二人微微面觑,立即将目光尽数放在了围在正中心的韩信身上,他们已经将他围住了,只需动动手,制服了这挑战者,挑战自然也就结束了。
本身挑战首席的第二关就是十二岐山众与挑战者的对决,也没有说不允许岐山众对首席弟子出手的。只要岐山众将首席弟子制服了、击败了,那么这一场挑战也自然而然就落幕了。
韩信看着十二岐山众,不慌不忙,缓缓开口说道:“诸位不忙出手,我即便是在这站上半个时辰,也会因为抢不到腰牌而挑战失败。不如坐下来聊一聊,兴许诸位都能有所收获呢?”
示敌以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将自己的威胁可能性消除,再以言语表明利益进行诱惑。
十二名岐山众再一次面面相觑,而后他们又看了看龙白羽的眼色,见龙白羽没有任何表态,于是在稍稍迟疑之后,都决定暂时先不出手了。
这里韩信有一点估算错了。这十二岐山众根本就不是因为他的言语诱惑而决定暂时不进攻的,他们是看龙白羽没有表态,才选择了暂时的等待。
至于是什么原因停下来的,对于韩信来说根本不重要,只要对方停下来,肯听他讲话,那就是达到了目的。
他思考了两个小时,接下来的话就是全部成果。
“我不会抢你们的腰牌。”韩信看着他们,一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的模样。
岐山众身为前岐山弟子,他们的待遇和外门弟子却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多了个俸禄,其他各方面基本没什么差别。
韩信想来想去,他能做的,能和岐山众形成交易的条件,只能是待遇了。
“一、岐山众俸禄提至外衙供奉标准。”
一听到这话,有几名岐山众还未反应过来,可是樊乘风、龙白羽和段平云的脸色都是唰一下变了。
提高俸禄?!
这可不是一两个人提高俸禄那般简单的,而是整个岐山众。外衙的俸禄乃是以武学境界和武道境界进行区分的,境界越高,俸禄越高。若是真的按照外衙的标准来,每年给岐山众的俸禄就要比过去提升一倍多。
若只是提个三五年还好说,岐山的银库还能付得起。可这一提升,可是永久的,岐山的库银根本不可能支撑。
“二、岐山山腰可专门开辟一处,给岐山众家属安置之处。岐山众可随时前往探望。”
又是一项天方夜谭的条件。
听到第二点,饶是反应再慢也是懂了。这是韩信和岐山众在谈条件呢?
山腰是岐山整个对外防御的核心地带,根本可能给人住,一般都是每日执勤的外门弟子前往镇守,就连饭菜都是由其他巡逻当值的弟子从后厨送过去的。
在那里开辟住人的地方,一来是不安全,对于居住的人不安全。二来是容易使得山腰原本建筑的防御出现漏洞,危害整个岐山。
第三点,岐山众是岐山弟子出身自然要好管理,而那些所谓的家眷呢?他们是否能承受岐山这样封闭的生活呢?若是那些家眷犯了过错,岐山是否有资格处置,一个处置不好还容易引起岐山众的情绪。
第四点,岐山众随时可以探望家眷。那么他们的修炼之心和战斗之心必然会懈怠,这是岐山最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最后的第五点,一旦发生战事,山腰处乃是首当其冲的战场,那个时候的岐山众,是否会遵循门派的安排进行作战呢?还是赶着先去拯救自己的家眷?
盘算下来,韩信的这两个条件都是在作死。
面前的这些岐山众也不是傻子,他们也在考虑这些问题,有些他们想到了,有些他们没想到。他们都是岐山的底层人,因此对于空想主义这种东西还是比较少的,大家都在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这两件事情的可行性。
他们留在岐山大部分人都只是喜爱岐山,不愿离开这方归宿,并非为了什么俸禄。可是,待着待着,年纪大了自然是要考虑成家的问题。有些弟子选择在岐山内部进行完婚,那是最好的,往后即便是伴侣进不了岐山众,至少夫妻两个一个山前,一个山侧也近的很。
而有些弟子则是会回家娶亲,想岐山请个假期,回去完婚,每一年都有一段时间可以回家。而后所有的时间都待在岐山,韩信的第二个条件,就是针对这部分岐山众的。
“恕我直言!这两点,在我看来根本不可行。”
有岐山众直言道。
韩信嘴角一扯,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只要对方听进去了,那么他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谈判,这是他在那家公司最后学会的东西。
“可行不可行我比你们心里更清楚。”韩信直接看着十二名岐山众的眼睛认真说道:“若只是夸夸其谈,我为何不说点其他更有诱惑力的东西,比如让你们直接进入内门之类的?”
十二名岐山众顿时窒言,他们等待着韩信下文。
“说实话,现在的岐山根本不具备做出这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