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联通天下大命脉
时间总是会引起最大的变化,这就是一个时时刻刻存在的道理。
方中愈头脑里所充满了历史知识,还有他所了解的一切关于大明和大明周边的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然已经变化了,那么所有的一切他都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了,当然也不可能按照之前的应对来做出相应的措施,现在的这一切都只能慢慢的改变。
大明帝国曾经西北最大的敌人,铁木尔帝国早已经分崩离析,帖木儿大帝也在死去之后他的侄子们开始争夺帝国的大权,所以互相打仗,那一片土地并不安宁,这也是为什么,方中愈能够让朝廷依然在北方陈列大军,但却不实时的向北和西推进的缘故。
他们依然在处理草原部落的人,罗刹国现在已经开始和大明帝国的人接触了,当然所有的一切都还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谁会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儿,只是民间的交流,官府的交流并不会通过这样的渠道去做,那些人还不够资格。
按照方中愈的推算,大明帝国军队并不适合现在向外快速出击,时间还不够,所以更多的还是练兵的状态,只要保证如今打下来的土地能够长久的,在大明帝国的统治之下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位于边境的那些将军们,如今都有一些茫然了,之前他们拼命的打仗,是因为帝国还有敌人,甚至可以说帝国还有威胁存在,但是现在这样的威胁越来越少,他们都有一些害怕自己会不会被侵犯,好在,如今大明帝国的掌权者武将也有很多人并不惧怕他们所做的这些事情,所以这一切又变得相对简单了起来。
思想工作一直都是存在,当军队里开始有了这样的苗头之后,训到关门,立马就把这样的苗头掐灭了,他们也不可能允许这样的思潮在军队里出现,这是对帝国军队的最大的威胁。
整个朝廷现如今都有着大的方向,那就是保证大明帝国在未来50年内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这需要大量的时间。
不是表面上的强大而是事实上的强大,所以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不断的考虑。
议事长齐泰齐大人和他所领导的议事团队,开始对整个帝国可能遇到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加大应对措施的制定,他们要保证在大明帝国之外不会有太大强大的敌人出现,但是又不能没有敌人出现,朝廷必须要时时刻刻有这样的危机意识,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中亚和西亚那边依然很混乱,但是方中愈却不想去管,建文朝廷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能够变得稳定下来,毕竟一个泰国稳定的通道是不符合大明,利益的大明必须要保证,那你可以通商,但却不能有一个稳定的政权,因为那样的话迟早会成长起来,成为大明帝国的大话。
方中愈隐隐约约记得,欧洲的大航海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好像就是在大明帝国时期才开始的。
那个时候欧亚大陆的帝国处处征战,奥匈帝国发展的特别强大,所以让欧洲人不得不发展航海,这也就造就了强大的欧洲。
虽然记得不太真切,但是他清楚的知道一点,航海的发展一定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大明帝国发展的越来越强,但是他也不希望那些可能成为大明敌人的国家,发展的更加壮大。
好在如今大明的探索队有一部分,还是到过欧洲,所以在那里也有一些简单的贸易点。
这些年的发展还是挺不错的,虽然还不能合法的拥有一些强大的军事组织,但是只要为了保护货物,他们也是能够出动不少的人的,再加上大明帝国的海军如今发展的非常强大,只要他们护航,现在还真没有出太多的事情。
大明帝国的疆土如今越来越大,除了草原部落,被完全消灭或者是驱逐,北边一斤,近乎接近奇迹与小小的罗刹公国,都已经接壤了,南边海岛之上,如今基本上活跃的都是大明本土的力量,要是方中愈愿意的话,那你立马会成为大明帝国的领土。
如今的大明,疆域是非常大的,已经远超了盛唐。
前沿的疆域也非常大,但那个时候他们更加注重的是掠夺抢劫,而不是进行有效的统治,所以很多人是不认可他们的疆域的,但是现在大民所在之处都会派下文官进行治理,所以越来越多的地方是真正的纳入大明帝国的统治的,大明混一图上是有他们的名字的。
这些年来大明的探索队,探索世界各地将大明混一图土补充的越来越完整。
未来的大明子孙可以依靠这一份地图来看待天下各国。
可以说如今大明不论是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顶层的吧,恐怕10年到20年来根本就不会出现更多的敌人,但是他们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打仗是要花钱的,不管是无数次的北征,还是向西进攻,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经济的发展,如今对于大明百姓的负担并不是很重,大量的海上贸易已经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朝廷现在不缺钱了。
当然这些钱也不能随便的乱花,毕竟他们依然要发展。1
因为工业的大量发展,百姓们更多的不再在土地上刨食了,虽然依然有不少人在种粮食,可是不再像之前那样靠天吃饭,如今朝廷有专门的农业部门进行致电会告诉他们如何在最大的程度上获取最大的产量。
所以大明帝国的百姓是目前不缺主食的,再加上如今番薯玉米也开始大量种植,已经让不少的地方解决了主食缺乏的问题。
如今只要是愿意干的,不偷懒的,基本上都可以在如今产业的各个环节可以找到事情做,足以养活一家老小,如果还要用心的话,也可以去大明南周或者是大明北周去那里淘淘黄金,最终也是能够发大财的。
而且那些泼皮无赖们反而被赶走了,到边境或者到大明兰州北周去挖矿,这样的人少了之后,朝廷的治安也变得容易了许多。
之前曾经有朝廷官员评估说,如果大明再不收缩兵力,还在源源不断的发动战争的话,一定会拖垮整个大明的经济的,让百姓们的负担更加严重,但是就算是这几年战争越发的强大,也依然没有对大明本土造成多大的影响,没有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因为朝廷不断的进行大量的贸易和扩张,也让无数的土地成为了为大明赚钱的力气。
朝廷现在所受到的影响,只不过是百姓们,没有太多的人在种植粮食之后产量减少,但并不影响他们交付税。
各个辅线,现在也有多余的财政支出,可以保证抚县的内部,可以跟着朝廷的政策走,良性循环在现在体现的非常的清楚明白。
皇帝朱允文,这些天笑的都合不拢嘴了,因为看着这年报他也已经清楚了现在大明帝国真的比之前不一样了,手底下的这一批官员比自己想的还要做得好。
对于现在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他非常的开心,之前他还担心,朝廷的各项支出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让朝廷的官员去搜刮百姓,但是现在看来不会出现那样的事情,只要朝廷的大政方针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种结果应该在目前来说不会出现了。
按照之前方中宇和如今艺术院给的最新结果,在接下来的5年之中,大明帝国将开始试验铁路火车。
方中愈蒸汽机也已经上报了,现如今虽然还不完完全全能够成功,可是已经超过了之前马匹的力量所以在如今这种状态下,把它上升到国家层级的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燕王朱棣的人马,把蒸汽机的资料弄走,其实方中愈是不太担心的,见过皇帝朱允文知道之后也只是笑了笑,不管皇叔到底要怎么做,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要干涉到大明帝国本土就行,他愿意在大明南洲怎样折腾都行,这位皇帝朱允文还非常的希望自己的四叔能够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只要他有心思做,其他的事情不把想法,放到争夺皇位的事情上就行了。
皇帝朱允文正在翻看报表,报表中有一部分是关于火车的示意图。
“看起来似乎不错不过这是否需要大量的时间如今帝国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吗?”
“陛下,这是臣等讨论多时的,如今其他各个国家的使臣齐聚京师,他们也想见识一下大明帝国超乎寻常的科技力量,既然咱们已经能做了,总要做一些东西让他们知道大明帝国不是好惹的。”
议事长齐泰齐大人算是为整个谈话奠定了基调,如今他之前已经说了,如今的战略就是扩张战略在保证大明帝国内部稳定的时候,不断的向外快速扩张,解决所有的问题,要在他这一段时间内进行。
其他人对于他如此着急是能够理解的,毕竟议事长一职不可能一直在他手中,他要在自己任内将所有的事情解决好,其他人也是这样的想法,他们一直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一些大事在他们的手中做了之后,那就是政绩,可以,一辈子向外宣扬的,甚至上史书都是有可能的。
“不用这些,他们也会知道大明帝国不是好惹的,朕想问的不是这些,既然你们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为何只选在京师做这样的事情?”
是的如今这一个铁路还只是在京师有了一段的计划图,其他方面只有提到,但是却没有具体的规划,建文皇帝朱允文,所以才有这样的疑问,他们既然想做,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呢?
“陛下主要有两个难度第一,其他地方太过遥远如今按照现如今的设计蒸汽机,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所以在军事试验才是最合适的。
第二不够稳定,朝廷没有足够的铁材建造大量的铁路,况且京师相对处于平坦的地方,而已经是向外走,会不断遇到河水山洞,大山所有的地方,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专员才可以做到,现在朝廷还没有这样的力量。”
这个倒是事实,毕竟如今大江大河这么多京师想要越过长江困难都非常的大,更何况应天府离长江这么近。
火车没有办法通过大江大河,那么他就只能在那些没有大江大河的地方跑,这本身就是一个限制,方中愈虽然告诉他们也许多年之后水泥有了大的发展就可以在水上建造大的桥,可以方便火车通过,可是这些人虽然头脑里有那种想象,但是还不相信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远见,只是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们就算是如今开阔了大多的眼睛,也不相信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
在长江上建造大桥是他们认为不可能的,至少目前还是只能通过船只过去。
“既然如此,你们一定要考虑清楚,体量不足就加大体量的开采和勘测,如今咱们占据了这么多的好地方,肯定有不少地方有大量的铁矿的,甚至铜矿金矿也存在,这一点也是之前你们资料上报上来的,相信大明帝国如今这么大,总是能够想到解决办法的,而且钢铁厂不是已经在大量的使用了吗?想毕,他们也能够造出更多合适的钢材。”
“陛下说的是。”
他们这些人都知道,如今皇帝看资料不比他们少,学习的东西也不比他们少,所以有些时候根本就瞒不住陛下,所以现如今他们都兢兢业业,生怕陛下所提的问题,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既然你们已经有这样的计划,那就抓紧时间去做吧,想必你们已经达成了共识,正没有别的想法只有一点,你们要做就做好,虽然大明帝国已经变得跟朕想象的不一样了,但并不意味着jane就不关心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