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圣人之道
“该死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几乎就要领悟那千古无双的剑意了!”有修士怒吼道。
“我虽观摩心剑良久,颇有收获,然而其法玄奥莫测,我也不过是习得桑海一粟,可惜了!”天心看到的少年大敌遗憾道。
“天地间的秘密如此之多,我若是能领悟那神算之法,不仅能知晓过去,还能掌控现在,窥视未来,现在不过听了些往事秘闻,当真是错过了一场大造化!”素颜叹息道。
“若是掌握了那等神鬼莫测的行兵布阵之法,一统天下又有何难!却不想这样被打算断了!”冥夜暴怒道。
大地崩裂,湖水蒸干,花草树木枯死,轰隆巨响不绝于耳,众人惊慌失措,有的修士都已经触发令牌逃之夭夭,剩下之人飞跃虚空,凝视这惊天剧变,也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大地之下传来更加巨大的轰鸣声,一座巨大的石殿缓缓升起,如同高不见顶的山岳,连绵数十上百里,一眼望不到尽头,大殿巍峨雄壮,古朴沧桑,像是被尘封了无数岁月一般。
这座至高至大的巨殿停止震动时,天心看到那石门就有上千丈之高,一看便知道是绝世大能炼制,散发出的威压强盛之极,几乎使得众人坠落虚空。
此时太阳虽已沉沦,不过众人道行很高,黑暗中视物,依然如同白昼,天心看到那石门上方刻着“圣人殿”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像是要透石而出,给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
众人落于圣人殿前,渺小的如同蝼蚁,天心环视周围,算上他和师姐,剩下的也只有十七个人,这些人修为都不弱,最差的也在初元境中阶,不过这等修为争夺千古剑并无什么指望,可众人还是不想轻易放弃,因为他们知道机缘从来就是险中求。
冥夜不屑的看了下那几个初元境中阶的家伙,一声冷哼道:“真是不知死活!什么阿猫阿狗都想来分杯羹,也不看看自己有命拿吗!”
“留着他们几个进去探路,当炮灰也不错!”宋允笑道。
“自命不凡!除了恃强凌弱还能做什么!在我眼里你们同样也是渣渣!”天心见两人如此狂傲,忍不住出言讽刺道。
“小子,就先让你逞口舌之利吧!回头有你好受的!”冥夜不甘示弱,他心中的确很嚣张,因为他知道这里还有人一定会帮自己。
“大家先别吵闹,还是先打开此门再说吧!”素颜看着众人笑道。
这扇石门高达千丈,其重量不知有多少万钧,他们虽然修为高深,却也不敢说能打开此门。
素颜说罢,一位初元境大圆满的修士凝聚全身法力,走上前去双掌齐挥,轰隆一声击了上去。
强大的元力涟漪扩散,威压几乎让那几个初元境中阶的修士呼吸都停止,大门却如同一座巨山立在众人面前,纹丝未动。
这位初元境大圆满修士尴尬的笑了下,他知道自己刚才一击虽然未出全力,却是用了八分力道,可这石门竟然如此厚重,未能撼动丝毫,眼下身边所有人都是敌人,他也不愿暴露自己的全部实力,太过浪费自己的法力,站到旁边,不再出手。
然后又有几人上去试了下,他们各自施展强大的功法,有移山倒海之力,却还是没有打开大门的那怕一丝缝隙。
“此门非一人之力可以打开,我们大家一起出手。”另一位大圆满修士道。
众人听闻此言,只得联手施法,十七股强大无匹的元力汇聚一起,气势能压塌虚空,形成的浩大流光像是一条宽广的瀑布冲向石门,如此强大的力量能轻而易举的秒杀数位大圆满境界的修士。
这次大门“吱”的响了一声,然而却不过一指宽的缝隙,众人别说身体进去,连元神都被阻挡在外,无法进入大殿之中。
石门上则突然出现了一行字迹:“圣人之道,尽其心,全其力,同心同德,无畏无敌!”
“大家不要再藏私了,这石门上的谶语,就是说让我们尽心尽力,不要藏私,才能打开此门,进入大殿。”素颜凝视众人道。
此言一出,众人尽皆称是,于是再次运转全身道法,第二次出手,这次他们的力量不像刚才一般各有保留,而是倾力施法,威势更强盛了数倍。
“轰隆!”
石门终于大开,众人飞奔大殿之中,但见殿内浩大无边,地上插着无尽的刀剑等各种武器,虽然历经风霜岁月洗礼,却依旧散发着森寒之意,可惜的是这些兵器全是凡品,并未看到法器,乃至灵器。
大殿内不比殿外,众人的法力都被压制,视线只能看到刀剑散发的寒光,而无法远视大殿内他处。
天心正寻思是不是要和众人分开,单独深入,这时一道洪亮的声音突然响起:“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此言说罢,大殿内悄无声息,都开始仔细回味这几句话,心中暗道,这莫非就是那所谓的传承功法,但也有人更对千古剑在意,已经在这大殿中来回奔走,试图在这无数兵器中寻找千古剑的身影。
天心两人默默领悟这几句话的含义,美和丑的存在,善和恶的对立,这就如同刚柔相对相济,五行相克相生,日月轮回往复,四季草木枯荣,世间万物都在遵从一定法则演化,世间的法都在遵从一种规律运行,这是一直在变化的状态和形象,又是永恒不变的法则和规律。
这就是天地之道,相生相克,相对相济,相形相盈,相和相随。
依法则和规律处事,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处理矛盾,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这样便能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这就是圣人之道,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居功不傲,心若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