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要点儿物资
苏联人在那里密集备战的时候,日本人同样没有闲着。他们在后续的进攻之中,也已经发现战事并不像是他们想象的那样顺利。
所以他们也开始从关东军那里,紧急抽调了两个师团的兵力。
而后,又从本土抽调了三支航空兵中队,再加上从青岛地区抽调过来的日军板垣师团,和从焦作等地区抽调过来的14师团。
还有野战重炮兵第9、第10联队,速射炮9个中队,16个野战高炮队,1个飞行战队,22个汽车中队。
这些部队的人数加起来,恐怕和当年发起的淞沪会战,也有的一拼了。如果诺门罕地区靠近海岸线的话,恐怕日军的联合舰队也要加入这一次战斗之中。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日军在诺门罕地区的作战人数,已经从一开始的十多万,增加到了现在的将近二十万。
而且其中还有不少重炮联队,可以说,这一次的日军大本营,是拿出来压箱底的东西,要来进行这一次的诺门罕战役了。
在塔木察格布拉格的地下掩体之中,朱可夫将军借着有些昏黄的灯光,正在看着前方侦察部队传递过来的日军情报。
他已经到达这里半个多月了,苏联统帅部批准了他的作战计划,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给他运输过来了足够的作战部队以及军事物资。
虽然对面的日军也开始增兵了,但是朱可夫将军此时心中却已经有了底。只要给他兵,给他武器装备,他就有信心战胜对面的日军。
如果让此时的夏阳,看到苏联人的军事物资清单,一定会羡慕的哈喇子都要流淌下来。
夏阳购买炮弹,还在按照数量购买。可是人家苏联人,直接按重量来算,多少多少吨炮弹。
还有炸弹,燃料,粮食等物资,也都是统一使用吨来计算。
“将军,日军的先头部队,又先前推进了三十多公里。蒙军骑兵第四师溃败了,现在他们的师长,正在外面趴地上哭呢,您要不要过去看一下?”斯塔夫斯基这个时候走进来道。
朱可夫看了他一眼,然后便将目光继续放在了地图上面,而后道:“让他哭吧,他们的部队如同是一盘散沙,面对组织性和纪律性都很高的日军,自然只有溃败的份了。”
斯塔夫斯基这个时候说道:“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反击?日军的刺刀,可是已经顶到我们的鼻子上面了。”
朱可夫将军淡淡的笑了笑,而后道:“着急什么啊,我们的物资和装备,还没有完全到齐呢。等到齐了之后,再和那些日本人真刀真枪的打一仗,我倒是想要看看,这些纵横远东战场,不可一世的日军,到底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
也不知道,是他们的武士道精神比较厉害,还是我们的机械化军团更加厉害。”
这样说着,他便露出来一个自信的笑容。
这种自信,不仅仅是来自于对自己指挥能力的自信,更是对自己国家实力的一种自信。
和朱可夫相比,夏阳在面对这数十万日军精锐部队的时候,便很难露出这样自信的笑容。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国家此时还不能给自己提供成吨成吨的炮弹,更不能给自己提供覆盖整片原野的坦克,以及遮蔽整个天空的飞机。
他的坦克,都是自己花费了很大力气,从苏联人那里一点点买过来的。他的火炮和枪支,也有很多是从日军那里缴获来的。
虽然他有黄沙百战系统的支持,可是让他的军队去面对日军数十万大军,他也知道如果战场在这片广阔无垠的草原之上,他的胜率将会很低很低。
可是朱可夫却有这样的自信,因为苏联强大无比的工业体系,可以向生产香肠一样的生产坦克车,也可以像是生产饼干一样的生产战斗机。坦克没有了,他们可以再调运,飞机没有了同样如此,他们国家强大的工业体系,可以支撑起这样的消耗。
斯塔夫斯基道:“对了,说起来,装甲三团还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下,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同志,已经向我请求,让他们向夏阳部队所在的驻地靠拢,否则他们很有可能无法抵挡日军下一轮的进攻。”
朱可夫将军自然还记得斯堪的纳维亚团长,他沉吟了一会儿道:“你命令他,让他立刻向夏阳的部队驻地靠拢,协同夏阳师长一同作战。36师损失惨重,装甲三团的人不能就这么打没了,夏师长是个有情义的人,会护得他们周全的。”
这个时候,斯塔夫斯基说道:“夏师长的部队,此时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下,我们是不是应该也给他们一些支援。毕竟之前在救援三团的行动之中,他们也出力不少,而且最近他也对我表示,会对日军防御空虚的后方发动袭击,希望我们能够给他提供一些物资上的援助。”
听到这话,朱可夫将军顿时笑了笑,然后道:“你呀,倒像是夏阳那个年轻人的参谋了,来这里当说客来了。”
斯塔夫斯基讪讪的笑了笑道:“将军,不管怎么说,这个夏阳确实也是出力不少。如果不是之前夏阳向我们预警,恐怕我们现在所在的塔木察格布拉格,都已经被日军给占领了。”
朱可夫点头道:“确实如此,若不是我提前得到了他的消息,调派了36摩步师来这里,就凭蒙古人那些没有太多作战能力的部队,日军恐怕真的已经推进到这里了。”
斯塔夫斯基笑着说道:“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一些物资上的支持呢,毕竟他的部队,如果能够在日军的后方制造一些动静出来,对我们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也是十分有利的啊。”
朱可夫对夏阳这人很喜欢,知道这人虽然这是变着法的想要向自己讨要一些物资和武器装备。不过他既然要了,便一定会将这些东西用在打日本人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