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驰援藤县
十多辆日军坦克,就这样一辆接一辆的被狙击枪给击穿,瘫痪在藤县的城墙外面。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这些坦克车,便被直接干掉。
“解决日军机枪手!”赵天成的命令,再次通过对讲机,下达到这些狙击手的身上。
王师长看着火力凶猛,作战凶猛,而且指挥的有条不紊的四旅士兵,楞在原地半晌。
如果不是因为提前知道,这只是一支地方杂牌军而已,王师长甚至以为,现在来对他们进行支援的,是中央军的德械师。
因为这些士兵不仅仅装备精良,几乎每个人都装备着德国原产的毛瑟步枪,以及日军的三八大盖儿,还有大量的重机枪,以及轻机枪。连迫击炮的数量,都不比他们122师整个师要少。
最让王师长吃惊的,还是这支部队的沉默。
除了指挥官之外,很少看到那些作战的四旅士兵说太多话。但是当他们出现在城墙上面的时候,每个人便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事情。
这一切,甚至不需要指挥官去用嗓子怒吼着提醒。
在他们出现的时候,王师长便感觉到一阵心安。因为他隐约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只要眼前的这支部队在,小鬼子就不可能将藤县打下来。
132团的士兵们,同样加入了这场激烈的战斗之中。
他们的作战素质还有装备,虽然比不上夏阳的四旅。但是那些士兵们,却个个奋勇当先,根本没有任何的畏惧。
此时在城门口处,激烈的战斗仍旧在持续着。
小鬼子在这里开辟了一片狭窄的阵地,却无法继续向前挺进一步。
可是他们也足够坚韧,不舍得将这片区域拱手相让。便死守在这里。
越来越多的日军,开始进入这里,并且在临近的街区房屋里面,构筑简单的防线,以及用机枪架起多个火力支撑点。
“警卫连!想办法把城门口的小鬼子解决掉。”夏阳在对讲机里面说道,“否则他们站稳了脚跟,一会儿肯定会派出兵力,往城墙上面冲锋。”
“放心,旅座!”胡三说着,便向身后的警卫连士兵打了一个手势。
一百多人的队伍,十个人一个作战小队,便开始进入藤县曲折的巷子里面,向日军盘踞的城门口街区挺进。
驻守在城门口的日军,虽然同时遭受城墙上面,还有藤县城内的国军火力阻击,但是却仍旧坚守住这片阵地,寸步不让。
“第一小队左侧房屋,里面有四名日军!”日军盘踞的街区之中,他们所处的位置,都被在远处进行观察的蔡河远汇报给胡三他们。
蔡河远此时手持着红外夜视仪,他可以通过这个装备,找到盘踞在城门口那个街区的日军。
而一旦发现了日军藏匿的所在,蔡河远便会给胡三的警卫连,指示出来一条最为安全的进攻路线。
“一挺歪把子机枪!五名日军,在第四小队的右侧十五米的屋顶上。”蔡河远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通过对讲机,准确无误的传送到每一个小队成员的耳中。
“闪光弹!!”胡三低吼一声。
在他后面的一个队员,二话不说便拿出来一枚闪光弹,直接从窗户里面,扔到了那间房屋里面。
随着一阵闪光,房间里面顿时发出来一阵惨叫声。
被闪光弹强烈的光芒刺激到了双眼,守在那个房间里面的日军,视网膜顿时就被强烈的光芒灼伤,在短时间内,失去了视力。
就在这个时候,胡三低吼一声,便一脚踹开门,向房间里面走去。
其他的队员们紧随其后,进入房间的瞬间,便分别用枪口指着不同的方向,进行着搜索前进。
“砰砰砰!!!”
连续几声枪响,几个被刺伤了眼睛的日军,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便被冲进来的警卫连士兵,连续几个短点射给解决掉了。
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配合也是经过了在蒙元古城的无数演练,才这么的默契。
“房屋清空!”一个士兵高声喊道。
“继续搜索前进!”胡三说着,便继续带着手下的士兵,向街区里面冲去。
同样的场景,也在街区的其他地点上演着。
凭借着夏阳教授的技巧,这种后世特种兵才会使用的攻占房间的方式,已经被警卫连的人熟练掌控。
尤其是在密闭的空间之中,警卫连所装备的爆震弹,烟雾弹,催泪弹,以及闪光弹,所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甚至比手榴弹还要巨大很多。
他们往往会按照蔡河远提供的路线,进入日军的射击和视线死角,然后利用这些射击和视线的死角,迂回到日军盘踞的那些房间外围。
通过窗户,还有其他地方,他们将闪光弹,或者是爆震弹,以及催泪弹等,将里面的日军从房间里面逼出来,然后逐个进行击毙。
因为无比出色的协调指挥能力,日军在街区外围的推进,转眼便被终止了。
与此同时,122师和四旅,他们在正面的进攻仍旧没有停止。
两支迫击炮小队,都被调派到了城门口的进攻之中,对驻守在门口的日军,进行不间断的轰炸。
轰隆隆的炮声,在日军的耳边回荡着。
他们窝藏在被击毁的坦克车后面,不时向国军开枪还击。
“中队长,我们的侧翼有一股敌人,正在迅速的进击。”一个日军士兵弯腰跑过来,对指挥这里战斗的一个日军中队长高声呼喊道。
那个日军中队长听了,顿时大吼一声道:“佐井小队不是驻守在那里吗?敌人有多少人,他们难道这么快就被击垮了吗?”
那个日军士兵道:“敌人的人数不是很多,但是进攻迅速有序,而且神出鬼没,打的我们佐井小队防不胜防,我们请求调派一个小队的兵力,对佐井小队进行支援,否则的话,我们的防线很有可能会被他们,从侧翼直接击破。”
听到这话,那个日军中队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