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南北雕工(二)
第372章 南北雕工(二)
雕刻的其次才是料,也就是玉石的质地。
玉器圈里有句俗语:“料差,你就是做的飞起来也不值钱”。
这句话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原材料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收藏玉器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如果原材料很差,你哪怕找一流的大师设计制作,也很难提升玉器作品的价值。有时真正完美无缺的好料不雕刻反而比雕刻值钱。
很远,车里的杨浩就看见了靠着路边的一个招牌。
眼前顿时一亮,陈达才说的应该就是这个店。
店铺的门头上挂着“玉石斋”的招牌,黑底金字,书写采用小篆。苍劲有力、粗犷沉稳,扎实紧凑。迎面而来就给了人一股子浓浓的古典韵味,让人忍不住有一探究竟的感觉。
这家店大的很。
足足几百来平方,一旁的停车道上还有三四辆豪车,应该都是来买玉石的客人。
“这家玉石店只收购原料,然后自行雕刻。店主就是老马,他的手艺是一绝。”陈达才下了车。
杨浩也跟着进去了。
进入店内,迎面就是一排从头到尾的,高约一米的展台。
店面的中间还摆了一座完全由玉石雕砌的弥勒佛在上面,寓意着笑口常开的意思。
里面的客人到不是很多。
玉石店和古玩一样,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
杨浩扫了一眼,这些柜子前的玉石都已经分好类别。
有挂件、有镯子、戒指、耳环、除此之外就是大型的装饰品。
这些料子也不错,大多都是中档的料子。有普通的翡翠、也有高档玉石。但是这里的价钱却不怎么便宜,动辄上千算是少的,还有一些仅仅价格表后面的一排排零就足以晃花了人眼。
“先生,您好。”
“请问你是想购买什么?玉石、翡翠。是买来送人么,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介绍一下。我们玉石斋的产品如假包换,绝对是高档产品。”
营业员小姐看见了杨浩和陈达才走进来,连忙迎了上去。
这可不像是服装店。
什么人都可以来逛逛,有钱的、没钱的自然就一目了然。
再加上杨浩和陈达才俩人气度不凡,他们的陆虎也停在门外,这种人可是大财主。买东西要么是送女朋友,要么就是拿来自己把玩,出手一定大方。
杨浩没说话,倒是陈达才先开口了。“马老在不在?”
那营业员一听陈达才的语气,顿时就明白了,这种人不会来买玉器,都是来找马老雕刻的。
他们的玉在哪?
营业员看了一眼杨浩怀里抱着的木箱子,点了点头,这才说道。“老板在后台,里面已经有客人了,两位预约过了么?”
“我来还要预约?”陈达才笑了笑。“不用去报告了,我带我老弟转转。一会自己进去。”
“园中菜花悉成荷,仍各有一佛坐於花中!”
杨浩随口念到。
他现在站的是展览柜的面前,这是一尊用和田玉雕刻成的卧佛,而杨浩念叨的是这玉器旁边的介绍。
这块玉的质地不算是很好。
杂质较多,算得上是青白玉。
大小路拳头,但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小玉却雕刻成了这副模样:
一只荷叶独立水面,荷叶浑然天成,正好利用了玉中的青色雕刻而成。而荷叶上窝了一尊大肚佛,半眯着眼假寐,一手撑着脑袋,一手持着佛珠。荷叶贴近水面,周围用刀刻出了一串串的涟漪。
杨浩连连咂嘴。
他实在想不出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种雕工了。杨浩去过一些大饭店,当初觉得那里的刀工厨师在豆腐上的雕刻的精细,不过现在看来和这一比,甚至连个屁都不如。
“这叫做微雕。”陈达才插嘴道。
杨浩点了点头。
这块普通的青白玉在没有雕刻之前,差不多十多万就可以了,但是经过这么一雕刻,身价立马数倍增长,标价五个八。
除了这玩意,杨浩还看见了一块黄玉。
对,和田玉的黄玉。
通体透黄。
这块玉雕比之前的“莲中窝佛”要稍微大一些。
它的名字叫做“好年头”。
玉的底座被雕刻成了树根,栩栩如生,年轮、根茎,无一不巧夺天工一般。
树根被从中砍断,做成了平台。
平台上坐着个穿肚兜的娃娃,怀里抱着一只南瓜。
“好年头”的旁边还摆放着这块和田玉原本的照片——这虽然是一块上品的黄玉,但是原本的杂质也相当的多。
雕刻者挖掉了那些杂质,并且把原本的玉料改成了这样。
浑然天成!
杨浩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
看来自己带来的这块墨玉果真不会被埋没,就外面的那几件作品,就足以证明了马老的实力。
“老弟,别看了,这些是马老的徒弟雕刻出来的。现在啊,老马基本上不接单子。他的作品,基本上都能传世。别说玉料了,就算是经他手雕刻出来的木雕、石雕、骨雕……出价上万的都有。”陈达才笑着拍了拍杨浩,示意他们向后厅走去。
不过还没有走,刚才那个营业员小姐就迎了上来。
“先生,老板确实已经不接单子了。如果二位有什么需要,我可以介绍别的雕工师傅来帮您雕刻。您刚才看的“好年头”和“莲中窝佛”就是我们老板的徒弟雕刻出来的。”
“算了,其他人的技术我们信不过。”陈达才摇了摇头。
说罢,两人继续要往里面走。
只是陈达才这句大实话却惹了有人不快活了。
玉石斋内一角始终埋着头的老师傅抬起了脑袋,用着奇怪的目光打量着陈达才和杨浩两人。“二位信不过我的技术?”
杨浩想解释一下。
毕竟这年头青出于蓝而盛于蓝的例子海了去了,说不定对方的手艺就会比马老好一些呢。
只是陈达才却不这么认为,面对对方的质问,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是的,我们只相信马老的技术。我老弟的料子好,出不得一点差错。”
这句话倒是把对面那位雕工师傅给逗乐了。“我马昌平打小就跟父亲学雕工,什么样的料子我没有见过。做学徒那会,上百万的鸡血石我都敢拿来试手。行,你们信不过我自然可以。我带你们去见我父亲。我就想知道二位究竟有什么“好”料子。”
这位师傅加重了“好”字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