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喜忧参半
为了平息此次事件,常凯申不得不找了一大批人当替罪羊,又派心腹张群亲赴华北斡旋。经过多次磋商,双方各退一步,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为了安抚郑卫国,张群代表常凯申承诺,将组建第七战区,由郑卫国担任战区司令长官,下辖察哈尔、河北、山东、苏北地区以及这些区域内的军队。同时还将调第57军(缪澄流的老部队)北上,归冀察战区直辖。这样一来,事实上就默认了东北军的重新整合。
当然,常凯申也没忘了给郑卫国添堵。他故意将张汉卿从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带到了重庆。虽然还是处于软禁状态,但却多次让其在公开场合亮相。其意图无非是想让张汉卿跟郑胡子夺权,他好从中渔利。太祖曾评价过,说常凯申是中国一代纵横家,最擅长的就是在对方内部制造矛盾,拉拢收卖、分化瓦解,而且屡试不爽。当然,如果这一招不灵的话,他也就没有别的招了。比如碰上八路和日军,除了转进别无他法。
用东北人的话讲,常凯申就是一个超级大忽悠,什么胡汉民、许崇智、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阎锡山(以下省略一千字),不知多少英雄豪杰被他给忽悠瘸了,堪称“民国赵本山”。
但让常凯申没想到的是,郑卫国和张汉卿竟然都没有上当。其实想想也不奇怪,借用范伟一句话,你前年卖拐。去年卖车,今天又来卖担架,信不信我直接拨打110!那个时代虽然没有110,但郑卫国和张汉卿都看出来了,常凯申在给他们下套。
张汉卿虽然是个花花公子,但经历几番剧变之后,早已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他深知一个道理,东北军越强大,他的价值就越大,地位就越巩固。安全也就越有保障。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去拆郑胡子的台?
郑卫国就更不用说了。他出面整合东北军,为得不是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壮大抗日力量,早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解放。就算张汉卿被放回来。只要对抗战有利。郑卫国也不介意让他当一个“精神领袖”。
常凯申多番试探。见百试百灵的偏方突然不灵了,心里大为沮丧,小动作就少了下来。后来又因为日军先后攻击南昌和湘北。此次危机终于告一段落。
在与军委会交涉期间,冀中又接连遭遇两件大事,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终于和美国佬搭上了线,由埃文斯.卡尔逊上尉率领的美国非官方代表团抵达了冀中,一起抵达的还有“工合组织”送来的援助物资和技术人员。
别看领头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上尉,其实这个埃文斯.卡尔逊上尉的身份非同小可。他曾经担任过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卫队长,以及美国驻华武官,有着极为强大的背景和“直达天听”的能力。
虽然这个代表团是以非官方身份来的,但同时也接受军方的秘密委派。在此之前,卡尔逊本人曾以美国观察员的身份到过延安,又于38年5月份到过华北,可惜那个时候郑卫国忙着参与兰封会战,失之交臂。
不过郑卫国在华北的辉煌战绩,以及新东北军势力的快速崛起还是引起了美**方的关注。他们通过驻华使馆命令卡尔逊再赴华北考察,以准确把握东亚局势的变化。卡尔逊本人对此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于是试图再次进入华北敌后。只是他第一次从华北返回后,老是说八路的好话,让国民政府颇为不满,原本定在38年8月的行程未能成行,一直拖到39年初在“工合组织”的帮助下才如愿以偿。
“工合运动”是由中外知名人士发起的,旨在帮助中国建立工业,长期对抗日军侵略。在工合组织的帮助下,埃文斯.卡尔逊一行终于重新踏上了华北的土地。他们先到延安,然后东渡黄河抵达晋绥,然后又从晋察冀来到晋冀鲁豫,一番艰难的跋涉之后,现在终于抵达了冀中。尽管郑卫国当时正忙着处理“刺杀事件”的善后事宜,以及准备在华北发起大规模的破袭战,但考虑到美国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还是亲自接见了卡尔逊一行。
卡尔逊是个典型的美国人,大个儿,偏瘦,一见面就激动地抓住郑胡子的手叽里咕噜说了一大串,像是打机关枪一样。
站在一旁的翻译忙道:“郑总司令,卡尔逊先生说他在去年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了,遗憾的是他上次来华北没能见到您。”
郑卫国笑道:“这也是我的遗憾,不过我认为我们以后打交道的时间还长,有的是时间来弥补这个遗憾!”
他的本意是指美国很快也会被牵扯到世界大战中,到时候双方必须会有更紧密的来往。但是翻译没听明白,翻译的也不是太准确,结果就“歪楼”了。
“郑,你的意思是希望我留下来吗?”卡尔逊耸耸肩,歉意地说:“虽然我很愿意留下来与你们并肩战斗,但是我身为军事观察员,有责任回去向海军部报告,最多只能停留一个星期!”
郑卫国摆手道:“no,no,诱con妇涩d……”眼见翻译越扯越偏,郑胡子只好亲自出马把歪掉的楼扳了回来,然后告诉卡尔逊自己对世界局势发展的看法,并且很肯定地说,世界所有正义的国家将会团结起来,组成一个反法西斯同盟,其中就包括中国和美国。虽然美国不算什么正义国家,但话要这么说。
卡尔逊没想到郑卫国会讲英语,开心地说:“诱givea逼gurpri涩!thisgreat!ihavett厚ghtthat诱couldpeakeng莉sh!”
其它在场的军官和随从也惊讶地看向郑卫国。郑胡子这才意识到自己穿越的这具身体就是一个东北军下层军官,说英语就是一个**ug啊!好在特种兵的心理素质就是过硬。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轻描淡写地解释说:“奉天有个教堂,我在东北的时候经常去!那个神父人很好,久而久之就学会了几句。”
卡尔逊眼睛一亮,忙道:“上帝保佑,您也是耶稣基督的信徒吗?”
郑卫国笑着摇了摇头,说:“本来是打算信的,可是我的家仇未了,又添国恨,这让我对上帝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卡尔逊忙道:“噢。上帝只会帮助自救的人!郑总司令。你们现在就做得非常好。我一路上看到敌后根据地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抗日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相信胜利一定属于你们。”
郑卫国点头说:“嗯,对此我也是深信不疑。不过为了尽早解除中国人民的苦难。我还是希望得到世界正义力量的支持。尤其是美国。”
卡尔逊赞同道:“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可是您知道,现在的美国政府高层都是一群短视的家伙。他们只知道赚钱,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日本的危险。甚至还在向日军出售钢铁和化工原料。”
郑卫国微微一笑,说:“日本人会让他们觉悟的。不过在这儿之前,我希望能够通过民间的方式先在中美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卡尔逊觉得郑卫国似乎有些狂妄了,不禁眉头微皱,疑惑道:“那您打算具体怎么做呢?”
郑卫国拍拍手,喊道:“拿上来!”立马有士兵端上来一个盘子,上面放了一盒青霉素、一具显微镜,还有培养皿等试验用品。
“这是我们特制的一种药品,嗯,你可以叫它太行牌消炎药,对于消除感染有奇效,还可以治疗大部分因为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郑卫国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又让工作人员给卡尔逊上尉现场演示了一番。实验表明,青霉素确实具有非同一般的杀菌能力。
卡尔逊有些不敢置信,又亲自动手做了几遍实验,这才确信冀中方面确实掌握了一种神奇的消炎药。不过他对这种药品的前景并不是很乐观,因为任何一种药品从研制到推广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这种药品还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很难得到西方人的信任。
事实上也是如此,历史上青霉素开始生产之后,并没有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直到战场上出现大量伤口感染,又缺乏有效的消炎药,青霉素的地位才逐渐提升。这也是苏联人对青霉素无动于衷的原因。这个时期的英美比苏联还保守,很难想象他们会很快接受这个东西。
郑卫国这才意识到,当初能把青霉素卖给德国人是多么的幸运。类似苏、德这种举国体制,只要当权者认可就行。换作民主国家,政府肯定不会亲自出马推广一种药品的,哪怕是青霉素。
沉吟片刻,郑卫国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对卡尔逊说:“卡尔逊先生,我现在需要你的帮助,看在五亿人民的份上!”
卡尔逊愣了一下,耸耸肩,幽默地说:“郑,你不会是想让我帮你卖药吧?你是知道的,我可是一名军人!”
郑卫国点头说:“嗯,我当然知道。为了对你有所补偿,我打算把青霉素所获利润的一半分给你。怎么样,这可是一笔大买卖!”
卡尔逊吃了一惊,随即笑道:“郑总司令,我跟你们中国很多将领接触过,你是我碰到的最独特的一个!”
郑卫国好奇地问道:“怎么讲?”
卡尔逊接触过很多中国将领,评价也很经典。比如他曾说八路军朱总司令有三种伟大的品格:罗伯特?李的仁慈;亚伯拉罕?林肯的谦恭;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的坚强。当他在夜里在总部大院和朱老总坐在一起吹起口琴的时候,使得史沫特莱相信他对朱德已经产生类似于父亲的感情。
还有。他对129师邓政委的评价也很有趣,认为“他的头脑像芥末一样灵敏……”当时大家都普遍认为邓政委的个性比较强硬,没听谁说他灵活,卡尔逊的评价显然有其独到之处。特别经历改革开放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评价无疑是非常有见地的。
卡尔逊想了一下,说:“你有一颗做生意的头脑,什么都像拿来交换。这一点像我们美国人,对,就是这样。”
郑卫国故作遗憾地说:“只是这样吗?我还以为会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自信、有远见、坚忍不拔。等等一大堆高贵的品质!”
卡尔逊哈哈一笑。说:“这些品质在我们美国人身上很常见,只能算普通,所以我就没有特别指明!差点儿还漏了一点,我很欣赏你的幽默感。”
郑卫国笑道:“卡尔逊。你看。这就是我们合作的基础!”
大概是一见如故。卡尔逊最终答应了郑卫国的要求。不过他现在还是美国海军的现役军官,卡尔逊打算先帮郑卫国申请专利,然后委托朋友代为生产、销售。此外。卡尔逊对冀中方面研制的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等武器也很感兴趣,决定带回去美国请武器专家研究了一下。
与美国人搭上线当然是好消息,可惜福无双至,又传来一条坏消息,有如一瓢冷水当头泼下。德国政府表示油田资料换武器的计划必须要暂时中止,因为日本人已经多次抗议,他们不能不顾盟友的感受。虽然战争不全靠装备,但没有这些装备冀中的实力就要大打折扣。而且郑卫国原本打算靠这些武器拉拢分化华北的大小军头,现在看来也是不可能了。德国人这一手简直是在掐冀中的脖子。
程政委怒骂道:“不能不顾盟友的感受,这帮孙子,缺石油的时候怎么不说这话!”
郑卫国苦笑道:“国与国之间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衡的利益。唉,都怪我大意了!”
这件事情郑胡子确实有责任。本来按计划,油田信息是要逐步透露的,但郑卫国为了在日军发现绥远通道之前多运一些物资,上一回提供的信息就比较多。希特勒元首一看,嚯,这么多油田,欣喜之余对于油田的需求就没那么迫切了。而且小胡子有个很狂妄的方案,认为可以“以战养战”,通过战争夺取英法控制的油田,以弥补帝国对石油的要求。
现在郑胡子提供的这些油田信息虽然还不能完全满足德国的需求,但是发动一次战役已经足够了。小胡子认为只要及时拿下罗马利亚的油田,他们的石油就完全够用了,没有必须继续接受中国人的“勒索”。所以这次小日本一抗议,元首立马把责任推在商业公司头上,并单方面中止了交易。
不过事情也没做得太绝,德国政府表示愿意再提供一些炮弹和子弹,权当是违约金。原来小胡子的心眼儿也很小,日本人三天两头的抗议让他感到很不爽,便决定借中国人的手教训一下不听话的日本人。
周参谋长安慰道:“能搞到这么多物资就已经很不错了。绥远之前还积存了不少物资,打一场破袭战还是足够的。”
郑卫国点了点头,心想暂时只能这样了,又问道:“此次战役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吗?”
周参谋长忙道:“第四十一集团军、第49军(李杜部)、第35军(傅作义部)、骑兵第二军(何柱国部)、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都已经准备妥当。八路军已经动员了七个旅,卫立煌长官那边也集结了两个师。其它部队,暂时还没有提交报告。”
郑卫国眉头微皱,问道:“第51军、57军呢?”这两支部队都是东北军,属于拉拢之列,所以郑卫国特别关注了一下。
周参谋长解释说:“第51军,于学忠军长表示他的部队被日军压制鲁西南,难以与我们协同。第57军正在北上途中,而且据朴炳珊军长之前报告,部队伤亡很大。名义是一个军,实际上只有三个团的兵力,重装备也几乎全部丢失。”
第57军之前的作战十分悲壮,可以说不比其它任何一支军队要差。但跟东北军其它部队一样,第57军也是常凯申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尽管前后两任军长缪澄流、朴炳珊都是亲中央的。
自抗战开始以后,57军的112师参加了淞沪会战的江阴要塞阻击战。当时**各部已经从上海蜂拥撤退,日军二十多万大军尾随追击。当时防御京沪一线的部队已经很少,57军就作为一支生力军使用。结果该军112师在江阴一战中打的极为艰苦,和日军激战中伤亡很大,连师长霍守义也中弹受伤。
稍后,112师退往南京参加了最为残酷的南京保卫战,伤亡极为惨重。112师671团、673团在南京城北长江一线阵地阻击日军,结果两个团基本被打光了。第112师副师长李兰池在率队冲锋肉搏时,在南京太平门附近中弹壮烈殉国,成为南京保卫战中殉国17名将军中的1员。
第112师在长江以南激战的同时,第111师也在靖江、扬州一线和日军激战,以重大伤亡阻挡了日军进攻的步伐。一番厮杀下来,第111师伤亡过半,第112师减员四分之三,几乎全部打光。
历史上,这支部队的结局也有些凄惨。缪澄流军长试图与日军妥协,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协议。第111师师长常恩多愤而兵变,后来投向了八路军;第112师师长霍守义因为被日军隔断退路,率部脱离了东北军系统,投靠了汤恩伯。
霍守义当时说的一段话非常有趣,可以视作敌后战场的真实写照。他说:“在苏北已站不住脚;去鲁南又太远;当汉奸太丢人;当新四军受不了那份苦;建议越过津浦铁路到皖北避难。”
郑卫国叹了口气,说:“没想到第57军的处境这么差!参谋长,你派部队接应一下吧!”
周参谋长点了点头,正待答应,参谋处长蔡文治突然匆匆赶来,焦虑道:“出大事了,总座,日军突然向包头发起了进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