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这是不是一桩好生意呢
东西买来了,不错,是两个糖包。寒洲一口气把它们消灭掉,吃完了,力气也一点点地回到身上。她不好意思地抿了下嘴角的糖,看了看对面关切的两个人,“噗哧”一声,笑了。啊,不止两个,是一群人,现在他们都回到陶器店里了。
“姑娘笑什么?”那衣着体面的人好奇地问。
寒洲自嘲地说:“我笑我自己,总是以这种方式让人记住我。看,那就是那个要糖的女人。”说着,她比比划划,好像路上遇到了什么稀罕人。
众人皆笑。她没事就好。
“那以后姑娘出门,要带些糖在身上才好。”那人关切地说。
“先生说的是。”寒洲感激地点点头。
“姑娘能走吗?我们送你回去。车在外面。”那人又说。
寒洲笑着摇头:“不劳烦了,只要吃好了,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说着,握了握拳,好像很强壮的样子。
那人轻笑,点点头,走了。跟班跟上,也走了。
寒洲喝了点水,也回家去。
今后真的不能挑食了。要不,横在街上都不见得有好运气被人再次救起。
接下来的几天,寒洲没再去陶器店。她得让自己休息一下。
但其实,人是闲不住的。抄完了东西,喂喂小鸡,就有一下没一下地磨制矿物粉。
她现在还是有些没底,不知道这些东西画上去以后烧出来是什么效果。比如自然铜,铜应该是发红的,但有时候显绿,就是因为控制不好氧气的进入,变色了。如果设计时,底色和红色配了是相宜的,那变成绿色大约就相左了。窑温和空气的控制难度太大了。不是她能改变的。这个时代的技术就是这样的。
其实,首要解决的应该是粘土。现在咸阳这一片制陶业用的大体是渭河或泾水河床上淘来的粘土,粘性大,但出来的颜色深。底色重,配色就受限制。所以只有这几天用的那种红褐色还可以用。当然,好像也找不到其他可用的颜色。
按说陕西是高岭土生产的大省,可是以现在的条件,去哪里找到高岭土呢?只有让底色变白,才可以谈进一步美化的问题。当然了,如果找到高岭土,再加上高温烧制,陶器就变成瓷器,这改变就是翻天覆地的了。
安顿好小鸡和园子,寒洲决定上街走走。今天,有两个地方是要去的。一个是药店,她很想找到含钴的矿物,没有钴出不来漂亮的蓝色,再就是找到含锰的矿物,她看过一种紫色的瓷瓶,在釉里加了锰的化合物,很漂亮,很高贵。技术的问题她解决不了,那就再说吧,先把材料找齐了也很重要。
另一个要去的地方是漆器店。这些日子在咸阳,她发现漆器店是最具有艺术气息的地方。
以前不喜欢那个味道,所以从门口瞅一眼就走,现在因为研究颜料,就想看看那些成熟的行业里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也许人家有好的做法,可以直接拿过来,也省得自己闷在屋子里瞎琢磨。
这是今天看的第二家店了。寒洲发现里面的漆器精致是精致,但漆的颜色还是单调,只有红、黑、褐几种颜色,镶嵌工艺倒是很复杂,金、银、铜、铅、铝,动物骨头、龟壳、玳瑁,还有各种颜色漂亮的石头,如绿松石、珊瑚、寿山石、青田石,只要合宜,不分贵贱,都能镶嵌上去。这样一配,颜色就丰富了。
但是陶瓷显然就很难这么配了。物理变化较好控制,化学变化太难掌握。
“哎,又板结了。每次都这么难弄。”一个店员说。
他左手里拿了一小桶油漆,右手拿了把小刷子,无奈地对另一个人说。
另一个人四十来岁,可能是老板,也可能是师傅,那人头也不抬地说:“让你用完了盖好,就是没盖好,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
那年轻店员撇撇嘴,没吭气,把那油漆桶放下。
寒洲走上一步说:“我听说有种方法可以让油漆不板结,不知贵店愿不愿意试试。”
二人听了此言,都奇怪地看着来人。
说话的是个姑娘,浅灰的外袍,下边是月白色的灯笼裤,头发没有弄成发髻,只是从后面用白色的布条拢了一个结,看着松松的,有些慵懒的气息。以为她是来买东西的,没想到说了这么一句。二人一时没反应过来。
寒洲笑笑:“冒昧了。我从一本书里看到的,说把吃剩下的螃蟹壳放在油漆桶里会防止油漆板结。至于为什么我也不清楚,只是前人经验。至于换了龟壳、虾壳、或贝壳可不可以,我不知道,贵店可以试试看。”
她说的这些,是以前教学的时候讲到李约瑟难道,一篇相关的研究文章提到的。那文章说,中国人注重宏观观控,轻视微观分解;注重定性把握,轻视定量分析;注重应用效益,轻视理论思辨;注重经验积累,轻视实验测定;注重因果关系,轻视元素分解……,这螃蟹壳即为一例,也许里面有什么生物酶,但那时的人不这么思考问题,只是把它当一种经验传承下来。
那二人听了也不置可否,后来,那四十来岁的人说,“啊,这季节也不好找到螃蟹,以后有了,自然要试试,不管怎么,都要谢谢姑娘给的这个方子。”
另一个听了,也忙点点头。寒流笑着回礼。
那中年人问:“姑娘是要买东西吗?我看姑娘已经进来一会儿了。”
寒洲摇摇头,说:“我只是喜欢看各种美丽的东西,贵店的器具都很精美,想是下了不少功夫。”
那人笑笑,点点头,说:“是啊,做这一行的,哪有不辛苦的。刷完了磨,磨完了再刷,一遍一遍下来,漆层增厚,再雕花、堆花、镶嵌……,刚来学的小伙计都要烦死了。但是呢,做出一件好东西,又高兴得不得了。”
寒洲点头,“所以的好东西都是时间磨出来的,耐不住性子,就不会有好东西。”
店里的二人都认同地点点头。
寒洲问道:“我看了两家漆器店,有一件事不明白,想问问师傅。”
那中年的师傅爽快地说:“姑娘请讲。”
寒洲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漆的部分只是这么几种颜色,绿的、白的都少有,其它就见不到了。”
那师傅笑笑,考校似的朝小年轻努了努嘴,让他回答。那人就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只是经验。像铜、铅、铁等东西和漆混在一起,就会变黑、变暗,整个器具会变得脏污,所以在漆料里就干脆不加这些东西。但金银和银朱可以,石黄和煤烟也可以入漆,我们一般就用银朱、石黄和煤烟,也就是你看到的这几种颜色。”
“哦。”寒洲点点头,她明白了,这是大漆中的某种元素和金属发生了化学反应。
不过眼前这些漆器确实漂亮,红黑对比,明快热烈,配上镶嵌的各种物什,显得典雅富丽、稳健端庄。
寒洲心中一动,似乎有笔生意是可以做一做的。
这大秦朝实施了货币的统一,为了加强对贵金属的监管,不允许民间佩戴金银等饰物,不知怎么的,珠玉也受了连累,所以弄得女子们没什么可佩戴的饰物。若是把这美丽的漆器做成首饰,是不是一桩好生意呢?
只是,这生意要如何做,还得好好计较一番。
她能提供的只是设计,而且也只想提供设计。从木胎、竹胎或者皮胎的提供,到漆制产品的粗加工都可以让这漆器店完成。现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本钱的来路,二是思路的外泄所造成的竞争。现在这漆器店的匠人技术是很扎实的,只是他们的思路局限在日常生活用品,如奁、盒、匣、匜、鉴、枕、床、案、几、俎、箱、屏风、天秤等。其次是兵器和乐器,如编钟架、钟锤、编磬架、大鼓、小鼓、虎座双鸟鼓、瑟、琴、笙、竽、排箫、笛、甲、弓、弩、矛柲、戈柲、箭、箭箙、剑鞘、盾等。如果自己向他们定购发簪、手镯、项链等饰物,一定会让他们思路大开,所以跟他们的利益关系怎么处理,确实得好好思考一番。
离开漆器店,药店也没去,寒洲直接回了家。一路上她都在合计这桩赚钱的生意。她刚来这咸阳的时候,对钱没有强烈的欲望,那时衣食都是胡家提供,她过得挺好。最近接连两次低血糖,她有点慌了,觉得可能是营养不好。她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牛肉了,自从到了大秦朝就没有。这个时代,一个县有多少头牛要向上面汇报,生了多少死了多少都得有具体的数字。在这种情况下,哪有牛肉卖?她一个奴隶,能时不时吃点肉,十来天吃条鱼已经是跌破很多人的想象了。
她赚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吃好,好好地活着。然后,上帝重新把怜悯的目光投射到她身上,让她活着回去。
回到相府,到书房看了一眼,没有要她抄写的东西,她就来到自己办公的小屋,凝神想了片刻,打开一卷空白的竹简,写下一个契约的草稿。她对秦朝的法律所知不多,不知道对民事法律关系有什么具体的规定。而她今天想到的防止设计思路外泄的事情,属于知识产权范畴,这在秦朝应该是一片空白。但是,她想,尽管没有具体法律规定,基本的法律原则应该有,合作的双方都在法律的约束下享受各自应有的权利、履行各自应尽的义务,平等、公平、诚实信用这个原则应该有。如果有这个原则,司法解释又不是偏向于哪一方的,那么她草拟的这个合同如果在履行中出了问题,她就可以打官司了。
等了一会儿,丞相李斯回来了。他看了看小寒的样子,没说话,慢条斯理地喝茶。他现在很乐意和小寒交流,他不知道她脑子里到底是些什么东西,探索她是他工作之余的一件很有趣的事儿。小寒今天明显是在等他,那他就让他她多等会儿,看看她是否始终那么成竹在胸、写意从容。
寒洲也看出他的意思。这人老了,就象小孩,爱玩点小把戏,好吧,你愿意玩,我就陪你玩。等李斯一杯茶喝完了,寒洲过去又给他续了一杯。李斯就又开始喝。寒洲心说,我看你能喝几杯?她那笑眯眯不着急的样子让李斯很生气,这丫头怎么还不吭气呢?
等第二杯茶喝完了,寒洲又拿起壶,李斯瞪了她一眼,寒洲就把壶放下了,笑眯眯地等待下文。
“说吧,什么事?”老人有点吹胡子瞪眼。
寒洲再次躬了下身子,然后到自己那屋拿了竹简过来,说:“我等先生回来,是想请教先生,如果我与人合伙做生意,拟定这样的契约,一旦发生了纠纷,官府是否受理。如果受理,有哪些判案依据。再就是,以我家奴的身份,和那合作的商家是否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小寒知道,于法律方面,先生是最精通的。在这大院里,小寒也只能请教先生。”
李斯笑笑,这丫头是不是聪明过头了,一个家奴还跟人谈什么平等的法律主体,还跟人订什么契约。不过呢,统一六国也没多久,也许在她的家乡确有那么一说吧?可是哪国法律说奴隶可以跟人订立合作契约呢?想我李斯也是眼界宽阔之人,我怎么就不知道呢?
看来,她对她的身份还是没有认同,她骨子里还是把自己当自由民看待的。
打开卷轴,工丽的隶书,一气呵成,看来思路是相当流畅的。看着看着,李斯不由得抬头盯着小寒看了一眼,思索片刻,又重新看一遍那契约的内容。他对她与谁合伙兴趣不大,做什么生意也兴趣不大,他感兴趣的是这姑娘的想法和见识。这契约的内容反映的是合伙关系,双方利益分配与约束,所指向的是产品的设计和市场的约定,这方面的东西李斯自问没见过,他想大秦朝的所有法律工作者,包括赵高那小子也没见过。那么她这脑子里的东西是哪里来的呢?再看那行文,其逻辑清晰、措词严谨分明不是一个读了几本诗书的书生就可以做得到的。要说有什么不足,就是太过直白,不像一般的法律文本。但是,民间的约定,双方都能清楚各自的行为界限,不就可以了吗?
合上卷轴,李斯又拿起茶杯,他很想问问小寒是否学过法律,想了想,又不问了,他基本能猜到小寒的答案,不是忘了,就是得了家中长辈的传授。至于家中长辈在哪儿,答案又是想不起来了。这种话说得次数多了,李斯就想,这里面肯定不全是真的。为什么丢失的总是关键信息?论吃的,她比谁都精通兴奋,为什么那些忘不了?
寒洲见他不说话,抓了个空茶杯就那么握着,就想,他肯定在琢磨自己。今天这事儿,是不是破绽出来了?不能让他瞎琢磨,再琢磨下去会把我当妖精抓起来的。
“先生,您看完了,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啊,你这个东西写着玩玩就算了,没用的。”李斯实打实地泼了一盆凉水。
“为什么?”
“第一,你是家奴。第二,没有对应的法律条款。第三,老爷我觉得你太闲了。”李斯的语气冷冰冰的,跟在公堂里一样。
嗯?最后一句让寒洲警觉起来,这是要干什么?要把我关起来洗碗吗?或者是打扫院子?
李斯嘿嘿一笑,看看对面丫头发愁的小模样儿,真是太爽了,你也有不从容淡定的时候!
“丫头!”
“哎!”,寒洲赶紧应一声,让自己谦恭一些。
“你用相府的名义做生意,还用得着这么麻烦?说清了的事情谁敢耍赖,在这咸阳城,我看谁都不敢!”老人一副理所当然的架式。
“啊?”寒洲有点发懵,这是要让她狐假虎威?
她怯生生地问:“这样也行?咱不是依法治国吗?”
“嘿嘿”,老头儿笑笑,“我说行就行。当然,我也知道你不会乱来。”
寒洲谢过了先生,告退了。出了小院,她在心里偷笑,刚才她那是装的,谁不知道依法治国是怎么回事?哄着老头儿自我膨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