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 知微
衡州大儒左擎苍老先生不仅写了亲笔信鼓励元召出师讲学,还捐出族中藏书一千卷,藏书约莫在中秋前后可抵达燕京。
不出宣竹所料,渔舟从汇通天下借出十万两白银后,亲自带领着木匠上山伐木取材,为对得起圣上的“草堂”二字,她干脆舍弃了常见的青砖黛瓦,选取了山上纹理分明的优质木材盖起了木屋。除了木材,还用了大量的雨花石,高达几丈的围墙是用形状各异的雨花石堆砌,长达数公里的小径也是用大小均匀的雨花石铺垫,古朴原始的材料,给人以曲径通幽、心旷神怡的感受。
除却修路和造房,大部分花草树木都未被砍伐或者拔去,但是请了懂行的花匠做了大量修剪,略略收拾了它们放飞自我的恣意生长姿态,却又没有显示出过多的匠气。
门前广植林木,杨柳成荫,苍松、古榕如盖,进门后是两栋醒目的楼宇,左“博学”楼,右“笃行”楼,均高八层,蔚为壮观,气势恢宏。楼宇之后假山林立,翠竹掩映。
沿着小径行数百步,可见十座高二层的小屋舍,是为师生居住的寮舍,约容下四五百人。寮舍之间并非一眼可看到尽头,而是隔着高高的篱笆,上面长满了青苔,还爬满了藤蔓和荆棘。寮舍也不是“甲乙丙丁”般草率地命名,分别为“知行”、“利物”、“格物”、“ 致知”、 “厚德”、“慎独”、“慎思”、“慎言”、“慎行”、“无题”。寮舍四周遍布水榭和楼阁,以供学子们晨读和休憩。
穿过寮舍沿着山道上行看见到一座圆形的藏书楼,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横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简称“兴亡楼”。其余建筑都为木制,唯独藏书楼除外,是一座竹楼,所有梁、柱、墙、桌椅及书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取自“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
绕过藏书楼,再爬完“九九八十一”级青石板台阶就到了顶峰,是一个被削得极为平整的草坪,几乎可以称之为校场,可骑马射箭,恣意驰骋。
此为山峰的南面,北面还留有大片空地,树木蓊蓊郁郁,云起鸟飞。
历时半年,一排排,一幢幢木屋拔地而起,依山傍水、清幽静谧,若是不小心误入此处,只会认为是世外桃源,而不是热闹的书院。
这期间,圣上背后夸赞了多少遍,贵妃又咬碎了多少颗银牙,工部官员又抹了多少冷汗,渔舟全都当成了过眼云烟,成天忙成狗,哪有心思管这些勾心斗角的东西。她本着“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的心态,只管埋头苦干。
中秋前夕,一千卷藏书如约而至,为报左擎苍老先生捐书之恩,渔舟忙里偷闲,亲自画了一幅知微草堂现状图送往衡州。
知微草堂未兴建前,渔舟一直想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将《踏莎行》“上交给国家”,后来又想文渊阁藏书数以万计,《踏莎行》扔进去不过是锦上添花,一定会束之高阁,岂不是浪费了西门先生和自己的一番心血?因而,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再三思量后,决定将《踏莎行》混入一千卷藏书一并放入了“兴亡楼”,将来给外出游历的游学弟子当地理书看也是不错的,虽然它的价值应该远远不止如此。
紧赶慢赶,终于在八月暑退之时,知微草堂和言德女子学院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比起言德女院的门庭若市,知微草堂自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因为早就有风声说知微草堂“有教无类,男女不分,且教书先生大都是些乌合之众”。因此,尽管有东陵氏的老先生坐镇,敢把孩子送来的人并不多。倒是国子监有不少学子来捧场,生怕千帆先生心中失落,引得渔舟哭笑不得。
无独有偶,表嫂阙舒甚至把走路都不稳的雪团子抱来了,亲戚朋友们简直是操碎了心。爱女心切的太傅大人就更不用说了,族内弟子,不分男女,全部交给了知微草堂。连宣大人都不甘落后,已经独当一面的白芷、紫苏、当归、忍冬全部正式拜入了游学门下。
林林总总,陆陆续续,知微草堂第一批学子共一百人,男孩八十名,女孩二十名,年纪从八岁到十五岁不等,除去东陵氏子弟,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穷苦人家孩子。
知微草堂自是不讲究“男女不同席”的虚礼,但是入住的寮舍隔得颇远,衣裳服饰也有极大差别,男孩着时下书生盛行的青色交领长衫,女孩则着“自领至裳,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皁缘,皁绦软巾垂带”的襕衫。大燕朝还未出现襕衫,这是由渔舟亲自吩咐指点,绣娘赶制而成。
一身素衣的渔舟率领着几个白发捶地的祖老和七八个“半路出家”的先生举行了简单的“开学仪式”, 先后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随后将这一百个孩子扔给了身怀绝技的九嶷和黄芪,美其名曰:“君子六艺有礼、乐、射、御、书、数,游学弟子不必全会,然身体是读书的本钱,亦不可懈怠。”
学前训练为期两个月,山长千帆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还特意从太尉府借了几位行伍出身的家将来当助教。
穷人家的孩子大都吃苦耐劳,叫苦连天的自然是渔舟本家的孩子,小厮不让带就算了,自己洗衣叠被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要跟那些山沟沟出来的孩子一块变成小泥人,站军姿、踢正步、唱军歌、做俯卧撑,练拳、骑马、射箭,苦不堪言,没到五日,东陵氏孩子细皮嫩肉不见了,身上的娇气也不见了,但是彼此之间的相处却更为融洽了。
东陵氏的孩子未尝没有哭闹过,向温柔淡雅的山长,向和蔼可亲的族长。
山长语重心长地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族长笑眯眯地道:“族学已经解散,你们若不尊师重道,祖宅还有几亩荒芜的薄田。”
德高望重的太傅大人都如此说了,孩子们只能认命,父母也无可奈何。
两个月转瞬即逝,学子们在水深火热中将皮肤晒成了一样的小麦色,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知微草堂所开的科目也终于定了下来,分别是: 国学、数算、律学、地理学、农学、雅学、史学、医学八科,雅学包括: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八项。前三门为必学课,后五门为选学课,每人必须修满五门。学时五年,前三年必须待在书院,后两年符合条件者可外出游历,游历的盘缠由知微草堂无偿提供;成绩考核不合格者,可顺延至八年,五年学课程,三年游历。
游历条件为:修完五门学科、成绩优秀且年满十五岁,未满十五岁者须有长辈陪同。外出游历时,自然也不是让学子纵情山水,放飞自我,而是带着治学任务。
毋庸置疑,国学和史学由族中长老和元召教导,医学由公孙鸿宇主导,宣竹能者多劳,领走了数算和律学,农学、地理学全挂在渔舟一人头上,雅学则由渔舟、宣竹、钟离抱朴、钟若瑜共同兼任。除此之外,太傅大人和国子监祭酒裴大人都是客座讲师。
科目拟定之后,渔舟按学子识字多少分了班级,所授知识的难易程度也由此而定。
知微草堂的特别之处,除了有学前训练、游历、还有七天制,五天上课,两天军事训练,反复轮回。
知微草堂制度一出,嗤之以鼻者有之,拭目以待者有之,推崇备至者少之。圣上倒是觉得十分有趣,知微草堂的制度被整整齐齐地放在御书房,页脚都磨破了,可见时常翻阅。圣上命渔舟创办知微草堂本是为堵悠悠众口的无奈试探之举,没想到她居然真的有声有色地办了起来,现在虽然见到了许多有悖常理之举,可他却莫名地相信知微草堂在多年后一定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渔舟横竖是懒得理会这些流言蜚语,课程有条不紊的开支着,学院也在饱受争议中踟蹰前行。
虽说三年后才会有学子外出游历,但是渔舟喜欢未雨绸缪,逍遥王当年给游学掌门留下的产业全部充为了办学的公费,她还将父母给的私产一并放了进去,教给黄三打理,由式薇与步蘅从旁协助。如此一来,知微草堂便有了自己的经费,很多事情无须等朝廷拨款,或受限于户部。
知微草堂的大门时常敞开着,天下学子可随意进出,先生授课亦允许外院人旁听,时常人满为患。就拿渔舟所教的地理学来说,本就通俗易通,雅熟共赏,她所到过的地又多,路上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各地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穿插其中,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即便枯燥如竹先生所教的数算和律学,旁听的人也不少,因为都是一些经世致用的学问。
时光总是太匆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别离也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