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游学
“西门先生少时连中三元,曾经还是圣上登基前的太子太傅,自然是惊才绝艳的人物。只是好景不长,一切转瞬都成了过眼烟云。这其中的变故鲜为人知,圣上讳莫如深,西门先生从不提起,因此我也无从得知。即便如此,前去拜师的人依然数不胜数,但均是冲着游学弟子至高无上的名声而去,诚心求学者寥寥无几。初时先生还很高兴,后来见多了,便心灰意冷地闭门谢客了。”钟若瑜缓缓地道。
王大娘见渔舟回来了,立刻端来了茶水。
钟若瑜呷了一口热茶:“事情并没有老先生想得那般简单,谢绝了外客,内宅却又闹了起来。西门府有三房人,子孙不下五十人,为了能够拜入游学门下,各种手段层出不穷,魑魅魍魉轮番上阵,勾心斗角、威逼利诱成了家常便饭,简直是比戏园子都热闹。这一斗便是十几年,老先生始终没有点头,随着年岁渐长,日子也一日不如一日。”
“倒是难为他了。”渔舟轻声叹道。
“祖父与逍遥王交好,我因这个缘故而成了老先生的记名弟子。幼时承他拂照,得以长大成人。我也曾劝先生离开府中,老先生说什么都不愿意。直到去年年底,他忽然说想到大燕四处走走。他年事已高,腿脚也不利索,本不该远行。我大惑不解,派人一打听才弄清原委。原来,褚进的姑姑,当朝贵妃有意让大皇子拜入先生门下。”
“这不该是好事麽?”渔舟淡淡地道。
她嘴里如此说着,心中却明白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皇贵妃虽贵不可言,但终究只是个妾,大皇子从她的肚子里爬出来,怎能少了风雨?
“太子年幼,根基不稳,圣上怎会乐意让其他皇子地位超然?”钟若瑜苦笑道,“褚氏家族旺盛,权势如日中天。陛下不能明言,难为的就只有西门先生了。”
“所以,西门先生就来避祸了。”渔舟似笑非笑地道,“身份尊贵的大皇子老先生看不上,转而看上了我这个一无是处的野丫头。他这是将褚贵妃置于何处,将褚氏置于何处?另外,在我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便给我找了个敌人,将我又置于何处?”
“先生是前来避祸不假,想收你做弟子的心也是没有半分作假的。”钟若瑜急忙分辩道,“聪明如你,怎会不懂,若不是先生真的十分中意你,岂会耗费心思去想主意?先生已是古稀之年,若你不愿,游学一门恐怕是后继无人了,那岂能是遗憾与痛惜所能形容!”
“至于褚氏,但凡师兄在一日,誓死护你周全!”他又斩钉截铁地道。
渔舟仔细一掂量,求学拜师一事好坏参半,稍稍松了口风:“让我考虑考虑吧。”
钟若瑜喜不自胜,滔滔不绝地道:“师妹,游学与其他学派不同,授课主要分三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这首先是读万卷书,师兄已经先从寒山书院拉来了一马车的书简,不是很多,大概有三四百卷吧。”
“三四百卷叫不是很多?”渔舟炸毛,几欲拍案而起。
“我府中都有五千卷呢。”
渔舟立刻蔫了,耷拉着脑袋在桌上画圈圈诅咒钟若瑜和西门先生。还有,她什么时候答应拜入游学门下了?
钟若瑜离开后,别人望洋兴叹,渔舟望书兴叹了好一阵子。
在她还没下定决心前,钟若瑜送了书上门,西门先生也不遑多让,第二日傍晚渔舟便在门前遇到了他,老先生美其名曰“游历自此,请求借宿”。有如此热忱的先生和师兄,渔舟还能说什么呢。
西门先生为表示对自己爱徒的十二万分满意,兴致勃勃地翻阅群书,给渔舟取了表字:千帆,蕴含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帆竞发之意。
不过,西门先生的游历还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今日去绝雁岭,明日去鹧鸪山,后日去云梦泽,足迹遍布宣阳城内外,闻奇必探,见险必截。
渔舟舍命陪先生,转悠了三五日后,终于弄明白西门先生在做什么了——原来是在著书立说,该书囊括了地理、民俗、人文、水系等各个方面,与《徐霞客游记》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侧重点在山川水系之上,地质、植物则较少。
燕京卷已完稿,渔舟翻阅时一面惊叹于老先生的毅力,一面毫无保留地推荐了后世通用的标点符号。老先生一面赞叹不已,连说自己慧眼识珠,一面夜以继日地重修手稿。
见西门先生古稀之年仍学不辍耕,渔舟也不好意思继续醉生梦死,寻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将钟若瑜送来的书整理了一番。
这一整理,还真把渔舟吓得不轻,其书囊括了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还涉及了儒、释、道、书画等人文艺术领域。
西门先生与钟若瑜师徒二人之用心良苦由此可见,渔舟感佩在心,不敢再掉以轻心。
渔舟自己开始钻研学问,孩子们的功课也一并抓了起来,昼耕夜诵,彼此督促。渔舟不奢望他们能够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将来足以安身立命。
令她惊奇的是,白芷和忍冬在算术方面颇具天赋,又对银钱往来十分感兴趣。
渔舟本就对时下“重农抑商”嗤之以鼻,又见孩子们有这方面的天赋,立刻命人去雕刻了两把算盘,并亲自教他们笔算、珠算、口算。
有一回钟若瑜来看望西门先生,正赶上渔舟授课,于是白芷和忍冬又多了一个先生,在商海摸爬滚打的先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渔舟深以为然,于是又将二人送到知味坊刘盛龙那儿去磨炼了。
对于渔舟来说,诸子百家中儒释道之学倒不难,书画、小说、纵横、农家亦有所涉猎,兵家勉强能看懂,法家、医学晦涩无比,看得她只想挠墙了,至于阴阳家的金木水火土,那是什么鬼!
好在西门先生不仅博学多才,还耐心十足。但凡渔舟遇到不懂之处,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删繁就简,层层剖析,不但从不掉书袋子,还常常用直白的语言,浅显的例子来讲解深奥的道理。从“传道受业解惑”方面来说,西门先生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
因此,在西门先生的悉心教导下,渔舟日益精进。不过“只缘身在此山中”,渔舟却浑然不觉。
私下里,渔舟多次向钟若瑜诉苦,为求学故衣带渐宽,人比黄花瘦,使得钟若瑜有大半个月没敢去绝雁岭。
钟若瑜自然知道她含了几分故作可怜,博取同情,好让他多带些精致的吃食,但也心疼她小小年纪便需涉猎甚广,明明不需要参加科考,依然得寒窗苦读,辛苦程度丝毫不亚于书院中的学子。
虽说他也是西门先生的弟子,但毕竟是在游学之外,当年西门先生授课时只在君子六艺方面较严苛,其余课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当时年少,又是桀骜不驯的性子,哪儿坐得住,因此所学不过是西门先生的皮毛,在外也不敢轻易以西门先生的弟子自居。
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远处传来缥缈的琴瑟和鸣,靡靡之音时断时续,扰人清梦。
高大的梧桐树下倚着一道高瘦的身影,月光透过树叶打在他那张半明半暗的俊颜上,有种说不出的落寞和邪魅,他微微仰着脸静默地盯着上弦月,眼角带着难以言说的温柔。
他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有人朗声笑道:“居然有雅兴躲到这儿来赏月了,让我一阵好找。”
来者十四五岁年纪,手中提着一壶酒,虽也是羽扇纶巾,但领口敞开露出精致的锁骨,再正经不过的读书人打扮硬是被他穿出了几分风 流的味道,模样生得俊俏,眸光流转若有若无地含着情,最会勾人心。只是年纪略小了点儿,脸上的青涩还未完全褪去。兴许再过几年,不知将会虏获多少姑娘的芳心。
“梦溪。”宣竹点点头,敛去了脸上不经意间露出的温柔。
说起来,沈梦溪与他算是故人了,幼时两家有几分交情,二人曾多次见面,一起玩过游戏,一起上过学堂。没想到数年后能在寒山书院重逢,竟然又成了同窗,倒真是缘分不浅。
“前面的诗会还没散呢,你就这样走了,可真是有失君子之仪。”沈梦溪调侃道,唏嘘不已,“这可不像你竹大少的作风,我记得你小时候可是圆滑得很,你与谁都处得来,大人见了总是赞不绝口。”
“是麽?”宣竹无力地勾了勾嘴角,似乎连自己都想不起曾经的模样了。
“前些日子忙着熟悉书院,一直没敢问你过去的事情。我去外祖父家住了半年,等回来就没再听到你的消息了。这些年,你是不是过得很辛苦?”沈梦溪忽然正色道。
“辛苦?怎么会呢?”竹大少风轻云淡地反问道。
这份关心来得太晚,太晚了,如今只剩下同情与慈悲。那些血淋淋的伤口早已结痂,那些痛楚别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既然不能又何必再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