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各房的小心思
陆名扬一共四个儿子,分四房全部居住的镇国公府内。
正和堂、慈安苑以及旭辉院,皆为镇国府的中轴线上的院子。
正和堂处于镇国公府正中心,乃镇国公府的主院,是历代镇国公夫妇居住的正院。
旭辉苑位于正和堂后方,乃镇国公府世子成亲之后居住的院子。
慈安苑则作为老镇国公及其夫人荣养的院子,虽说也在中轴线上,院子建得也不错,只是相对比较僻静。
中轴线两侧散落着几座或大或小的院子。
左侧第一座较大的院子名叫澄心苑,是二房陆越夫妇住的院子。
顺着澄心苑往后走,有一座小两进的院子名叫青桂苑,如今正空着。
二房的方氏比较来比较去,最终看中的就是这个青桂苑,若是能将这个紧靠着澄心苑的院子拿到手,再将靠着青桂院的那个一进小院子归入其中,再加以改造给陆瑾焙成亲之用,虽比不上陆瑾康的啸风苑,比陆瑾臻的那个水清苑却是绰绰有余。
顺着青桂苑再往后走,就是陆瑾康夫妇所住的啸风苑。
原本啸风苑还不如青桂苑大,却胜在幽静,院后还有一片空地方便习武。
当年陆瑾康与苏云朵定亲之后,原本按安氏的意思,是要另择个更好更大些的院子出来给陆瑾康成亲。
只是啸风苑是大徐氏在世时为陆瑾康挑选的院子,小归小却胜在精致且地势是府中独一无二的好,无论从哪方面陆瑾康没有打算离开啸风苑。
安氏无奈只得将啸风苑进行扩建改造,将后面的一大片空地以及一座小花园圈进了啸风苑,将原本只是个二进都算不上的院子硬是改成了如今这样的大三进院子。
如今的啸风苑占地面积虽比不上中轴线的那三个院子,却已经超过澄心苑了。
从啸风苑再往后去,还有两、三座小院子,除了那座叫水清苑的院子是两年前为了陆瑾臻成亲匆忙收拾出来、算是有主的院子,其他的都是空院子只安排了几个洒扫的粗使婆子。
再往后就是镇国公府的后花园了。
右侧与左侧的分布相似,两座大院子分别住着三房和四房。
三房住的叫芙蓉苑。
这个院子原先并不叫芙蓉院,而是陆瞳与杨氏定亲之后得知杨氏喜欢芙蓉花,陆瞳特地找了芙蓉花来亲手种在院子里,又特地将这个原本叫清风苑的院子改名为芙蓉苑。
四房住的叫漪澜苑,据说是四婶赵氏取的名,院子里假山流水很有些江南风。
三房和四房之间有座名为菡萏院的大四合院,里面住着府里的姑娘们。
镇国公府的姑娘们,过了八周岁生日就被要求离开父母住进菡萏苑。
中轴线的右侧除了这三座大院子,自然还有些几座或一进或两进的小院子。
四公子陆瑾粼与二姑娘陆玉敏是龙凤双生子,姐弟二人只比出自二房的三公子陆瑾焙小半岁,今年都是十七岁。
陆玉敏成亲之后,杨氏就为陆瑾粼定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杨氏堂姐家的女儿算是姨表兄妹,只待明年夏日女方及笄,秋高气爽的时节就让两孩子成亲。
自给儿子定下亲事,杨氏自然也开始琢磨陆瑾粼成亲的院子。
只是杨氏在离芙蓉苑比较近的几个院子中挑过来挑过去,总觉得比不是方氏为陆瑾焙挑的那个青桂园,不知私下与陆瞳嘀咕过多少次,少不得被陆瞳斥责。
这事陆玉敏自然是知道的,也劝了杨氏数次,最终才劝得杨氏将眼光放低。
如今倒是挑定了离芙蓉苑最近的那座叫扶风苑的院子,正犹豫着该如何与安氏提这件事呢。
既然安氏让大家各自提提意见,杨氏几次想开口,却都被身边的陆瞳给瞪了回去。
三房是庶出,还是低调些为好。
再说,三房前面还有二房呢。他们三房再急,也没有二房急吧。
二房陆瑾焙的亲事可是定在明年五月,比陆瑾粼早好几个月呢!
杨氏有些生气,不由回瞪了陆瞳一眼,却发现男人对着她猛眨了两眼,尔后目光若无其事地扫向坐在他们上方的二房夫妇。
他们成亲也快二十年了,夫妻之间的感情不错,自然也有些默契,原本有些生气的杨氏瞬间就明白了陆瞳的意思,略有些不甘地抿了抿嘴,安慰自己先看看再说。
二房的方氏最先看中的是啸风苑,早在陆瑾康被封为世子的那一日,方氏就瞄准了啸风苑。
作为世子,陆瑾康迟早要搬去旭辉苑,难不成陆瑾康还能继续占着啸风苑?
啸风苑经过成亲前的大肆扩建以及成亲后苏云朵的精心收拾,已是镇国公府最精致的院子。
只是方氏的这份心思很快就被陆越给打碎了,虽说方氏依然很有些不以为然,可是今日陆瑾康与安氏的对话,却彻彻底底地粉碎了方氏心底的那份期盼。
如此一来,方氏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毕竟青桂苑也是个不错的院子,若再将旁边的小院子归入其中,就算比不上啸风苑,也远胜过水清苑。
当然前提是水清苑不再进行扩建改造!
虽说镇国公府的几房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却也有个大致的范围。
当然若非当年大徐氏替陆瑾康选定了啸风苑,如今二房所居之地当该属于大房。
那个青桂苑还真轮不到二房,那么陆瑾焙成亲只怕也只有住进那个水清苑了。
方氏在心里叹了口气,自家男人本就不算出色又是次子,如今能依托府里资源在兵部当个侍郎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待上面两个老人家都闭上眼走了,这诺大的府第就是大房的,其他几房自然得另择他居了。
好在分产的时候,老爷子还算公平,给他们几房都分了座七间五进的大院子,虽说地势有好有差,二房、四房作为嫡出血脉,院子所在地域自然要比三房要多些,对此方氏还算满意。
三房分到手的院子,虽说远不如镇国公府气派,但是比起京城许多世家官宦人家子弟,他们已经算是很好了,毕竟如今他们手中有房有产,就有就算让他们马上搬离,也不至于慌乱。
如今两老的还算康健,怎么说他们还能在镇国公府里享受几年,既如此该享受的就尽情享受。
那个青桂院好生收拾收拾,给焙哥儿成亲还是相当不错的。
方氏正拉拉杂杂的想着,就感觉到一道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抬眉一看却见安氏正用询问的目光看着自己,而偏偏自己刚才开了小差,不知安氏这询问的目光到底所为何事。
方氏心里微窘,侧目瞄了眼身边坐着的男人,男人却并没有帮她的意思。
方氏努力让自己定下神来,突然脑子里闪过还在北边城的儿子,方氏心头顿时有了主张。
只见她眉头微蹙,轻咳一声便道:“焙哥儿的亲事原定在明年五月,只是如今焙哥儿人还在北边城不知何时能归,这亲事能否如期,媳妇心里也没个底。”
安氏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道:“虽说焙哥儿、粼哥儿如今人都尚在边城,他们的亲事还需按正常的婚期来筹备。先说说你可有中意的院子吧,我看靠你们澄心苑边上的那个青桂院就很不错,要不就将那个院子收拾出来?”
虽说方氏心里也有些中意青桂苑,只是此刻安氏直接点名青桂苑,不知为何方氏的心里就有些不太舒畅了。
陆瑾康是安氏的嫡孙,难道她的焙哥儿就不是安氏的嫡孙了?
按照此前安氏的意思,陆瑾康夫妇是要搬去旭辉苑住的,却任由他们占着啸风苑不放。
见方氏沉着眉不说话,安氏的眉头就紧了起来,不过还是温声问道:“老二家的可是另有更好的想法?”
安氏的话虽温和,陆越却从中听出了不悦。
早半年前方氏就在他耳边唠叨儿子成亲用的房子,如今既然已经放在台面上了,这婆娘怎么又犹犹豫豫地不开口了?
难不成她还真看上康哥儿的那个啸风苑了,可他早就与她说明了,让她莫要盯着啸风苑。
陆越心里明白得很,那个啸风苑就算陆瑾康夫妇搬去了旭辉苑,也不可能落到别人手上,他们二房不可能,其他几房同样不可能,以陆瑾康的强势以及他对那个院子的感情,谁也不容肖想!
陆越皱眉不悦地瞪了方氏一眼,转而看向安氏笑着回道:“我看娘说的青桂苑就很好,既然是收拾出来给焙哥儿成亲用的,娘,你看能不能将旁边的那个叫什么来着的小院子一并围进青桂苑?”
原本正准备开口的方氏顿时闭上了嘴,这样的话由作为儿子的陆越提出来,自是比她来提要合适得多。
若是安氏真能答应将青桂苑旁边的那个小院归入青桂苑,再好生收拾整个一番,青桂苑也并不比啸风苑差多少,不由给了陆越一个赞赏的目光。
陆越淡淡地撇了方氏一眼,女人家真是头发长见识短,眼睛只盯着一处,想要谋得好处,有的是法子!
这夫妻二人自以为眉眼官司打得巧,却全都落在了坐在上首的安氏眼里,扫了眼下面几个儿子媳妇带着各种算计的脸,再扫一眼一脸淡然的陆瑾康和苏云朵,不由在心里长叹了口气。
几个儿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就连庶出的陆瞳也可以说是在她眼底下长大的,却没一个像陆瑾康那样得她的心意。
就算她的心里真的对大房偏心了些,比起其他府里的老太太,安氏自认为已经算是十分公平的了,并没有特别宠哪一个。
按照传承,这镇国公府迟早属于大房,其他几房总归需得搬离镇国公府。
安氏不是那种苛刻的人,儿孙只要住在这个府里一日,自是希望他们都能住得舒畅。
就算陆越不提,府里也会借着这次调整进行一次合理的安排,其中青桂苑旁边的那座小院归入青桂苑为其一,同样扶风苑也会进行扩建,将其与芙蓉苑之间的那座小院归入扶风苑。
这个方案是陆名扬去乐游山庄之前老夫妻一并定下来的,只是今日安氏想先摸摸几个儿子媳妇的心思,这才压在心里没有合盘托出。
人都有私心,安氏不在意儿子媳妇有私心,只要将这份私心放在明处,只要不过分,安氏觉得自己都能接受,可是几个儿子媳妇的表现实在让她的心里有些发堵。
早知这般倒不如一开始就合盘托出了。
安氏暗自叹了口气,索性打消了琢磨儿子和媳妇的心思,将心底的那份可以说是失望也可以算是伤感的情绪全都抛开,把事先与陆同名扬商量好的方案公诸于众。
这份方案一出,方氏和杨氏满足之余,不由地脸上发烫,这会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们自认为将自己的心思藏得十分严实,却不知她们的这些小心思一丝儿也没能瞒得过安氏,甚至早早就落在了身在乐游山庄的陆名扬眼里。
安氏将方案公布于众之后,看了眼四房儿媳赵氏道:“书哥儿还小,这次调整与你们四房倒是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你们父亲去乐游山庄之前留了话给你们,若是你们房里想要扩一扩院子,或者对现在住的院子有什么想要改造的,也尽管提出来,这次一并开工。”
赵氏心里对其他几房自是有所羡慕,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如今不过才十一岁,离成亲还有好几年,现在收拾出来到时候还不知能不能用到。
与其做无用功,倒不如借陆名扬的话,将漪澜苑里里外外拾缀拾缀,让自己住得更为舒心。
于是赵氏对着安氏嫣然一笑:“既如此,儿媳也就不推辞了,漪澜苑正好有几处需要整修的,到时我让夫君找人将需要整修的地方画个图纸出来交给娘。”
安氏再次在心里叹了口气,四个儿媳真是没有一个省心的,看向苏云朵的目光中更是多了一份慈和,也多了份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