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冬天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崇祯十七年年末。
这个冬天是岱山岛实力快速扩充之时,从山东迁移而来的数万百姓彻底的适应了岱山的生活。
岱山不比北方,地处海岛,气候要比山东温暖湿润的多。所有迁移来的百姓这几个月来都建好了自己的房屋,开垦出大量的耕地,就等着春天到来时播种。
从倭国回来的船队带回了三百余万两银子,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数目,任思齐手中的资金一下子充足了起来。
无数的船队被派了出去,前往江浙各地采购物质。粮食油盐,针头线脑,布匹木炭,盔甲武器,现在的岱山岛什么都缺。这种疯狂采购直接导致了江浙一带的物价飞涨,大米从三两银子一石狂涨到五两银子。
虽然从倭国回来时,采购了数十万斤的铜铁,岱山岛上的武器作坊在梁九带领下正加班加点的打造武器,可毕竟岱山工坊的匠人只有数十个,产能太差。生产出的武器根本供应不上两万多大军。
除了火枪大炮有岱山的火器作坊制作以外,其他的军需武器统统外出采购。
这个冬天,杭州的各种工坊比往常忙碌了许多,来自岱山的庞大订单让很多工坊主乐的合不拢嘴。
两万五千套鸳鸯战袄,一万五千条长枪以及同等数量的盾牌,大量的火器如万人敌、一窝蜂、集束火箭、神火飞鸦,光武器的订单就花了任思齐一百万两银子。
杭州的匠户们卯足了劲,为岱山军加班加点的生产。每日里都有帆船往来于岱山和大陆之间,运回大量的武器物质。
岱山军的装备日趋完善,每个士兵都发下一套崭新的鸳鸯战袄以及相应的兜鍪。长枪盾牌火枪弓弩,整个岱山军装备精良,不输于任何一支大明的军队。
其实,若只从士兵的装备来说,现在的岱山军可以说是整个大明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了。因为明末明军的腐败已经病入膏肓,绝大多数的明军穿的比叫花子好不哪去,绝大多数士兵一生也就发一件鸳鸯战袄,缝缝补补穿了十多年,破烂的早就看不清原来的模样。
至于武器,除了主将的亲兵装备精良一些以外,其他的明军能有一条生锈的长枪已经不错了,很多士兵生活无着,会把自己的武器卖掉换点银子度日,然后随便找条木棍就上了战场......
所以说经过了大肆的采购,岱山军的装备在整个大明军中可谓首屈一指。
这几个月,岱山岛上的火器作坊由于拥有了机床,能日产枪管十五只,几个月来生产了两千多条火枪。用机床钻制的枪管极为精良,岱山制作的火枪远胜杭州的匠户打造的,出现炸膛的概率很小,所以军中的火枪基本都是岱山的作坊生产。
几个月来,火炮作坊不停的在造炮,不过由于普通的海船无法安装红衣大炮,因为承受不了火炮的后坐力。任思齐便下令减小火炮口径,研制出小口径的火铳安装在各主力帆船上。
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七年冬天,离清兵南下的日子已经不远,用不了多久,岱山军就将会和清兵作战。虽然岱山军水军实力强大,可是拥有的大部分是适合在海中行驶的尖底海船,动力基本上靠风帆,无法在内河行驶。
江南地带河网密布,以岱山现在的帆船根本无法在内河行驶。鉴于此,任思齐和茅十八等水军将领商议,派人去沿海各地的造船作坊,购买适合内河行驶的平底战船。可是造船不比其他,速度很慢,一个冬天下来,也就购买了五十多条平底浆帆两用战船。
五十条船看似不少,可每条也就装载士兵三四十人,加起来也就两千多水兵。
没办法,任思齐只能派梁九负责,对手下船只进行改造,无比改造出适合在内河行驶的战船来。
整个冬天就在这种繁忙的正军备战中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腊月。
有消息忽然从北方传来,占领了北京的满人抛去了和南京朝廷和谈的面孔,悍然出兵伐明。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派遣豫亲王定国大将军多铎统领满汉大军出兵伐明。十月多铎率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出了北京向南进发,还未等到达江苏境内,忽闻大顺军二万余人东渡黄河,连下济源,孟县等地,并围攻河南怀庆府城沁阳。
多尔衮便下令多铎改向先攻打顺军。多铎统领大军于十二月出击潼关,顺军接连失败,大将刘宗敏、刘芳亮接连败于满军之手。虽然顺军防守潼关占据着地势之利,奈何满军运送了大量的红衣大炮攻城。
在满军的火炮轰击下,潼关摇摇欲坠。而此时满清北路军军在满清英亲王阿济格的带领下从山西保德州渡过黄河,进入陕北,围攻榆林。
在两路满清兵的夹击之下,陕西的陷落已成定局。李自成决定放弃陕西,经蓝田、商州进入河南,向襄阳一代转移,那里还有襄阳四府十余万大军。
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正月十八日。满清军占领了西安。
二月,多尔衮下令阿济格率军追击顺军,多铎则率领本部大军出潼关,经归德(今商丘)伐明。
满清的出兵打破了南明朝廷最后一丝议和的幻想。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匆忙北上,部署淮河防线。并派兴平伯高杰率本部出兵河南,试图北伐。
高杰是流贼出身,以拥立之功被封为兴平伯,成为了江北四镇军阀之一。其为人贪婪残暴,但是就勇气而言却远胜其他军阀如刘泽清刘良佐之辈。其本人又很敬慕史可法。
得到史可法的命令后,高杰即率领本部军队向北,于元月抵达归德。此时驻扎在睢州的明河南总兵许定国已经决定降清,邀请高杰到睢州来,于宴席间埋下伏兵,杀掉了高杰,然后率军度过黄河。
高杰一死,北伐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史可法只能仓皇间逃回扬州。
满清大军即将南下,南京朝廷一片慌乱,紧急下旨,调集各地军队到南京勤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