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我不要见到她(二)
“都记下了吗?”
“记下了,大人。”
“脱去甲胄,赶紧给老子下山,你们也知道我拔营回城的速度,如果老子的前锋营进了桂林城,说没有闻到酒香肉味的话,你们两个人也不用活了,伸长了脖子等着老子砍吧。”
“是,大人。”两名士兵三下五除二,眨眼之间,便把身上沉重的甲胄扔到了一边,咣啷啷一通乱响,连朴刀都丢得远远的,撒开脚丫子,飞也似的离开。
看着两名士兵的举动,卢永忍俊不禁,道:“韩大人,听说过你治军之严犹如铁血,但是把严令用在酒席之事上,还倒是头一回。”
韩雍也笑了起来,道:“卢公公有所不知,在军营中哇,对付这群兵油子,就得狠言狠语、恶行恶相,你越是不给他们好脸色看,他们越是对你毕恭毕敬,如果有一天你对他们温言善语,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爬到你的头上。”
卢永饶有兴趣道:“是嘛?还真没看出来呢,听着蛮新鲜的。”
“新鲜?哎呦我的公公,你是没带过兵,就管束他们这一条,就够我头疼的了。不过,公公待在宫中,行伍之事确实别有一番新鲜劲儿,以后公公如果遇到烦心事儿,想纾解纾解的话,只要韩雍在京城,一定多给公公讲一讲,全当解闷了。我可说好了哦,公公到时候不能嫌烦,您让我讲别的,我也讲不出来。”
“韩大人,瞧你这话说的,我卢永是那种人吗?大人平定大藤峡之乱,此次回京,封赏后,肯定会留在京城,到时候,你可得多和我们多走动走动。”
“那是自然,卢公公、陈公公是太后娘娘身边的人,我还指望着公公以后多在太后娘娘面前替下官美言美言,让我这官儿稳稳当当下去。”
卢永道:“韩大人,你都立下不世之功了,用不了多久,便能上达天听。飞黄腾达就在眼前,就怕轮不到我和老陈两个人说话。”
陈?道:“韩大人,到了京城,我们可是会面对宫里的那根针,韩大人功成名就,还敢得罪她吗?”
韩雍豪爽地笑了笑,道:“陈公公切莫小看了我,明哲保身和千秋万世之名,我还是贪恋后者的,只要是为了我大明的未来,别说是一个她,就是有千百个她,我也不会退缩半步。”
卢永半调侃半担忧道:“她的枕头风可不是一般的强,大人就不再慎重考虑一下?她若打击报复的话,大人但有一点把柄,就很可能被她反噬中伤的。”
韩雍手握成拳,捶了捶胸口,道:“从小到大,我所学者,都是为了家国天下,与大明国运国祚相比,妒妃的一点谗言算得上什么,就算拼上了我个人的性命,拼上了全家族族人的性命,我也不惧。”
李贤道:“壮哉、快哉!听了韩大人的豪言壮语,本来酒量不济的我也想痛痛快快喝上一场。”
“烈酒入喉,才知男儿当纵横。”
“哈哈哈哈,被两位大人一说,连我们都热血沸腾了起来。”
“李大人、韩大人、老卢,我们,走着?”
“走起。”
几个月前,从宫中、从内阁、从江浙聚集到大藤峡的几个人,已然结成了兄弟盟友般的队伍,他们说着,笑着,向山下走去。
下山后,韩雍布置了一番,大军中,李震领兵十万,在九层崖寨和修仁、荔浦之间,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营寨,形成了一条链锁,锁住了两边的往来,由此,明朝彻底深入到大藤峡的腹地,只要再有人反叛,外面围攻,里面开花,瑶僮两族再难形成有规模的反抗。
在布置妥当后,韩雍领着剩下的军马,拔营起寨,回了桂林府。
当大军行至桂林府城外三十里的时候,便有当地大小官员、乡绅富户迎接,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礼物犒劳大军。导致官道堵塞,进城的三十里,韩雍等人走了足足四五个时辰。
到了桂林府,到处灯火通明、人山人海,街道两旁酒肆店铺上都悬挂上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大家像正月十五逛花灯庙会一样,全部从家里面涌了出来。
像这样的景象,多少年也难得见上一回。
虽然说桂林府有重兵把守,墙高城厚,固若金汤一般,但是许多人都是有远亲住在侯大苟兵马能攻击到范围之内的,所以这些年,即使再重大的节日,他们也不能放心玩乐。他们是大明的子民,他们不会理解瑶僮是否水深火热,他们只有一个愿望,不要打仗。如今,战争真的结束了,他们也就能够撒欢儿了玩。
“咚……咚……”
爆竹声此起彼伏,城中弥漫着火药的香气。
韩雍见桂林府中,居民在游玩的同时,有不少警惕的眼睛,士兵一排一排在街上巡视着,赞许地点了点头,向着牧冲道:“跟其他人说,今夜可以放松一下,想喝酒的、想找女人的、想去玩两把的,随便,但是,切勿给我闹事儿,如果第二天我听到了不该听的,你们是知道后果的。”
牧冲道:“是,大人。”
牧冲走向后面,在嘈杂的环境中大吼了几句,韩雍的亲兵们高呼着,只眨巴下眼睛,顿作鸟兽散,消失在了人群中。
韩雍笑骂道:“这群狗东西,看来早就憋疯了。”
牧冲在下达韩雍的命令后,又回到了韩雍的身边。
韩雍问:“你怎么不去?”
牧冲道:“小的得陪着大人喝酒。”
韩雍道:“好小子。”
韩雍抖了下马缰,来到李贤等人坐着的马车,道:“李大人,适才进城的时候,我的亲兵向我报告,陆大人已经在酒仙阁摆了几桌上好的酒宴,我们要不要直接过去。”
李贤道:“我没意见,卢公公、陈公公,你们呢?”
卢永掀起马车竹帘,道:“韩大人,你知道柳仕元现在在什么地方吗?”
韩雍道:“被直接送回了知府衙门,上官老先生一直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