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五章 皇敕普天庆 - 炼明 - 邀月小酌

第五章 皇敕普天庆

时间流逝,转眼自当日朝会已过去两月有余。这两个月里自HNJS等地时时传来消息,黄河改道一事虽事起仓促,但也起到了应有之责,并没有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现如今黄河水道已基本定型,黄泛区也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南北交通早就恢复,运河也开了水。总之各处的奏报都是喜讯。

而截留奏本一事,锦衣卫却陷入泥沼,虽也抓出几个人物,但始终不见背后之人。所有人等都将责任推于向智生身上,而向智生自进了锦衣卫监所,便一言不发,显然要将这事全揽在自己身上。自此这事便悬在这里不上不下的了。锦衣卫指挥使顾赫为此非常愤怒,但却束手无策,好在皇帝韩绌并没有因此事责怪,也并未给顾赫限期,并且还替顾赫顶住了一些来自御史寺的责难。

还好三公案一事,在封晓的运筹下,开展的非常顺利。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将三公后人赎买出了四十多人,而后一个月,又赎买出七人。算上虹裳等四人,前前后后一共有五十六人被赎买出来了。最近十天,已经被翻了几遍的户部档案里再也找不出任何与三公案有关的记录了。而三公案与户部官奴监舍失火案的证据收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管是学院里还是官场上,都流动着一波暗流,由学生和底层官员击起的一丝丝涟漪,渐渐汇聚成波浪,这道波浪现在已经有向巨浪发展的趋势了。

但是进了九月封晓等人却只能将三公案先放一放了,因为此时的封家一片忙碌。其实何止封家,几乎整个京城勋贵都在忙碌,甚至皇家也在忙碌。而大家忙碌的对象却不在京城,而在南方金陵,封家的老祖宗今年七十九了!按照古人做九不做满的习俗,七十九即是八十大寿。

皇帝早在中秋之时,就颁布帝命,封家老祖宗彭靖大寿之期为国庆日,举国为老太君贺。除此之外,皇帝还在帝命中告知天下,到时候皇帝要亲赴金陵,为老太君贺寿。其实官场上诸位都心知肚明,皇帝贺寿倒是真的,但还有个目的是考察黄河改道之情。

敬老之意古便有之,更何况彭靖还是先齐天无双大公爵封建明的夫人,当今皇帝的外祖母,传国公薛程的岳母,唐国公彭庆龙的姑姑。先皇还在世时,上朝都无需多礼,先皇反而要给她老人家行礼。在官场民间的声望更是盛隆,被称为大明第一老人也不为过。

九月二十二便是她老人家的生辰,不说那些和封家交好的勋贵,便是那些封建明、封文胜以前的政敌,这时候也忙着准备给老太太贺寿之事。

本来封家因为是自己家老祖宗过寿,理应提前动身的,但是因为黄河改道的事,大家都觉得今年肯定赶不上回南京给老祖宗祝寿了。可是没想到皇帝居然颁布帝命说要亲赴金陵,大家的心思都活分了。虽然皇权被限制了,但皇帝开了口,难道还能是吹牛的不成?那毕竟也是皇帝金口啊。偏偏皇帝还卖起了关子,提前一点口风都没有,更是派出皇城卫将京城至通州一路守的严严实实,凭怕走漏消息。而且皇帝要去,这事儿就麻烦了,因为封晓、顾赫,封晓的表哥薛崇、薛岩、刘元信,姐夫周冲、曹栋不是锦衣卫就是御林军,甚或是掌管车马随驾的车架司官员,而这几个部门都是必须跟随皇帝同行的。因此江南公主封雪清等人八月底陪太后先一步启程,而封晓他们就要等到九月初七才能随皇帝一起动身了。

其实封晓一直无法搞明白,从京城到金陵要走多久,只是觉得如果按照自己往日骑马的速度来说,最少也要一个来月,但人多了一起行动,他就真没有什么概念了。

江南公主和封雪清等第一批先行的人被太后带人接走了。封晓只好看着同样也疑惑的老妈等人坐上了太后的车辇,直奔城东而去。但随行的居然没有封晓的三姑父大明文化博物学院掌院使刘继轩,这就让封晓抓到了一点点线索。

这一日,正是九月初七,整个京城内外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各处门市彩旗飘扬,碎花漫天。自皇城至崇文门再至通惠河码头(注1),一路封路戒严,等待皇帝车架通行。

封晓天没亮就起来了,带着头天晚上就准备好的自家车队,汇入到皇家车队之中,而他则带着鲍同来到皇帝行在附近。顾赫早早的就立于行在一旁等候,见封晓到了,便招手将他叫了过去,也不说话,只是让他在一旁等候。不一刻,锦衣卫指挥副使张学俺、右提督薛岩、中提督周冲也分别到来,几人会合一处,都静静站立等待。封晓并未如其他四个锦衣卫大佬一般,低头顺目,而是四处张望,只见各处都是以衙门为单位,一小堆一小堆的人员凑出来的小圈子。

随着一声尖锐的报号,封晓渐渐飘远的思绪被拉了回来。一身盛装的皇帝在一众近臣的陪同下自行在出来,登上銮舆,抬头挺胸,对着前方一个跪倒在地的小太监一摆手,转身坐入车厢,整了整袍服,便静待起驾。

小太监领了命,躬身向后退了九步,才转身飞奔起来,只听得一声高耸入云的喝声传来:“起驾……”,整个仪仗才开始缓缓前行。

封晓等人待銮舆起行,才转身走到自己的马匹旁边纷纷上马,跟随仪仗向城外移动。

封晓在马上也没闲着,四处打量着随行队伍,不一会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学院派出身的文职官员,都是骑在马上,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銮舆左近,而其他不管是书院派还是传统派,绝大部分都是坐车的,而且由于各家情况不同,车架也不相同,有四马的,有两马的,当然也有一马的,甚至还有用骡子、老牛拉车的。这些形色各异的马车自然不可能速度统一,更别提排出齐整的队形了,稀稀拉拉的拉了老长,前面銮舆都出了皇城,后面还有大半的车辆没有起步呢。

其实这一次皇帝出行,是大明建国以来头一遭,大家都没经验,随行的人员也是杂七杂八的,没个统一调度,混乱难堪自然是应有之景了。

被身后的鲍同在马上扯了扯衣袖,回过神来的封晓一抬头,发现前面的队伍已经停了下来,通惠河码头就在前方。皇帝等銮舆停稳,便下得车来,向码头走去。封晓等人也都下马跟随。

来到码头上,才发现原来已经停满了各色船只,龙船、楼船、兵舰都有不少。皇帝不等别人,带着亲随直接上了龙船,然后有人安排其他到了的官员分别上船。

封晓跟着顾赫等人来到码头跟前,按照安排上了船,在船头众人分了手,各自回了自己的船舱。

封晓进了分给自己的船舱,八尺来长,五尺多宽,一张床一张小桌就占了绝大部分空间。房间不大,只供封晓一人使用,这还是因为封晓承袭了无双大公爵爵位的,不然一个提督在这满眼朱紫的船队里还真是不起眼。就好像他姐夫和表哥两人,虽同是提督,就只能挤在比封晓这间大不了多少的两人间里了。

其实封家自己也有漕运客船,而且也非常豪华舒适,但他这次不是私自外出,而是跟着皇帝行走,是公事。关键是他虽然是大公爵,但此时的身份却只能是锦衣卫提督。所以当王伯提出为封晓准备客船的时候,封晓拒绝了,他决定跟着锦衣卫众官员统一行动。

随封晓一同进来的还有鲍同,他先将封晓的行礼放入床下,又起身替封晓铺好了床,等候封晓吩咐,听完封晓嘱咐尽量不要打扰他后,这才转身退了出去。看到鲍同退走,并带上了门,起早了的封晓有些困乏,便靠在床上打盹。

迷迷糊糊不知过了多久,船身一动,显然已经起航了。

坐起来用双手抹了一把脸,算是清醒过来的封晓透过舷窗,发觉外面已经近午,算算时间,自封晓上船道船队开拔,竟然足足用去了半天时间。

虽然没有睡实在,但靠了一会儿,封晓也觉得精神好了不少。借着这难得空闲时光,封晓理了理脑子中的思路,开始考虑如何应对将要发起的三公案翻案一事。何时发动?怎么发动?发动后各方的动向都一一仔细思量揣度。

这一思量便不知时间几何了,待思考告一段落之时,舷窗外的日头已经偏西,斜斜的照进船舱。

这时门外响起敲门声,随即鲍同的声音传来:“大人,您醒了吗?午饭我给您送来了。”

“进来吧。”伸了个懒腰,

鲍同推门走了进来,手上托着一个托盘,里面放着一碗米饭,两碟小菜和一碗汤。将托盘放在小桌上,鲍同转身走到门口,自等在门口的锦衣卫手里端着的一盆清水里捞出一条毛巾,仔细拧干后送到封晓跟前。伸手接过毛巾,封晓简单的擦了擦脸。再抬头时,鲍同又递过来一条毛巾。封晓斜了鲍同一眼,接过毛巾擦了擦手,随手将毛巾甩给了他。没搭理谄笑着的退出门去的鲍同,封晓端起碗慢条斯理的吃了起来。

待一顿饭吃完,鲍同已经在门外候着了,见封晓放下碗筷,便进来送上漱口的清水和铜盆,还亲自端着铜盆接着封晓的漱口水。等封晓漱完了口,鲍同才端起托盘,退了出去。不大功夫,鲍同又端着一个托盘进了船舱,将托盘放下,端起里面的茶盏递到封晓面前。封晓接过,拿起盏盖,只见几片嫩芽衬着一汪绿水在盏中打着旋,茶香扑鼻而入。耳旁还有鲍同解释的声音:“大人,这是小的家里在江南的庄子上,今年雨前才下来的新茶,请您尝尝鲜。”

轻抿了一口,口齿含芳,回香留颊,的确是好茶。满意的点点头,封晓看着躬身一旁的鲍同道:“你和老褚都是一起跟着我的,前些日子他升了佐领,你却还是个游击,你没有想法吗?”

“回大人,不瞒大人说,小人开始还真有些想法,但后来回家老爹一句话说醒了小的。”鲍同躬身道。

“哦?什么话?”封晓也来了兴致。

“他老人家说我身在福中不自知,大人留我在身边,这恩情比给我个提督还要大。我回头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小的知道自己没什么本事,别说一个佐领,就是个管带副官小的都当不好。到时候办不好事情,不但小的自己倒霉,大人脸上也没光,只怕再难得大人庇佑,那才是得不偿失呢。”鲍同老老实实的说道:“况且,在大人身边,小的也能狐假虎威一把,借着大人的势,真比别处衙门的提督还要风光呢。”

“呵呵……”一番话把封晓说乐了,用手点着鲍同的鼻子道:“我的势那么好借吗?小心压垮了你的脊梁。”

鲍同的腰又弯了弯,恭敬的说道:“大人说的是,但小的别的能耐没有,单就这脊梁软,大人的势压下来,我再弯着点就能承担着了。”

“哈哈……”封晓大笑出声,指着鲍同的鼻子,一边摇着头一边笑骂道:“好你个虎皮滑油里的东西。”

骂完了鲍同,封晓见天色兼晚,又觉得有些气闷,便对鲍同说道:“好了,不和你蘑菇了,出去透透气。”说完起身走出了船舱。鲍同则跟屁虫一般的跟着封晓来到了甲板上。

上了甲板,封晓极目四顾,虽然船舱里开始掌灯,但其实天色并没有完全黑下来,夕阳挂在天边,余晖洒在远处的运河的河面之上。

船队里各船闪出的灯火,映在河面上,宛若一条火龙,而将要落山的残阳便是火龙追逐的龙珠。

锦衣卫的船只非常靠前,和皇帝的龙船仅相隔一条兵舰。所以封晓站在船头,视野很是开阔,运河沿岸的田里青纱舒卷,本来正是高粱收获之时,但由于皇帝南巡,因此两岸提前戒严,农家只能等帝驾过后再来收获了。

********************************

注1:通惠河是元朝开凿出来联通运河的,不是很宽,文中在崇文门外不远设立一个通惠河码头,就是方便交通而已,大家可以认为是明朝又继续拓宽了。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