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日双方的变化
5.2 中日双方的变化
在99军埋头发展的这段日子里面,日本人也没有闲着。
松井石根于9月10日得知参谋本部即将派第9、第13、第101等3个师团增援上海,加入“上海派遣军”战斗序列后,立即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
他的方针是“以第3、第11及先行到达的第101师团等3个师团,攻击在南翔、大场镇一带的敌人”,预定将重藤支队配属第11师团,加强其攻击力量,在第101师团登陆之前,迅速击败当面罗店地区的中国军队,尔后移兵南下,经刘行,与由吴淞方向及从虹口西进及北上的第3、第101师团合击大场镇及南翔地区的中国军队。
9月12日,由华北方面增援来的10个后备大队及炮兵等到达上海,松井石根立即令其担任后方警备任务,而将原负责掩护登陆场及保障各师团结合部的部队归还原建制,以加强第一线兵力。
9月14日,重藤支队从台湾来到上海,加入第11师团战斗序列。
同日,占领月浦地区的浅间支队亦归还第11师团建制。第11师团兵力增强后,即按松井石根的命令向罗店以西、以南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但此时中国方面第1军等部队已经加入第15集团军战斗序列,兵力亦有所增强,日军第11师团无法突破第15集团军的阵地,使松井石根合击大场镇、南翔的企图破灭。
松井石根被迫改变作战计划,令第11师团及第3师团各向当面之敌进攻,尽可能夺占罗店以南地区。
激战至15日晚,中国军队第9集团军仍防守北站、江湾、庙行、蕴藻浜南岸一线;第15集团军则正在蕴藻浜北岸顾十房、杨宅、顾宅、陆福桥、顾家角、淑里桥、五斗泾至浏河口一线与日军激战。
9月16日,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辞修因所属部队增多,为便于指挥,重新区分了部队及作战地境,将全集团军分为3个作战军,自右向左分别为:
“第1区作战军指挥官胡宗南,副指挥官王东原,辖第1师、第78师、第16师一部、第15师、第32师、野炮兵第16团第3营。第2区作战军指挥官罗卓英,副指挥官霍揆彰,辖第11师、第14师、第67师、第98师、迫击炮第1营。第3区作战军指挥官刘和鼎,副指挥官俞济时,辖第51师、第58师、第56师、迫击炮第2营、战车防御炮1连(欠2门)。直属部队为:炮兵第16团(欠第3营)、高射炮兵第2连、第10连。作战地境:第1作战军与第2作战军之间为马陆镇、唐家宅、陆福桥、贾家桥、浦央桥之线,线上属左,第2作战军与第3作战军之间为唐宅、胡家湾、小徐宅、汤家宅、孟宅之线,线上属左。”
日军第11师团及第3师团因受到第15集团军的坚强抵抗,至9月21日,第11师团未能从罗店前进一步,第3师团亦被阻于顾家宅以东约2公里附近。但第15集团军第1作战区之胡宗南第1军(第1师、第78师)伤亡惨重,旅以下军官减员80%左右,因此撤到昆山附近整补,由第8师接替防务。中日双方仍艰苦地进行着阵地战。
鉴于日军大量增兵上海,而中国军队亦正源源不断地调入淞沪地区,中国统帅部于是在9月21日对第三战区的部队进行了调整。
最高当局的命令为:
“(1)司令长官由本委员长兼,副司令长官顾墨三。(2)左翼军总司令陈辞修,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3)左翼军以第9集团军、第19集团军、第15集团军组成之。(4)右翼军以第8集团军、第10集团军组成之。(5)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将军,副总司令黄琪翔;第19集团军总司令薛岳,副总司令吴奇伟;第10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
命令刚刚下达,因张将军辞职报告被批准,调任大本营管理部部长,当日又追发一道电令,改变部署:
“(1)第三战区黄浦江以西蕴藻浜以南地区划为中央军,朱绍良为总司令,以第18师及第9集团编成之。(2)第9集团军总司令,由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兼。(3)左翼军以第19、第15集团军编成之,右翼军仍以第8、第10集团编成之。”
一日之内,既在指挥系统上增加了一个层次,又两次改变部署,有些资历较深的军官,都因此而晋职。
如第87师师长王敬久升为第71军军长,第88师师长孙元良升为第72军军长,第36师师长宋希濂升为第78军军长等,不过由于是火线提拔,其所编部队并未增加。
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将3个师团增援上海后,重新拟制了对华作战计划。
8月20日,参谋总长晋见天皇,报告了兵力部署情况及作战计划:“现在在华使用的兵力,华北8个师团,上海5个师团,中央直辖1个师团,国内控制有预备对华作战的3个师团……现在对华已派出的陆军兵力,华北约37万,上海约19万。”
日调整以后的对华作战计划主要内容为:
“作战方针:(1)大致以10月上旬为期,在华北与上海两方面发动攻击,务必给予重大打击,造成使敌人屈服的形势。(2)以上作战不能达到目的时,即使当时的形势有所变化,也要停止陆上兵力的积极作战,以各种其他办法挫伤敌人的持久作战意志,同时节约直接对华作战的兵力,将必要的部队调到满洲及华北待机,整顿对俄作战的准备,以备战争长期化。上述积极作战与持久作战,预定以10月底为界限。兵力区分、使用及任务:(1)对华决战时机:华北方面以华北方面军(3个师团基干)击败河北省中部之敌,依情况方面军的兵力可为9个师团;上海方面以上海派遣军(5个师团为基干)击败上海周围之敌。(2)对华持久作战时机:华北以1个军(大概以4个师团为基干)确保平津地方及察哈尔省东部,并谋求其安定;上海方面以1个军(大概以3个师团为基干)确保上海周围的重要战线,切断上海、南京间的联系,并谋求占领地区的安定。”(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