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大吉之兆
那是一个身披白色轻纱的女子,手里握着一柄卷首青铜大刀,站在那里喘着粗气,虽然她垂着头,长发遮住了她的脸,看不清她的面容,但孙珲仍能从那轻纱下的曼妙身躯看出来她是一个很美的姑娘。
尤其是她那倮露在外的柔长双臂和纤纤柔荑,让孙珲很难相信,会有这么强的爆发力,能够一下子斩掉这可怕巨蟒的头。
高台上的王者见到巨蟒被斩,本来又惊又怒,但当他看到是谁斩了巨蟒之后,怒气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开怀大笑。
那女子直起身子,将手中的青铜大刀抛给了一名武士,转身几步跃上了高台,王者取过自己的青铜爵,斟满了酒,亲手捧到那女子面前,那女子也不客气,接过酒爵便豪饮起来,几口便将爵中酒饮尽。王者见状抚掌大笑,又给她斟了一爵,她接着又是一饮而尽。
那红袍女子见她到来,显得也很开心,取过一只白玉杯,倒了一杯颜色鲜红如同血液般的酒给她,她也毫不客气的接过杯来,一饮而尽。
孙珲呆呆的看着她,不知怎么,孙珲觉得她的背影看起来好熟悉,由于她始终背对着孙珲,孙珲一直没能看到她的脸,心里竟然莫名的充满了焦躁。
象是感觉到了孙珲的心意,她放下酒杯,转过身来。
杜丽丽出现在孙珲面前。她的脸庞秀美清丽,红唇边带着俏皮的微笑,此刻她全身笼罩在阳光之下,一身金辉,一双明澈的眼睛灿若晨星,就那么的看着孙珲,让孙珲的呼吸在这一刻完全停顿。
突然间,梦醒了,孙珲睁开眼,发现自己仍旧躺在床上。
现在仍是大宋靖康元年,他在慈云观,李师师的一间小屋里。
怎么回事?为什么他会梦到杜丽丽在那种“酒池肉林”的环境中?
难道是她被传送到了商代末年纣王的时候?
为什么没有看到叶楚楚她们?
难道她们也都给分别传送到了不同的时代?
想到这里,孙珲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孙珲起身穿好了衣服,走出了小屋,来到了院子里。
此时天空仍然在飘着雪花,看到孙珲又走进了大雪之中,李师师出了屋子,来到了他的面前。
“怎么?做恶梦了?”她看了看他的脸,一下子便猜中了发生了什么事。
“是。”孙珲讶异于李师师惊人的观察力,“做了个很不好的梦……”
“梦一般都是有重要事情发生的预兆,有时候人做的梦不好,说不定还是吉兆呢。”李师师拉着孙珲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梦到了什么?和我说说好么?”
回到了屋中,孙珲向李师师详细说了梦境中所见,李师师点了点头,找出一本书,翻看了起来。
很快,她找到书中的一条念了起来:“梦游园遇美女:吉,主天缘意外至。梦此者主有无媒之姻契,野合之奇逢。”
孙珲回想了一下梦境,里面“酒池肉林”的情景历历在目,而且是在一个花园里,应该算是游园遇到美女,可谓吉兆。
而那条可怕的巨蟒,虽然在梦里给了孙珲很大的惊吓,但孙珲记得《周公解梦》里说过:蛇咬人主得大财,也是吉兆。
这么一看,难道最近会发生什么重大事情,让孙珲发一笔大财的同时,还能有好姻缘相凑?
孙珲苦笑了一声,摇了摇头。
还是先考虑把金兵干掉吧。
“贤弟现下虽能自由出入宫城,但还是要小心一些的好。”李师师放下了手中的书,对孙珲关切的说道,“官家疑心太重,贤弟一心为国,性情耿直,只怕易遭奸人之忌,须得提早打算才好,万一报国不成,也要有抽身的法子。”
“我是神仙之体,他们奈何不了我的。”孙珲明白她是真心在为自己考虑,心中很是感动,但嘴上却笑着说道。
李师师微微一笑,突然伸出手,对着孙珲受伤的肩窝处轻轻一捅,孙珲立时痛得咧起嘴来。
“你这个神仙,恐怕还没修炼成不坏金身吧?”李师师笑道,她应该是早就从孙珲的行动看出了他哪里受了伤,“用不用我给你看看?”
“那是,不过这种伤势,几天之后就会复原如初。”孙珲说着,解开衣衫,露出肩头,给李师师看。
李师师仔细的看着孙珲已经开始愈合的伤口,点了点头。
“战阵之上,刀枪无眼,你纵有神力,也要千万小心。”李师师叮嘱孙珲道,“切不可逞一己之能,为敌所趁。”
“姐姐所言极是,小弟当铭记在心。”孙珲答应道。
“你一身荷国之重,连姐姐的性命,其实都在你身上呢。”李师师叹道。
“姐姐因何如此说?”孙珲问道。
“上一回金军来犯,官家派人送去酒果和万两黄金,金人收纳之后,竟然向使臣索要我大宋女子供其淫乐,听说有金将点名欲索我和几位姐妹,幸好我当时已然出家,又恰好外出,不在观中,是以躲过一劫,可几位姐妹全都遭了殃……”李师师说到伤心处,不由得泪光莹然,哽咽起来。
孙珲知道她说的是实情,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时,开封城有个奇异的景象,宋朝的勤王部队源源开到,从一万两万到十多万,还在不断地增加。城里住不下,城外列寨的都很多。与此同时,开封城的大门总是大开着,源源不断的人流进进出出,带着数不尽的金银绢帛走向了金营。这些好东西不说拿给勤王的将士,反而送给敌人。
除了钱之外,还有吃的。名果、珍膳,甚至御膳也在行列之中,每天道路上冠盖络绎相望,尽是搬运美味珍肴的人。有吃的还得有玩的,宋朝迅速调出御府珠玉、古玩、宝带、鞍勒等东西送去,没想到不对金军的胃口,他们提出要伎乐、珍禽、驯象之类的活物。
金人要什么,宋人居然就给什么,赵桓专门派了大臣在自己的都城里搜括民财,这位大臣的敬业程度非常高,搜括勒索得很有成绩,于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大名——中书侍郎王孝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