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抵制的成本,针对办法
一九零五年,是远东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し那一年夏天,日本人战胜了俄国人,这件事情正发生在中国探索未来去向的时候。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日本的经验似乎指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中国人那时候对于日本模式的羡慕感情,远远大于日本对于中国做了什么。在中国人看来,日本瞬息间变成了一个现代化国家和世界强国。它令人注目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因此它值得钦仰。
在北京的满清政府看来,日本完成了崛起,但却没有抛弃先前的传统。他们对日本的立宪政体非常感兴趣,准备如法炮制。
在革命党人眼里,则从日本的经验中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民族主义者看到亚洲人终于可以战胜西洋人了。前提是,必须万众一心地去铸造民族精神。
接下来,美国通过了排华法案,这给了中国人宣泄的渠道,商人首先而起,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此前,在清政府看来,美国没有帝国主义的**堕落,美国人的意图是诚实和公正的,而且是时刻准备帮助中国的。他们长期企求通过美国人,来解决中国在国际上遇到的难题。
然而,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当中国政府发现,每当需要美国人国际援助的时候,他们总是采取消极态度。美国高谈阔论式的友好并不能给中国带来任何好处。政府的微妙态度当时似不可查。而表现在年轻人身上,却是从之前的美国梦转向了更为实际的效法东瀛。
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已经在这一年失去了中国。于是。这一年,上海商人关于抵制美货的号召,迅速赢得了中国人的广泛支持。
对于中国人的抵制情绪,总统罗斯福在女儿艾丽斯来中国旅游之前,了解得并不真实。罗斯福起初只是采取一些常规的步骤,一方面制止虐待在美华人的现象,一方面压服中国人的反美情绪。他感到美国的威望在中国面临危险。他不愿看到中国人以不敢施加于英国日本和俄国人的办法来对付美国商人。
但此时,抵制运动的热情正席卷中国。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在北京见到了外务部大臣庆亲王奕劻。要求他代表的政府明确表态,制止这场针对美国人的抵制运动。奕劻是个对于内政外交没有多少创见的末代权臣,他对于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一切束手无策。清政府的态度则模棱两可,他们一方面试图利用这种沸腾的爱国情绪向美国人施压;而另一方面。他们对于此类自下而上的运动,缺乏把握畏之如虎。
七月,在中国主要商埠,特别是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抵制美货运动已形成高氵朝。事态的发展激化了美国国内的不安情绪。新英格兰的纺织业主抱怨,中国的抵制将使其一年的损失达两千万美元;美孚石油公司也惊呼,抵制会给美国石油业带来灾难,估计每月的损失可达两万五千美元;英—美烟草公司的销售额下降了百分之五十;美国面粉在中国也失去买主。
罗斯福此时倒很理智,承认抵制“应归咎于我们自己的错误行为和愚蠢举动”。他甚至收到一份机密报告。得悉英德两国故意在中国制造反美情绪,排挤美国势力,以收渔人之利。他担心出现更糟的局面。但除了继续迫使清政府出面进行镇压外,他又别无它策。
可是清政府不仅不理会美国的要求,反而寻求订立新的条约。这种态度使罗斯福“非常不满”,他说自己比历史上任何一位总统对美国人的态度都要强硬,但仍无法使国会同意“给中国人公平待遇”。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轰轰烈烈的抵制美货运动到了七月底。在首先发起运动的上海便出现了分化。
在抵制之初,群众的抵货热情空前高涨。连妇女儿童都加入了抵货运动的行列,许多店家和市民登报保证不买卖美货,一些存有美货的小本零售店也表示愿意将其存货暂时束之高阁。但不久,现实的问题就出来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失去对抵制成本的估算,时间一长,矛盾立显。
现存的美货怎么办?即将源源不断到来的已订美货又该怎么办呢?抵制遭遇的成本不是一个小数目,据美国驻上海领事估计,当时仅上海一地的存货价值就高达八百万美元。可以想象,对这些存货的处理必将直接影响到商人们的抵货热情。
对于大商人而言,他们是这些存货的直接所有者。如果不卖,他们将付出惨重代价,特别是那些专营美货的大商人,更是面临倾家荡产之虞。因此抵货运动发展到七月末,在一次商人们的集会上,对于抵货的手段,商人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一部分大商人请求得到政府和商会的帮助,售出那些手中的存货,要求“疏通”。所谓“疏通”就是要出售现存美货,与抵制不用美货的初衷显然是矛盾的。与大商人不同,小商人们抵制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他们明确指出,流通就是破坏抵制,就是开时局的倒车。
双方的意见根本谈不拢,社会上的抵制热情越来越高;而商界,大商人的利益无法补偿。如此一来,运动的参与阶层便有出现分化的迹象。
显然,出现这种现象是陈文强所不愿看到的,也不符合他的利益。虽然煤化厂已经能生产一定数量的煤油,但崖州石化厂还在加紧兴建,要三个月后才能投产。也就是说,他需要时间,需要把美孚石油逐出中国市场。并取而代之。另外,还有纺织企业,挤压美货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是有益无害。
而且,运动只持续了三个月,远远没有令美国,以及其他列强感受到中国民族主义觉醒的威力。更没有让国内民众意识到非暴力地抵制洋货是一种更老练更成熟的武器,以后也会屡试不爽。
“上海存货大约在八百万美元,其他商埠呢,加起来大约也是这个数目。也就是一千五六百万。”陈文强首先与中侨合资银行的股东们进行了磋商,希望银行能够出手。暂时解决大商人的困难,使抵制运动能够持续下去,“我觉得合资银行在这次运动中应该挺身而出,顺应民心。出资购买存货的一半,使大商人们能够先解决资金周转,并使这场运动能够持续下去。同时,这也是银行把业务网点再一次进行扩张的机会。”
“各地总存货的一半?七八百万美元,实在是太多了。”
“文强,这手笔确实太大,风险不小。我看不如选择重点地区,做做姿态也就是了。”
“我赞成阿德哥的意见。重点地区嘛,广州就不错。抵制热情最高,咱们又在那里建立了分行,顺应民心是应该的。”
陈文强摇了摇头。说道:“手笔很大,风险却不大。抵制运动不会是永远,多则一年,少则半年,买下的存货早晚会流通,但确实是压了很多资金。我看不如这样。广州既热情高,也还没有什么大商人打退堂鼓。咱们就先紧着上海。毕竟上海是首先发起者,这么快就退缩,名声也不好听。”
“即便是上海,所需资金对银行来说,也不堪重负啊!”顾问诺依曼估算了一下,说道:“二百万美元,这是增资扩股后能够动用的极限了。再除去其他用途,银行最多只能拿出一百万。”
“一百万?”陈文强想了想,扫视着众股东,笑道:“那就一百万,其余的我来想办法。诸位以为如何?”
“文强的面子还不值这一百万?”虞洽卿率先笑着举手,其他人对视一眼,也相继表示同意。
对于中侨合资银行的发展,陈文强是出了大力的,南洋侨商的注资,广州分行昆明分行琼州分行的建立,可都是他的功劳。再者,陈文强的名望,以及奇迹般的崛起,总让人有种信任仰慕的心理。
何况,陈文强还是什么人,青红帮大佬呀!事实上掌握着兴义堂,在上海滩的势力极大。如果他赞成抵制,那些想分化的大商人就要小心了,帮派人物的捣乱破坏可是足以使他们忌惮害怕的。
现在,陈文强还不想动用兴义堂这股力量,而是在筹谋着用比较正规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当然,这正规的手段背后还有着狡滑的布置,有着更长远的计划。
就当时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来说,洋布面粉煤油,陈文强制定了一个分别的针对计划。
首先是洋布:他准备联系国内纺织行业的实业家,筹资买下库存的部分洋布,并加大生产力度,占领更多的国内市场。毕竟抵制美国洋布,对于国内纺织行业来说,是减少了竞争压力,是一个利好。
然后是煤油:陈文强要动用自身的资金进行收购,然后运到崖州石化,改换包装,打上自己的商标再转回国内销售。这样偷梁换柱后,虽然是白折腾,但既缓解了资金压力,又使自己的品牌占领市场,还给石化工厂的投产赢得时间。
比较难办的是洋面,进口的价格竟然比国产土米土面还便宜——由于农业技术落后,外加沉重的苛捐杂税,农民的生产成本就比西方同行高得多。这在陈文强拜见岑春煊时,便听岑春煊说起过。岑春煊所讲的是洋米洋面价格低廉,广东进口极多,即便闹灾,百姓也不愁饥饿。
当时陈文强并没有在意,但现在作为一个问题出现,并且要解决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危害。
陈文强虽然没读过叶圣陶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不知道其中就讲述了江南一群农民因为洋米洋面倾销冲击市场,不得不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比灾年更加负债累累的惨剧。但他在上海滩却看到了成千上万破产农民的涌入,也知道经济危机,以及资本和商品倾销对一个国家的伤害程度。
歉收要饿死;丰收呢,自种自吃是可以,但要出售却竞争不过洋米洋面;低价出售来交赋税,就要赔本;如果农具是借债买来的,情况就更严重了,债务永远还不清,还越背越重。
而满清政府和历史上辛亥革命后的各个政府,根本没有什么农业保护和补贴政策,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反而还对农业征收重税,提高农民的生产成本,毁灭本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在是倒行逆施。最后让本国的农产品既失去了国外市场,也保不住国内市场,又找不到品种改良的途径,农村破产之风最终愈演愈烈,直至不可救药。
这样干不对啊!陈文强越是研究,越是分析,越是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死局,难以破解。他不禁皱起眉头,扔下纸笔,抬眼向窗外望去,希望明媚的阳光和绿色的庭院能带给他新的思路。
眼睛的疲劳在缓解,可思路却依然没有。突然,陈文强瞥见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院门处闪现。
回到上海好几天了,竟然忘了丽莉交代的事情。陈文强苦笑了一下,起身下楼,来到庭院里,叫道:“玉莲,我看到你了,快进来,丽莉有礼物捎给你呢!”
半晌,玉莲那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小脑袋从院门处探了出来,眨着眼睛,胆怯又有些期待地望着陈文强,小声地问道:“丽莉还没回来吗?”
“她给你写了信,还给你捎了礼物。”陈文强没有直接回答,笑着招了招手,说道:“进来呀,你不想看丽莉的照片吗?”
玉莲犹豫着迈步出来,令陈文强感到欣慰的是,她的脚显然是不裹了。就在玉莲推开院门,走进庭院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呼唤她的声音。
是阿萱。很快便出现在陈文强的视线里,玉莲牵着她的袖子,侧着头向她说着什么。然后,阿萱便带着歉意的微笑走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