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周和怡似乎被陆嘉感染了简单粗暴的毛病。
这种对女士直接说很不绅士的话,他从前都不会这样说,也就在心里想想。
但是周和怡认为自己很有道理。陆嘉什么性格,相处短短一阵就摸清楚了,要是绕着弯子打太极,别说人家是猜不出来,人家是不爱猜,估计一说就走掉不屑听了。
由此可推,身为团队领导的陆嘉就是这种性格,那团队肯定也是这样了。对一位女士说出这样的话,当然没问题。
周和怡任由自己真实的性格泄露出来,做了很胡闹的推理。
什么温和如玉宛若君子,什么高山雪莲品性高洁,反正都自立门户,和周家没关系了,稍微任性些也无碍。周和怡想起那对不要脸的男女,心里就是一阵反胃恶心。
从前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形象?故意示弱,博取他人同情这种事周和怡做不出来,但是伪装出清冷高洁气质,来让自己能够明显的和周家分离出来,这才可以。周和怡就这样,做了痴男痴女心中那朵高岭之花。
李家俊退后几步,把主场重新留给他们,脸上并无波动,反而心中满是八卦,这两人之间肯定有什么猫腻。
可此时陆嘉却无话可说了。周和怡和李家俊都是思维敏捷之辈,刚才一来一回已经把各种事宜谈到了很详细的地步,到了这里,陆嘉还真不知道了。他倒是看出来,周和怡在巅峰科技的时候肯定是掌控欲很强的行事做法,不过这和性格关系也没那么大,毕竟周和怡要参与研究,对产品的数据自然十分苛求,而陆嘉则习惯只看大数据,对细节的要求都是管理层在做。
陆嘉一卡壳,周和怡就想明白了,颇为体贴的换了个方向谈论。
其实谈到如此深入的地步时,双方都知道,合作的肯定的了,只是到正式签约合同前,细节还有得磨而已。此时的谈话气氛已经比较轻松,又聊了一会,周和怡表示他该回去和巅峰的人商讨下具体合同的事宜。
时间掐的恰恰好。陆嘉拿出来两张电影票放到周和怡面前:“我们去看电影怎么样?”
“可真是先斩后奏。”
周和怡这么说着,拿过电影票,才发现竟然是张玮玮导演的《河流之下》。张玮玮是国内知名的文艺片导演,但是他和一般文艺片导演不一样,他不挖掘日常生活,不拍鸡毛蒜皮小事,表面上人物也不思考生活哲理。他的电影都是世界观宏大,景象瑰奇,使用了大量特效的类型,只是主题晦涩难懂,故事主线颇多隐喻,结局就算没死人也不会喜气洋洋,再加上特效烧钱,所以虽然他在国内有很多死忠,但是还是受到很多因为资金而来的限制。
甚至还有传言,说《河流之下》这部电影,是张玮玮最后一个文艺片了,所以制作的格外精心宏大,寄托着他一腔即将冷却的热血,这句话是文青说的,总之传言说,以后张玮玮就要转拍迎合市场主流的大制作了。
对吃瓜群众来说是传言,到周和怡这样的层次,却知道这是真的,张玮玮是真的要转型了。
周和怡对此十分遗憾,也早打算来看首映,只是周家弄出来的糟心事让他把这事忘了。
所以,原本想拒绝的话就说不出口。
周和怡想去看。
周和怡有一点点小小的癖好。他收集所有旅行的车票、门票,收集每年各国发行的重大纪念币和纪念钞以及邮票,不为升值,纯粹为收藏。他还有一个小夹子,里面夹得是这么多年来看过电影的票根,而且全是首映那日的票根。首映日是一个很独特的日子,周和怡一直这样认为,如果没有买到首映的票,周和怡就不会再去电影院去,而是转为收集电影发行的dvd在家观看。
为了张玮玮的最后一部文艺片的首映,周和怡可耻的屈服了,不然他绝对不会答应这种私交情绪太多和掺杂暧昧的邀请。他若无其事的收下电影票,说:“好啊。”
陆嘉还是挺高兴的,本来还以为要说些劝说的话,没想到周和怡答应的这么干脆,心里不禁有了多余的想法,以为周和怡对自己也有意。他可不知道周和怡有什么隐藏的想法,也不知道张玮玮是谁,更不知道,他是有多么的幸运,正巧因为有人退票,他在这个空档里进去,才能买到两个很好位置的票。
电影还有半个小时开场,地点就是肚子饿了隔壁的速达影城。陆嘉突然想起来什么,去厨房找了张安,过了一会,张安就送过来两桶爆米花和鲜榨的玉米汁,这些小食,还是自家做的放心。只是周和怡说他看电影的时候不吃东西,陆嘉只好遗憾的准备自己享受。
过了一会,陆嘉和周和怡就去了速达影院等待入场,现场已经有很多观众在排队入场了。速达不禁止自带食物,只是对种类有严格的要求,捧着爆米花和玉米汁的两人,顺利的进入。
一进去,就是黑乎乎一片人头。
两人坐下的时候,电影还没开始,陆嘉疑惑地说:“电影简介上说是文艺片,怎么观众这么多?那天我买票的时候还以为看错了,怎么选座都快满了,还倒回去又看了一下影片类型呢。”
周和怡于是把张玮玮要转型的事说了一下,说时的语气,无不遗憾和叹息。
周和怡突然想起来,说:“张玮玮签约的是你们家。”
陆嘉说:“你一说,我还真有印象了。可惜啊,公司为的是盈利,为情怀掏出的资金,张玮玮又看不中。”
这个印象,当然是陆嘉前世的了。
陆嘉记忆力很好,所知所想又太过庞大,所以这些记忆并不是无时无刻都在表面,而是需要关键字提取,一旦提取之后,前因后果,皆清清楚楚。这个张玮玮,对前世的陆嘉其实很重要,这个《河流之下》,他也熟悉,怪不得会在那么多今天上映的片子里,选了这一个呢。
陆嘉在陆离传媒的第一仗,就是靠的这个张玮玮。
张玮玮是签约了陆离传媒的导演,一直是陆离文艺片市场的中坚力量。陆离需要身为文艺片导演的张玮玮,有口碑,能拿奖,但是受票房限制,资金投入总是不如给那些有志于票房的电影多,张玮玮每次导演电影的资金,还得靠他的制片人搭档到处磨,每次初期好筹资,一旦到了一个关卡了,就再也要不到了。这个资金的门槛,就是文艺片和商业片的投入门槛。
张玮玮也是个奇人,胆子大,每个文艺片都是奇幻风格都需要大量特效的拍法,这种文艺片全世界都找不出几个,而他对特效和场景的需要,也不再是文艺片的资金投入可以满足的,于是他就转型了,彻底沉迷到技术中去。很多文艺青年恨铁不成钢,说张玮玮是屈服于金钱,是堕落走了歪道了,但是对张玮玮来说,人家就想要想大投入来玩技术,那个时候,连演员他都不怎么看中了,反正靠技术合成出来的形象,可以随意打磨。
张玮玮转型后的一个电影剧本,是非传统的英雄剧本。陆离传媒不愿意批准他上交的天价资金申请表,认为从文艺片转成商业片需要谨慎需要试水,资金咔嚓一砍,砍得只剩下原本的五分之一。可这五分之一,已经是国内一流商业片的资金投入了,董事会认为这已经是很看重张玮玮的表现,不然哪个传媒公司敢这么烧钱?
可张玮玮就是不知足,他直接找上了陆嘉。
后来的结果自然是陆嘉扛着压力,不顾董事会的反对在申请单上签字,而那部转型之作,则推翻了中国商业片所能取得的最好票房,且不止如此,它就是在国外,也拿到了不逊色国外商业片的票房,创造了一个来自国内电影的最好成绩,还被列入了各电影学院的经典案例。
而这部商业片和张玮玮最后一部文艺片《河流之下》的男主角,都是同一个,《河流之下》拿了一个国内的一个影帝,那个商业片拿到了国外的一个影帝,男主角从此成了国内演员一流中的一流。
男主角穆思安,也就是上辈子陆嘉去世前的那个情人。
想起这个,陆嘉不由得一笑,还真是挺巧的。
影厅的灯都关了,大屏幕出来了大家都熟悉的龙形图案。《河流之下》,正式开始。
影片开头的背景是古代背景,穆思安扮演的男主角叫小安,他是一个渔夫,靠在大江里打渔为生。一日江里刮起了大风浪,小安心存侥幸没有歇息,在江上不慎被风浪刮到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