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我媳妇叫貂蝉
“将军不知道大家道贺什么?”王允问道。
秦野郑重点了点头,“还望老司徒指点迷津。”
王允浑身一颤,老司徒可是老司机了,那是什么样的智慧。曹操、董卓之辈,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政治头脑太强横了。因此他很快认为,秦野是在这跟他装逼呢。装逼的见多了,但真没见过这么能装的。
你要结婚了你自己能不知道?
你那媳妇,老夫敢肯定天下找不出第二位倾城倾国的。
你还说你不知道。
王允认为秦野是在假装不知道,毕竟为了秦野的婚礼,老司徒的钱,是花嗨了。嫁妆和聘礼都是一锅端,竟然还有娘家准备聘礼的,传出去老司徒的颜值就丢到全天下了。
王允认为秦野一定在装模作样,这样就能够顺理成章的不出聘礼了。
送媳妇,送嫁妆,送聘礼。王允便感到,自己是天下最悲催的那个人了,尤其是秦野还狮子大开口,要那么多聘礼和嫁妆。
聘礼和嫁妆的事情,王允是完全误会秦野了,根本不是秦野要的。是秦野媳妇做主的,秦野媳妇抓住机会,差点将老司徒的毛都拔光了。
一开始,秦野媳妇只是试探的要了要,没想到老司徒很爽快。秦野媳妇有感于老司徒十几年的‘养育之恩’,顿时痛下手段,老司徒身家性命握在秦野手中,不敢反抗,节节败退。
被自己府上以前的侍女差点扒光了毛,王允都不敢说自己快倾家荡产了,逢人只说九牛一毛。
老司徒快气死了,但还不敢吭声,生怕得罪了秦野,只好任由秦野的媳妇剥削,终于体会到了杨白劳的痛苦。还是姑娘嫁给黄世仁后的变异杨白劳。
此刻老司徒忍无可忍,“秦大人,好心机,好算计,我王允谁都不服,就服你。”
但老司徒为了拉秦野刺杀董卓,也是豁出去了,倾家荡产也是在所不惜。并且已经打算了好了,将来若是刺杀董卓成功,就让眼前这个少年知道知道,什么是姜还是老的辣。
“这是婚约,下个月初一记得来接亲,我肯定是不管送人的。你可别忘了,到时候丢人就丢到全天下了。”王允就从口袋里拿出了婚约,砸在了秦野怀里。
众人一看,别打扰人家了,这是在探讨婚事呢。
秦野打开婚约一看,下个月初一,他跟貂蝉大婚。他就震惊了,他竟然要跟天下第一大美人结婚了,他竟然都他喵的都不知道这事。
忽然秦野忍住大笑,他怎么不愿娶貂蝉这样的大美人。那一晚本说要上美人,但美人拿着把剪刀,这家伙咔嚓一下,谁受得了这个。如今没想到大美人来倒贴了,这种好事情,绝对不能放过。
……
腊月初一。
洛阳城沸腾了,各家各户都是张灯结彩,如同提前过年一般。
按理说,就算是三公这种级别的婚事,也没有全城庆祝的可能。
但这次结婚的少年可不同,乃是当今大贤,还是第一大贤。当朝丞相董卓已经发布了最新的命令,全城庆祝,谁不给他的大贤庆祝,就是不给他面子,就杀谁全家。当然,这不是明面上的命令,而是一种潜规则。
谁敢得罪大小国贼?
于是普天同庆。
百官也不能例外,个个张灯结彩,还买烟花炮竹燃放。还一大早就起来,分成两拨,一拨前往司徒府,一拨前往征东将军府。
至于百姓,多是真心为秦野庆祝。若非秦野阻拦,董卓被刺杀时的全城搜捕,不知多少百姓无辜惨死。百姓很感激秦野,自从那之后,在百姓心中秦野绝非小国贼。
四世三公的府邸,乃是洛阳第一府邸,坐落在皇宫东侧。如今已经被小国贼霸占了,成了征东将军府邸。秦野力退十八路诸侯的战绩,还有九字真言的国策,早已经确立了其在董卓军中的地位。
所以董卓也是亲自来到,为自己的大贤助威。对于大贤在他这里安家立业,娶妻生子,董卓十分高兴。
秦野大概上午十点的时候,从府邸出发,前往司徒王允的府邸,其实就在一条街上。
骑着赤兔马去接亲的秦野,就在来宾中发现了一个人高马大的落寞身影——吕布。
秦野抱拳一礼,骑着赤兔马去接貂蝉,吕布是宾客,他感慨万千。
吕布见到新郎官的气派,一阵呲牙咧嘴,毫不掩饰仇恨,但不得不还礼。
由于是在一条街上,秦野很快就接媳妇归来。百官都在后面跟着,也从王允府邸,跟着来到秦野府邸。
一时间,秦野府邸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都是不足以表达盛况。那真是谈笑有三公,往来皆九卿。
大文豪蔡邕也来给忘年交秦野贺喜,汉献帝也发下了诏书道贺,并赏赐玉如意一对。
拜过天地后。
新媳妇就进洞房等待某一刻的到来。
而新郎官接受来宾的道贺,其实就是一个喝。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迎接某一刻的到来,秦野效仿后世,就让张辽抱着一个装满水的大酒坛子。
夜幕降临,宾客散去,秦野终于回到了洞房。
就看到,烛光下……(此处恩爱脑补一万字)
………………
秦野洞房花烛夜,与美人貂蝉缠绵。
温柔乡,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而天牢死囚牢房,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蹲的。
一般能够怀抱天下第一大美人的,非王即雄。而能够成为天下第一死囚牢的,也必定是超凡脱俗的牛人。
洛阳天牢。
阴冷潮湿,尤其是在冬季。
狱卒一个个穿着好几层棉衣,依旧无法久走,都是围着给囚犯上刑的大火炉取暖。
“大贤大婚,据说那新媳妇有倾城倾国之貌,吾等却在这里受罪。”
这个狱卒一说完,其他狱卒哈哈大笑起来,“秦将军文武全才,人家自然享受荣华富贵。好在在这个地方,还有许多名士,与我们一起。”
监牢深处,一位中年文士,平静的靠前而坐。虽然已经十分憔悴,但文人的气节依旧凝聚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