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麾下偏裨万户侯
宋元既已约战在月圆之夜,阿里海牙再不停留,率领麾下数千条战舰,浩浩荡荡,直向琼州。
旗舰之上,阿里海牙在顶甲板上搭了一个遮阳蓬,喝着波斯伊尔汗国进贡的葡萄酒,听着江南歌女婉婉转转,唱着小曲。
几曲唱罢,阿里海牙挥挥手道:“唱首王维的《陇头吟》吧。”
歌女调调琴弦,张口唱道: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这曲听罢,阿里海牙才令歌女退下。李恒在旁边,道:“大人,这曲子也未免伤感了些。”
阿里海牙笑道:“某家是个粗人,管他伤感不伤感,只挑自己喜欢的词句来听就是了。”
李恒道:“大人喜欢哪一句?”
阿里海牙道:“某家最喜欢的,是‘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禆万户侯’。”
李恒仰脖喝下一杯葡萄酒,心中微感苦涩,但脸上却是笑道:“大人麾下猛将如云,分封万户的就有五人,可不正是麾下偏禆万户侯?哈哈哈哈。”
阿里海牙也是狂饮一大杯葡萄酒,起身长笑道:“我朝大军无往而不胜,此次灭了小宋主,再顺手西渡,灭了安南,届时给大汗寿辰送个大礼。哈哈哈哈!”
李恒道:“唆都大人也是此想。”
忽必烈一面令柴椿出使安南国,一面令唆都在大理整兵。归根结底,就是要彻底降伏安南陈家。
提起唆都,阿里海牙心里就不舒服。要论行军打仗,他唆都哪里是自己的对手?可偏偏他运气好,灭了丽江的花马国,官至中书右丞了,而自己还只是一个行省的右丞。哼,能不能争口气,就看琼州这一仗打得怎么样了。
“李恒,史格何时到达琼州?”
史格的父亲史天泽原来就是阿里海牙的部将。为了琼州一战而胜,阿里海牙将广西宣慰使史格和他的三万兵马,也调来了。
李恒回道:“大人,史格的前锋营五千人已经出了广西,后面中军一万五千人也已出发。算日期,当能赶上琼州登陆战。”
阿里海牙道:“很好。叫脱温不花和张兴祖他们过来,再定一下登陆攻略。”
“是,大人。”李恒将命令传了下去。
脱温不花和张兴祖都是阿里海牙麾下的万夫长,也是元军中数得着的猛将。特别是张兴祖,有个外号叫“杀虎张”。据说他能徒手打死大老虎,死在他手中的老虎,已经超过十只。而且据说有一次,张兴祖听说用活虎的胡须能治风病,他就按着一头活虎,生生拔下老虎的胡须拿去剔牙齿。
人说捋虎须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张兴祖不但捋了虎须,还拔了虎须。付出的代价,不过是一双靴子被老虎扒烂了而已。
随着脱温不花和张兴祖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两个万夫长脱邻和齐荣祖,此外还有阿里海牙的两个儿子——忽失海牙和贯只儿。
诸将到齐,阿里海牙问大家此战有什么打法?张兴祖冷笑道:“大人且莫听张弘范的,他要讲什么战术战法,结果被小宋主打得落荒而逃。依末将看,打仗就一个字:猛!这次咱们直接冲上海滩登陆,再追着小宋主打就是。什么后勤粮草都不用管,追上小宋主就有吃的。”
脱温不花也道:“末将赞成张将军的。宋人孱弱,但诡计多端,跟他们斗战法,累得慌。集中兵力,直接杀进去就好。我元蒙的军队,那是打到哪里就在哪里过夜,打到什么就吃什么。不用有后顾之忧。”
崖山之战时,李恒也是主力。现在脱温不花和张兴祖等人拿崖山之战来讥讽张弘范,李恒脸上也有些挂不住,轻咳一声道:“就琼州之战而言,两位将军讲的也是对的,末将附议。”
李恒曾是张弘范的副将,地位只在张弘范和博兀之下,而在其他诸将之上。现在附议两个万夫长,也算是给足了两人的面子。哪知张兴祖却不买账,冷笑一声道:“李将军的意思,我们在别处打的仗便不对?”
哼!
李恒气得怒哼一声,甩袖走了。
这还是给阿里海牙面子,不然就凭区区一个万夫长,就敢在自己面前放肆?
李恒怒气勃然,回到自己住舱,又恨上了张弘范。要不是他要扶持刘家老五刘垓,自己何必要投在阿里海牙帐下受这等鸟气?
李恒暗下决心,打完这一仗,还是去扶桑,那里有自己的亲信部队。虽然只有五千人,但凭自己的能力,何愁不能发展到五万人?
不说李恒暗下决心,单说王约。待阿里海牙走后,王约不慌不忙,点齐兵马战船,随后跟进。
但在新会一带,仍是旌旗飘扬,炊烟处处,鼓号如常。宋国子派出的哨探,远远望去,元军就如没有动过一般。
哨探回去一报,宋国子思忖一会儿,令人取了两条新钓上来的大黄鱼送往元营。说是给张弘范补补身子。
哨探送去,元军水寨的值哨官将鱼取了,却不让他们进去。
宋国子得到回报,轻哼了一声,道:“竟然虚张旗帜来骗我。来人!”
“在!”
“速去云浮山,告知文丞相张弘范和阿里海牙所率诸部,已全部离开新会。”
“是!”
哨官领了军令,却没有马上离开。宋国子道:“为何还不去?”
那哨官犹犹豫豫地道:“宋将军,皇上前几日下过圣令,是让我军死守。您看——”
宋国子眼神微微一凝,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速速去报告情况就是了。”
“是,将军。”
那哨官这才去了。
哨官走后,宋国子望着大海,陷入了沉思。
皇上一定知道,琼州之战一开,崖山方面会得到一定的战机。其实只需要下一道相机行事的谕令便好,为何要专门下一道死守圣旨?
为什么会是死守?
宋国子真想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