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则 无可媲美 就不可匹敌!
藏在你心里的是我的寂寞
写在我脸上的是你的寂寞
——姜强国
我的寂寞在人间——陈月平构思“寂寞三部曲”
我在1985年8月16日这样说过:“你不知道,每当见到你受到不应有的委曲,受暴力教育和你自己那么顽固地坚持错误,不通人性时,我是多么痛心啊。我热心于人学的研究,见到许多可塑之才,遭到扼杀和自己扼杀自己,我总有切肤之痛,不可言表——我自己就跟你一样固执,你看到没,有没有好结果?”
我在一边给棉花喷农药一边构思一部小说《寂寞在人间》,将说一个神秘群落的一名少年,因不满意本部落比庄园经济还要封闭的守旧宗旨,一心想为人类的发展献出本门艺业,妄想公诸于众,与全人类共促进,同进退,而被寂寞老人毁容,削去技艺,以偷心换形术打入一个农民家庭,继为人子。
少年饱经磨砺,发奋有为,重头参学人间数术,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博学精深,胸罗万象,技艺奇高,令人间仰止。
此时,少年才不过十七八岁。于是他分心身外,将一腔热情都花在为朋友、同学、胞妹的成长上,并开始著作,要在全球推广自己的独得之术。此生再累再苦,也在所不惜。
哪知人间世情,比臆想和用数理所推测的,更繁难何止千百倍。人们尔虞我诈,大都生活在虚假的面孔之中。
好不容易发掘出有志气的真情谊中人,结交了数个之多,却又发现他们尽得乃亲不良遗传,矫正起来不是一般地难,这倒罢了。奈何有的指责,有的又反对他的思想主张。
这一个个都是基私主义者,视人人为我为当然,我不为人当必然,于是分道扬镳的日子如约而至。
少年不得不移情别虑,深思之后,准备以胞妹和另一个有歌唱才能的的同学为重点,实行共学资进计划。计划还没有启动,少年就又遭到一次毁容,整修后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年。
他忍受不言,默默准备着不久的行动。哪知道这天中午突变又到,胞妹变得不可教导。
希望一个个破灭,他简直伤透了心。同龄人因为他学历不高,对他不理解,一直冷嘲热讽他是假天才。高中生的拔尖尖子,却大学都没有考取,难怪别人会议论呵。
他又想将自己的心得写成文章投稿,但这一行更加认钱认势认关系,自己不仅文章内容‘古怪’而且无钱无势孤零零的一个人还寄人篱下,投稿绝难得中……从此,他仿佛突入风烛残年,壮志大伤,绝无知音。
一生寞落无人知,无颜回首见来处,此后漫漫数十年,以惹人叽笑为娱乐。单人孤灯,清稀淡饭,垂头拱背,了此终身。
忽焉清醒,明白寂寞只不过是一生的一种,插曲再多,如何重播,只不过中生活中的小小一角。只有自己揭过,才得见人生那无比的广阔。
寂寞老人对少年说:“这就对了嘛!你还是你,我才是我,以往何如,今后如何。我曾经是你,你终会成我。”
他又说:“过往种种,不过是对你的打磨,无论如何损毁,如何何践踏,如何消灭,人生之中的最美,总是磨灭不了的。美是最最强大的力量——无可媲美,就不可匹敌!”
原来自己所追求的,就是把人间变成自己的部落。
=========分割线=========
其一,部落见解举例: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在以波的形式向外辐射,只不过辐射的强弱和波长都不尽相同。如凭人耳的听觉就能判断出这些辐射的区别,从而区分出某一物体。比如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抽一张,就能只凭耳朵判断出它是什么牌和其所在的位置,这不仅是魔术,简直是神乎其技了。寂寞老人,就有这样的本领。
他说:“所谓‘耳听是实,眼见为虚’这一广泛流传的谚语,在我们部落的理解与人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只因我们耳朵能听到的,完全是波,是只有实物才能发出波来让我们听的,所以我们耳朵能听到的都是实际的存在,我能够听到的话,也都是实话,这才是‘耳听是实’的真义所指。相反,眼睛看不见波长,却能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能见人所未见,看出没有波长没有振动的不真实不明显的情和意和法和理和规律,那才是高明的眼力。这才是‘眼见为虚’的真义在。”
我国古典文学美学也曾提出“诗有三境”的说法,物境,情境和意境。其中情境和意境就是一种明显的‘眼见为虚’的写照。意境美要求目光不被物象的外表所限制,而能透过审美形式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体味万物的神韵,表现深远的情趣。
沉舟要提醒一下的是:这三境的提法是从外在的物质世界起的,即以物为起点,非物质题材的诗很多,所以它适合一部分诗,不是全部。对于物至于灵,原始人就有两个蒙昧观念,一个是泛灵论,万物皆有灵,一个是图腾论。
其二,人的脑子调节:人脑的调节,控制着人体系统的一切活动,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但长期的经验、实践、试验让人们渐渐分解脑子得到实现,他们发现,人脑一部分指挥着体力劳动,一部分指挥着脑力劳动,左脑指挥右半身,右脑则相反。音乐家爱的头向左偏……
但是,有人打破了这种现象,他们将脑子的功能综合调节使每一个脑细胞都兼有各种功能,他们根据“百炼功纯达自然”的道理,借助于遗传,实现了这种方法,这种新方法,在《寂寞在人间》中,就叫做“智能心法”。
其三,使用语言进行美的修养:那神秘部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他们有三十六音一十八律,集天下音律之大成。人们运用这种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且还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修养。使用这种语言使人体的内外相关连的诸系统,如发音,呼吸,神经。肌体,口型,等等进行微调,向着完美塑型。而内在的修养也会在语言的潜移默化作用下,得到滋养润色。
那部落实在是把美的修养用在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之中,在这里,你生活→你成长→你美丽→你多能→你快乐。
你生长,因而你美丽。继《寂寞在人间》之后,是《不在人间消寂寞》,笔锋一转,以知识,能力为所写重点,说那寂寞老人的祖上知道他的情况后,放还了那农民之子,那农民之子在人间生活奋斗的事。
相比于农民之子为什么在人间生活得很充实,在此中点明先前那少年人为什么寂寞,实在也有他自己的缺点。以此来引出《实在人间哪寂寞》。
《实在人间哪寂寞》中会有农民之子与天地人联合众王国祖创的对面。祖创并没有消除人间,而是对不联合王国公民铭刻严规:不许助人间一臂之力。农民之子回生时就驳斥了他的观点,并决心回到家乡体验现实。
我不妨将现在构思的《寂寞在人间》、《不在人间消寂寞》和《实在人间哪寂寞》命名为“寂寞三部曲”
在开篇的自序中,必须说明自己这是以现实主义为准则的,加上了象征、幻想手法的运用形成奇幻的效果,但其根本,还是现实主义。
他们的内功修养以药水为主,一边呼吸,一边在吸气时送入药水,加速对全身经脉的打通,他们好象一个个都是陆地神仙,这个农民之子的天资,我要在最后一部中才提及,并明言其理。
片段:“除非还我刚离开家时的家庭环境。”
“这点能力我们还有。”
“主要是人的环境。”
“这……既然答应了,我就满足你。”
就是这些要求?农民之子离开人世已经多少岁月,谁也不知道,要造就那样一成不变的人的环境,岂非要有回天之力?
“不过,”那寂寞的人又说,“我们要共同等上一百亿年!”
一百亿年,也不知道大宇宙发生了多大变化。也不知道地球上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只知道太阳系都毁灭了一次。
不过寂寞老人的王国和农民之子的灵肉都安然无恙,宇宙间又有了新的太阳系,新的地球,与农民之子离开时一般无二,连时间也是一样的。
那农民之子终于有了想要的环境,又获得了生机。他还是他吗?再生活一次,又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个有必要去破解的命题,因为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再起,会有重来,会有新生,不要在历尽劫波重做我,而我——反而盲目了。
或许是为了你生活→你成长→你美丽→你多能→你快乐?
后记:这是1985年的笔记,略有整理,比较杂乱,所以才归于“思之再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