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3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 伤寒杂病论 - 张仲景

第3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29)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130)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疒[HT6]至?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132)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133)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阳气内陷,心下因?革更?,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芒消一升甘遂一钱匕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革更?者,大陷胸汤主之。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革更?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39)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140)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灌之。若灌之,其热被劫少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五苓散方:

猪苓去黑皮,十八铢白术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白散方: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右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胺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革更?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方: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去皮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

今用人参作半剂。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岑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革更?、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革更?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炙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150)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革更?,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俺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革更?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甘遂 大戟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饶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不痞?革更?,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革更?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革更?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59)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革更?,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太一禹余粮一斤粹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6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革更?、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革更?,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旋复代赭汤方:

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按)。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革更?,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鞭、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鞭、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167)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人参二两粳米六合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伤寒脉浮、发热、发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1)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革更?、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擘,十二枚半夏半升,洗生姜一方三两,切,一两半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斤,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革更?,(一云脐下心下?革更?)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方: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白术四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革更?,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小?革更?,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17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178)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