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人心归一
本混乱的场面顿时一片沉寂,风吹过将士们头顶的红缨,时起时落,这是他们不愿意相信的。将军是不会舍弃他们的,他们曾一起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将军绝对是不会这么做的!
“我们不相信!什么权势之争不过只是你说出来骗我们的而已!李将军是绝对不会这么对我们的!”
“这一定是你的离间之计,李将军怎么可能这么做!他是晋国最勇猛的将军,战场才是他的地盘,什么朝堂权势他才不会在意!”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才是李将军的心愿,他不可以算计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将士的。”
“对!李将军绝对不会,一定是你胡言乱语想离间我们!”
画儿没有想到他们反应如此激烈,对李将军竟然如此忠心耿耿,难怪穆博衍来了这么久,他们也没有真正从心底服从他。
画儿冷冷一笑:“你们真是可笑,都被人当弃子了,还如此糊涂!你们仔细想想,粮草是谁押送的?若朝庭一开始就给的坏粮食这行程大半个月,粮食早就烂掉了,怎可能只是发黄而已?话再说回来,朝庭真的给的坏粮食,他都能送到军营来,在他眼里你们算什么?你们应该知道他一送来粮食连大营都未进便转身离去,他若真视你们如兄弟,怎么都都不来看看你们?”
画儿这话说得有理,只是他们不愿相信,便替李将军找理由:“那是他因公务不得不立即返回京复命!”
画儿冷笑了一声:“你们真是会自欺欺人,回京复命根本无须他本人,皇上是命他负责你们粮草的,他完全可以留在大营!可是他回去了,他着急回去是为他更尊贵的地位!”
“不可能,你无凭无据,凭什么这么说?”
画儿顿时一脸严肃:“我无凭无据?那坏掉的粮食不就是最好证据吗?你们想想清楚,现在是谁在带你们打仗?是谁为你们四处筹措粮食。自从靖王一接手你们,就粮草不足,而李将军走时对军中粮草了如执掌,能吃维持多久他不知道吗?他回京之后若是有心为你们着想,他早就让兵部和户部给你们送粮食了,可是没有!粮食全是靖王替你们筹措的!”
所有人都不由得全看向靖王,他们似乎此时才想记起来,靖王一来就开始四处筹措粮草,才让他们得已有饭吃,只是他们全都忽略了,因为他们觉得那是理所应当的。可此时说起来,靖王是完全可以不必这么做的,朝庭不给粮关他何事?可是他并没有袖手旁观,对他们这群李将军的兵视作自己的。
画儿看着他们眼神的变化,便接着说:“大家现在跟靖王同心协力,一起渡过难关,平定西姜之乱,你们大家才有一线生机,若是大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想想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听完画儿的话,他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觉得楚画儿说的话好像也有些道理。
画儿目光扫过眼前的人,然后说:“现在你们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要么活。”
大家又开始议论起来:“死?活?什么是死路?什么又是活路?”
画儿泰然自若,貌似平静的说:“选择死,那靖王现在就可以带着你们去强攻敌军,或任你们自生自灭。然后靖王和我回京,他是皇子,是皇上亲封的靖王,即使战败皇上最多不再倚重他,他还是可以潇潇洒洒的做他的靖王,于他一点儿损失都没有。
选择活,大家就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听从靖王的调遣,揭尽全力共同将扰边的敌人赶出去,打到他们的老巢去!带着最荣耀的军功回去见你们的亲人!”
将士们忽然都沉默了,不论李将军有没有舍弃他们,他们的处境现状就是这样!靖王可以不理会他们的死活,可是靖王理了。他们除了平定西姜之乱,他们确实别无选择,毕竟李将军已经不在军中了,他除了依靠靖王,没有其它的路可走。
“好!我们服从靖王的安排,听从靖王的命令!团结一心,打败敌人!”一人站出来说话,顿时其他人也跟着喊起来。
“团结一心,打败敌人,晋国必胜!”
“团结一心,打败敌人,晋国必胜!”
“团结……”
整齐且充满激情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军营上空!画儿看着这一幕不仅欣慰的笑了,靖王本严肃的面孔也变得柔和了许多,眼里微微带着笑意!从现在开始他似乎可以准备反击西姜的人了。
当军心稳定了,团结了,那发黄的粮食也开始变成了“豆丝”和“三合粉”而穆博衍也开始为反击做准备了。
画儿见穆博衍一直和军中将领研究战术,天天就围在一张地图上,将小旗插来插去,说实话画儿确实看不懂!所谓隔行隔重山,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研究到深夜之时,她端上一些她精心制作的美食给他们吃!
画儿对行军布阵不懂,所以她也不问穆博衍他们的战术,穆博衍也没有主动告诉她,这样的默契挺好!
这一日,画儿给大家伙端上夜宵,就见穆博衍脸上露出喜色,便随口问了一句:“今天王爷似乎很高兴啊!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对付敌人了?”
穆博衍微笑:“不是想到了好方法,而是已经开始行动了,据回报进展得特别顺利!”
画儿将夜宵递给在坐的每一位将领,笑着说:“那真是太值得高兴了,王爷和各位将军可要多吃点儿!”
穆博衍接过画儿递给他的碗,微微一笑:“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中进行,年前就能平定西姜之乱了!”
“真的?那岂不是可以赶回去过年?”画儿听到这话,那是满脸的喜悦和期待!
“是啊!这将士们在这里也太久了,都开始思念亲人了。”一旁的一位长须将领,有些伤感的接了一句。
画儿说:“啊?”在战场上太过思亲是不太好的征兆,“不知他们平时是如何表达思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