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学堂
“大人!!”桂芝一边凄厉地哭嚎一边猛烈的捶着胸膛,“大人开恩呐,我们孤儿寡母的离了青源可咋活啊...!”
郭扬和杨甫不约而同的看向三叔公,三叔公赶紧叩头,“大人放心,我向氏一族定会妥善安置他们。”
“不,不不不,我哪儿也不去!”向珠一想到族里安置老弱孤寡的大杂院,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大人,大人开恩呐!我,民女知错了民女再也不敢了,大人!”
郭扬神色一凛,三叔公暗道不好,猛一出手把向珠的脑袋叩向地面,“还不赶紧谢恩!”
向珠躲闪不及,“嘭”的跟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
桂芝也不敢再闹,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
“唔...”郭扬低吟一声,傲娇的扬起下巴,转身回了正堂。
杨甫冲三叔公摆摆手,示意他们快走。
三叔公复杂的掠过颜傅和兆筱钰,欲言又止。
只是不等他开口,齐家众人就跟着郭扬回了内院,三叔公重叹一声,罢了罢了。
进到内堂,郭扬一屁股坐在主位上,一口气干掉了还没有完全冷透的茶水,皱着眉头质问兆筱钰,“你刚才说给村里建学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经过向家人这么一闹,兆筱钰明显感觉到他们家跟郭扬...似乎亲近了一些。
“大人,学堂之事并非民妇与人怄气临时起意,”兆筱钰言辞恳切,她早就想过要在村里办一所类似现代学校的学堂,“我们夫妻二人早有次打算,本来想着先跟杨大叔商量一下...”
杨甫期待的望着兆筱钰,“商量啥?”
兆筱钰下意识的看向颜傅,后者微微一笑,露出一副鼓励的神情。
“我是这么想的,要是说的不对...大人和杨叔请多包涵。”兆筱钰舔了舔嘴唇,“咱们办这个学堂,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扫盲。”
“?”杨甫脸上挤出一道褶子,“啥忙?”
“哦,就是为了让大家识字儿,不但孩子们能来上,大人们也能来。”
“不行不行,”杨甫忙摆手,“学堂就是教娃娃的,大人瞎掺和什么!”
“叔你听我把话说完。”兆筱钰有些气他倚老卖老,更多的是对女子的偏见和漠视,“咱们的学堂白天教孩子,晚上教大人。”
“点灯熬油儿的,谁家有那个闲钱!”杨甫有点急了,这跟他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小玉啊,钱得花在刀刃上,请先生可不是一笔小数!”
“我的意思是免费让大人们来上课,孩子们只交学杂费,先生的束脩还是由村里...”
“异想天开!”杨甫吹胡子瞪眼,“你之前还说要开什么女班,女娃娃念书有啥用!再说了,谁家会让女娃子出来念书!”
女孩子在家能等半个劳力,谁家会让姑娘家家的出来念书,家里的活儿谁干!
“杨叔!”兆筱钰秀眉倒蹙,“女娃子怎么就不能念书了,我第一个把闺女送过去!”
“别净扯些没用的,你是你,村儿里有几个能赶上你们家的。”当着郭扬和颜傅的面,杨甫算是给兆筱钰留情面了。
“大人,”颜傅见不得媳妇儿受丁点儿委屈,冷着脸道:“既然村长不同意,这建学堂的事儿还是改日再议吧。”
至于改到哪天...哼,等你卸任了再说吧!
杨甫讪讪一笑,“别地别地,还是现在议吧,难得大人今日在此,再说了,刚才侄媳妇儿也当着大家伙儿的面把话说出去了,待会儿有人问起来...”
“就说村长大人不同意呗!”兆筱钰凉凉的接过话茬儿,搞笑,学堂的事儿我们家出的大头却要听你在这儿摆摆,我们咋就那么贱呢!
“我哪不同意了!”杨甫斜了一眼郭扬,希望能得到支持,不过令他失望的是,郭扬连一丝旁光都懒得赏他。“谁家学堂不是招男娃子...这束脩...至少每人二两银子!”杨甫说完就后悔了,二两够干啥的,还不都填给了先生!
“杨叔,我们捐学堂不是为了挣钱!”兆筱钰再次重申道:“俺们就想给咱们村儿实实在在的奏件好事,娃娃们为啥上不起学?不就是因为束脩太贵了么!别说二两,就是二百个大钱,拿不出来的人家有的是!要是咱们能多替孩子们想一步,以后全村儿的娃娃们都有学上,岂不更好?真要有那出息的,村里出点银子供他考上一场也不是不行,咱们村儿里出了官,叔脸上也好看不是!”
兆筱钰义正言辞的盯着杨甫,后者羞愧的(至少兆筱钰是这么认为的)垂下了脑袋,“咱们叫孩子上学也不是非要他们出人头地当官啥的,哪怕出了门认识个招牌,买菜能算个数,也不怕叫人骗了。再说了,学堂晚上空着,怎么就不能教大人识俩字儿?!”
杨甫的下巴几乎快碰到了锁骨上,郭扬见高下已分,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请谁来教?”
哪个先生能不要束脩免费来村里上课呢?还是一整天不休息,从早到晚都得上课。
“这个嘛...”兆筱钰早就想好了,“能否请大人出面,找那些才学不错但是家中贫寒的学子...”
“才学不错?”郭扬玩味的瞅着她,“家中贫寒?”
兆筱钰老脸一红,貌似读得起书的人...都没有太过贫寒的,而且...若才学真的不错,怎会一事无成等着自己去请?
这一点杨甫自然也想到了,他皱了皱鼻子,等着看郭扬怎么说。
其实郭扬心里还真有这么一个人选,是他在大集上溜达的时候认识的,因着他父亲生病,不得不辍学编些篾筐来卖。只是...郭扬狐疑的扫过齐家夫妇,这事儿是赶巧了还是齐家早有预谋?
“民妇还有个不情之请,”这件事是她临时起意,兆筱钰厚着脸皮对郭扬道:“能否请大人每月来学堂讲一节课?”权当是做公益了。
郭扬心下了然,这是齐家投桃报李。
“唔。”在杨甫惊讶的目光中,郭扬欣然应允,“就定在每月十五。”反正衙门的公务都有李康华的人代劳,一时半会儿的也要不回来,他又何必徒增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