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海棠 海棠的前尘旧事 - 依然女生呀呀嘿 - 一只简单的猪

海棠 海棠的前尘旧事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人世不思灵卉异,竟将红缬染轻纱。

——薛涛《海棠溪》

海棠这个词真是讨人喜欢。

两个字念在舌尖,至温柔,至浩瀚,至缠绵,让我一度沉溺。

曾在网上一个论坛注册为名,游历在其中,以心为墨,尽情沾染。美人如花隔云端,我若是海棠,自有流光赐我锦绣华裳,于红尘中惆怅吹箫,在月色里鲜衣怒马,然后等待,十万春风为我怀想,将我误认。

春风中的海棠格外美。

含苞的时候,是一点一点的酡红,像一根根的火柴,在风中噌噌地擦着了,细细的梗子举起一小团药料,发出了温暖动人的光焰,很青春,很怀旧。花后的海棠叶子,全是小片小片的,绿得有些暗,暗得有些深沉,好似心怀大爱一样的,对着小小的花苞花影,疏落有致地映衬着。花苞打开的时候,颜色就淡了,花瓣为粉红色,仿佛是有人正要对着鸾镜,来妆饰甜香润滑的美人颊,簪子挑起一点胭脂放在手心,再用清露化开了,才成了这般淡淡绮梦一般的色彩,古典极了。

那种美,就只想尽快地找一个人分享,要不在下一刻就憋坏了——呀,春风开了,海棠开了,亲爱的,请和我一起去看海棠好不好?我们在花下比肩而坐,坐成古典的模样,然后,捡拾着海棠的前尘旧事,在文字的柔软呼吸里,认领遥远的内心,或年少轻狂,或一夕苍老。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这是陆游《海棠歌》中诗句。写的是成都城西碧鸡坊的海棠。

成都是海棠之乡。在唐宋时期,成都海棠就已成片种植,濯锦清江穿城而过,海棠树夹岸而生。一直蔓延到城外。春来花开之时,花光逶迤,一片云蒸霞蔚,占尽了风流春色。极为壮观。故海棠又得名“蜀客”,“川红”,惹得文人墨客赋咏无数,《益州方物略》中就有写:蜀之海棠,诚为天下绝。

陆游在中年之时曾客居成都数年之久。亦留下了许多与海棠有关的文字,号称“海棠癫”。譬如在《张园海棠》里,他又写:“……西来始见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宫。池台扫除凡木尽,天地眩转花光红。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蜂蝶成团出无路,我亦狂走迷西东……”春天的锦城,陌上小南风薰薰地吹着,绛粉色的花瓣薰薰地飞着,成群的蜂蝶薰薰地舞着……他饮罢了酒。打马薰薰地走着,一不小心,就走到了江月倾斜,繁花深处,……这幽迷之境,哪里是西,哪里是东,哪里是人间,哪里是年岁?

他看那海棠红,是猩猩红。看那枝叶绿,是鹦鹉绿,看在眼里,全是喜欢。海棠是他的心头好。是他的风月佳人。所以他才说: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那么,那浣花溪畔的女校书薛涛呢?

那些海棠,亦曾与她花面交映。古蜀的青山道陌,锦江的流水白云,都曾见证——花似美人,美人如花。相看两不厌。而花与美人,都是生之造化,都是蜀地之福。读诗不知当日事,看花犹是旧时人。从诗篇中漏过的时间,才是匆匆过客。

薛涛,祖籍长安,幼年随父流寓成都,八九岁即会作诗。因父死家贫,在十六岁时入乐籍,脱离乐籍后终身未嫁,定居浣花溪。薛涛姿容美艳,性情敏慧,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多才多艺,声名倾动一时,是唐朝有名的女诗人。

唐德宗贞元(785年~804年)时,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才艺出众的薛涛赋诗侑酒,以歌伎兼清客身份出入幕府。韦皋对薛涛极为赏识,曾拟奏请朝廷授以“校书”的官衔,但格于旧例,终未能实现,但韦皋依然给薛涛以校书待遇,人们也称她为“女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这是王建的《寄蜀中薛涛校书》。写薛涛的暮景生活。是时,薛涛以女道士装束,幽居于浣花溪畔的枇杷巷,又建吟诗楼于碧鸡坊,才学依旧俊逸似春风,性情却已清幽如古莲。

在浣花溪畔,薛涛独创了一种红笺,专门用来书写诗文。她取胭脂木,加以玉女津的井水泡软捣浆,滴入海棠花汁,掺上云母粉,精心制作成绯红泛香的信笺,专门用来填写诗句。因是薛涛首创,世人又称之为“浣花笺”和“薛涛笺”。单是名字,就已婉丽之极,而且小笺生成后,还有天然的松花纹理,云母的点点萤光,若隐若现的花香,情意娟娟的墨痕……用这样的纸来题诗,纵然心中莲花开得漫山遍野,旁人看了,还是山崩地裂的惊艳。

譬如她的这首《海棠溪》。

写的亦是碧鸡坊一带的海棠。《三巴记》中有记载海棠溪的文字:清水穴左为龙门,峭壁中分,瀑布下垂,春游泛艇,必曲折经此,渡江而归。穴之右为海棠溪,溪置花木,当夏涨时,擘舟深入,可数里而得幽胜矣……真是仙境,犹如博山炉上氤氲的那层龙涎香,幽胜神秘得直教人心思恍惚。

春风里,海棠开得浅深红腻,在摇曳中好似烟霞顿生。香风隔岸迷离,落英入水,引来一群群的游鱼嬉趣。溪畔有青青浣纱女,在花光树影下洗濯晾晒,随风飞舞的轻纱,艳若彩云,那姿态,竟似要与盛开的海棠比个高低。

这一首诗,薛涛写得灵慧至极。看明代有两位评家赞其“妍秀绝伦”,“鲜明的烁”,依然想再加上一句:真是玲珑才人,如玉生香,如花解语。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时,海棠就曾是他的“解语花”,是他的“胭脂雪”。

他在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中写道:“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黄州的生活,苏轼过得清寒而隐忍,朝廷的抛弃与误解,让他夜夜孤独向沙洲。还好,还好,大地赐予三春草木,四时花开,来慰他尘世凄寒,心间寂寞。

这首诗中,还暗藏了一个典故。为何他要担心夜深花睡去呢?这其实是与唐代的另一位美人有关。

相传在天宝年间,一次唐玄宗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相陪,而玉环尚未睡醒,只见她醉颜残妆,鬓乱钗横,模样恹恹,别有一番风味,被唐明皇调笑为“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便是“海棠春睡”的由来。

到了二十世纪,曾住成都昭觉寺后院的张大千画了一幅《海棠春睡图》。当时身在台北的张大千托其女于1982年底转赠给了成都的张采芹先生,附诗:

锦绣果城忆旧游,昌州香梦接嘉州。

卅年家国关忧乐,画里应嗟我白头。

落款为:“七十一年壬戌四月写呈采芹道兄赐留,老病缠身,眼昏手掣,不足辱教,聊以为念耳。大千弟爰,八十有四岁,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

成都是张大千的故乡。他画中的海棠,成了心头乡愁的寄托。两年后的春四月,繁华而慵懒的成都,海棠花依旧开得如雾如纱,染醉了青山与江水,艳烈得不忍离枝……张大千在台湾离世。终于,他带着静止的时间,带着他心中古老又美丽的海棠,做着故乡落英缤纷的梦,安然又深远的,沉沉睡去了。

附:

海棠花语:温和、美丽、快乐、思乡、离愁别绪。(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