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流
“最近政坛的局势怎么样?”陶护国躺在病床上慢腾腾的问道。
“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暗流汹涌。”陶安平脸上透出掩饰不住的疲倦。
“这是常态,政坛从来就没有真正太平过。你是掌舵人一定不能慌不能乱。”陶护国平静的道。
“哎,最近暗流都在围绕我们家转,我心中不安啊。一个不好……”陶安平没有继续往下说,但意思大家都懂。一个不好陶林家这条船就要翻了。
在任何年代改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的力度越大触动的利益群体就越大,阻碍的人就越多。
因此历代改革都会掀起血雨腥风。大改革大洗牌,小改革小变动。历史上几乎没有一帆风顺的改革。
但是到了现代这种情况得以改善,是改善而不是改变。
因为凡是改革必然会触碰到旧有阶级的利益,而利益受到损害的团体肯定会奋起反抗。
只是现代政治格局是多方协调合作的产物,这种情况下想改革就必须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只有团结了大多数人,改革才能进行的下去。
而且被损害利益的团体也不一定就会阻碍改革。为了大局稳定减少阻力,大家肯定会提出一些利益交换。交换条件谈好了,其他都好说。
所以说现在的改革造成的杀伐要少的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有些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必须要用牺牲流血来保驾护航。
陶林家族关于军事上的改革,刚提出的时候大家还觉得很新颖,还都乐见其成。
可当验证结束确定这种改革可行,要进入实施阶段的时候,接二连三的有人跳出来进行阻挠。
原因很简单,这次改革触碰到了保守派的利益。他们自然要竭尽全力设置障碍,阻挠改革的进行。
“别担心,我还能活几年,你放心大胆的去做。”陶护国淡淡的道。
他是开国将领地位尊崇,哪怕是最高几位领导也要看他的面子。
“我知道,一号首长和二号首长也找我谈过话明确支持我们提出的改革议案。”这也是陶安平过来这里的原因,一号二号私下见他,这是很大的事情。要找老爷子汇报一下。
“一号首长和二号首长都是有想法的人可惜受制于人啊,以至于不能放开手脚施展抱负。”两位最高首长共同召见,陶护国也是精神一振,脸上冒出神采,这可是一号二号啊。不过说出的话却很保守:
“他们没有公开支持你恐怕也是掣肘的力量太大,而改革的成效还是未知。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拿出成绩,让一号二号有支持我们的凭据。”
“我明白,现在我们已经取得少壮派的支持。有他们加入很快就能看到成效。”陶安平也是一脸振奋的道。
“不要低估老派的反弹力度。”陶护国沉稳的道。
现在国内军界和政界存在两种思想,一种是老派政治家,一群是新派少壮派政治家。
老派更加保守也更恋权,于是就有了退而不休,就有了老年党。少壮派更加的有想法,但力量还过于薄弱。
当今的一号二号首长介于两者之间。他们讨厌老派的恋权不去,一直在扶持少壮派。但因为出身问题又始终无法摆脱来自老派的掣肘。
严格上来说,陶林家族也是属于老派的一份子。只是陶护国是国外留学生,喝过洋墨水,视界就比一般人开阔。
在特殊时期来临之前,国内还没有和西方世界切断联系的时候,他又把陶安平和林开山也送到了国外学习。所以在思想上陶林家族是站在少壮派这一边的。
这也是为什么一号首长上台后没多久,陶安平就从一个普通军区政委直升总参的主要原因。
这次陶林家提出的改革可谓是触动了老派在军队最根本的利益,他们肯定不会引颈就戮。
保守派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凭陶林家族根本就扛不住。不过还好,还有少壮派在,陶林家族不是孤军奋战。
但毕竟这次改革是陶安平发起的,他就是那只出头鸟。保守派最恨的就是他,所以就把陶林家族成为了主要打击对象。
至于一号二号首长的态度,可依而不可靠。作为掌舵人,在事情没有看到可行性之前是不能表态的。
因为他们是最后的一道关卡,如果出问题还要靠他们踩刹车。如果他们在事情是未知数的时候就跳出来,万一最后发现不可行,那问题就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看好陶林家族提出的改革方案,却不公开支持的原因所在。
“我们已经没有退路,改革就是不成功就成仁。所以你一定要万事小心。”陶护国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和一号二号打交道的时候也要留个心眼。”
政治是残酷的,翻脸不认人只是小意思。为了大局,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掉陶林家族。这就是弃车保帅。
虽然他还活着,就算失败了也不至于家破人亡但也绝对会被打落尘埃。
陶林家族要想不被抛弃就要多留个心眼,而且改革也必须成功不能失败。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要不……我找朱子清问问看他还有什么想法没有?”陶安平突然问道。
“找他请教?”陶护国沉吟了一会才摇摇头,“效果不大。”
“他的眼光确实很好也很有想法,但在和人打交道上,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上远远不如我们。”
“而这个改革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就是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但朱子清并不擅长个人打交道。”
“这从他把公司交给宝儿打理就可以看出了。所以我觉得没必要问他。”
陶护国的分析很有道理,朱子清确实不太擅长个人打交道。当初把公司交给林宝儿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好吧,我知道。”陶安平叹了口气说道。
这种人才居然不来考公务员跑去写什么书,真是浪费啊。
如果不是想起当初那个不让朱子清触碰政治的决议,他早就想别的办法了。
“好了,不说烦心事了。老三要订婚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去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