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嗟叹
“师弟,明天你随我去见一个人。”晚饭,坐在莫言身旁的九叔说道。
坐在莫言对面的四目道长闻言,也看向九叔。
“可是任老爷?”今天中午,莫言从文才口中得知任家镇的任老爷派人来找九叔的事,所以有了猜测。
“不错,任老爷准备给他父亲任威勇起棺迁葬,所以找我帮忙。”九叔说道。
“师父,我也想去。”原本一直闷闷吃饭的文才忽然开口道。
“任老爷请我到西餐厅喝茶,外国人的东西你懂吗?”九叔眼一瞪,训斥道。
“哦。”被九叔一训,文才顿时哑声,不过还是低声的嘀咕道:“师父还不是不会,不然怎么会让小师叔跟着去。”
在拜入茅山后,莫言来自国外的身份,也被九叔师徒知晓。
“没问题,师兄,对于任老爷这位镇上的富豪,也我早有耳闻,正想见一下,至于西餐,师兄倒也不用担心,其实论饮食,国外的许多东西都比不上我们,菜色单调,葡萄酒,啤酒,因为许多国人都没喝过,所以才觉得特别,又因为是外国货,所以觉得很高档,其实但凡喝过几回的人都不会觉得好喝,口感上远不及我们的白酒来得醇厚。在饮品上,除了葡萄酒和啤酒外,还有咖啡和奶茶,跟我们的茶水差不多,不过咖啡极苦,一般需要会加上糖和牛奶之类的甜料来调味,咖啡具有提神作用,所以上班工作的外国人都喜欢在早上喝上一杯。不过在我看来,还是我们的茶更好喝,口感独到,同时也有着提神静心之效。”莫言给九叔他们说了一些西方餐饮上的知识,不过在莫言有意偏向下,让西方这些在国人看来高端大气的东西格调一下子降了许多,显得处处都不如本国的东西,这让九叔很是认同。
“那师叔,外国还有什么东西,你给我说说呗。”比起比较排斥西方文化的九叔,文才无疑更关注,在他看来,外国的东西都是好的,都是高大上的,不是一般人能接触的,见莫言提及,顿时好奇心大动,问了起来。
“其实西方文明比起我们华夏文明而言,无论是传承时间还是规模都远不及我们,不过也有些独到的地方……”当即,莫言说起了在西方的一些见闻,以及简要的提及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史,同时对华国的历史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让九叔他们对于西方文明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西方文化也不再显得那么高上神秘。
“说到底,还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好。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被西方压制,我们割地赔款不说,就连属于我们的土地也被他们圈起来作为租界。”九叔有些愤怒道。
“确实,无论是历史传承还是人数上,西方列强都不及我们,但是我们也故步自封太久了,一个文明要想发展强盛,与外界的交流是少不了的,然而自明朝开始,特别是到了满清时代,我们几乎与外界断了联系,完全是在自我陶醉。西方列强有着世界文明共同推动,集合了诸多国家人才的才华能力,这种强大动力推动下发展的西方列强自然不是自凭借自身力量发展的我们所能及的。况且,到了满清执政,在这些外夷之人刻意打压下,我们汉族人的才华也无法发挥,这也是满清执国多年我们依然处在旧社会时代,靠着农耕衣织来解决基本温饱的原因。回想大唐,那时的我们凭借一国之力,征战四方,所向披靡,八方诸国,个个称臣,那时的我们是何等的强盛,也由此可见我们汉族的才能是何等出众!”说到这里,莫言也是气血汹涌,一股强烈的不甘充斥心头。
闭关锁国是中国落后西方的主要原因不错,但是根本原因还是汉族被满清外夷压制。放眼朝廷高官,哪个不是满族之人,身居高位,处处打压汉族,让汉族人民才华不能显,创造不能用,久而久之,整个民族的发展便会被停滞,而这也是当中国的大门被列强轰开,却发现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
回想唐朝,在任人为贤,人尽其能的制度下,国家的发展是何等的强盛,压得四周国家个个都喘不过气来,只能称臣上恭,那可是以一国之力震慑世界,比之现代的美国犹有过之,而这也充分体现出华夏民族的可怕潜力和非凡的才能。
可惜到了满清入关,清人执政后,一切都变了。
“清妖误国啊。”一直沉默的四目道长叹了口气说道。
“兴衰轮回,也算是天意吧。”九叔说道。
“文才,秋生呢,怎么不见他来吃饭,难道回他姑妈那里了?”莫言忽然问道,算是转开这个沉痛的话题。
“不知道,可能回家了吧。”文才也不是很清楚。
“吃完了吧,吃完就去灵堂看看有什么情况,给他们上香。”九叔对着吃得差不多的文才说道。
“吃完了,师父。”见师父说话了,文才顿时加快速度扒完剩下的几口饭,说道,随后连忙起身,对四目道长和莫言恭敬道:“两位师叔,你们慢慢吃。”
四目道长点了点头,莫言摆了摆手,微笑道:“你去忙吧。”
文才离去。
“师兄,秋生和文才拜入你门下多少年了。”见文才离去,莫言忽然问道。
“师弟为何有此一问。”九叔讶异。
“师兄,这两天我对于我茅山的修炼之法也了解了不少,整体的修炼境界也算有了个清晰的认知,茅山道术虽说不重修为,但是要想修炼道术,画符用咒,还是需要法力的支撑的。我观文才和秋生两人没有半点法力,想来应该还没有凝练出法盘,还处于食谷阶段。”莫言说道。
“不错,文才和秋生都还在食谷阶段,他们都拜入我门下有差不多六年的光景了。”九叔叹气道。
“以茅山的食谷法炼气,即便是稍有懈怠,两三年也足够达到凝练法盘的要求了,五六年都还在食谷炼气阶段,莫非师兄是想让他们凝练地阶法盘?”莫言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法盘,作为后天之物,也是修炼者的法力的来源,是集吸收灵气和炼化灵气成法力的修道基础,其在等级上也有区别,同样分为天地人三阶,在灵气感应和吸收速度方面与灵根相对应,所以,法盘凝练的法门的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拥有一门可以凝练天阶法盘的法门,可以让没有灵根的修炼者后来居上,超越灵根拥有者,不过这种情况只会在不同宗派之间发生,同一个宗派是不太可能的。
法盘的等级除了体现在灵气的感应和吸收速度差异上外,还体现在提炼法力数量的差别上。
天阶法盘有七到九个孔,所以也称之为七九法盘,根据孔的数量可以在运转一个周期后一次炼化出七到九丝法力或灵力;地阶法盘则有四到六个孔,可称之为四六法盘,同样根据孔的数量在运转一个周期后可以一次炼化出四到六丝法力或者灵力;最后的人等法盘,则有一到三个孔,被称为一三法盘,同样可根据孔的数量在运转一个周期后一次炼化出一到三丝法力或灵力。
茅山道术凝练法盘的法决叫做《四六神灵转盘法》,使用这种凝练法盘的方法最高可以凝练出六孔法盘,不过这一方面需要修炼者积累的灵气足够浑厚,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些运气,据闻,如今的茅山弟子中,只有两人凝练出了六孔法盘,已是如今的茅山长老,如今成就元神的掌门大师兄当初也不过是凝练出了五孔法盘,至于其余的一些弟子都是四到五孔之间,另外也有一些急于求成的弟子,会因为灵气积累不足,在堪堪达到凝盘的门槛就直接凝练法盘,最后凝练出一到三个孔的一三法盘。
在没有灵根情况中,通常情况下使用茅山的食谷法练气以及同样掌握《四六神灵转盘法》凝练法盘的法门,两三年的时间灵气积累就可以达到凝练人阶法盘的标准,而后根据灵气的积累程度凝练出的法盘有一到三个孔,只要积累不是太少运运气也不是太差,使用《四六神灵转盘法》凝练出的人阶法盘至少都在两孔以上,至于地阶法盘,那就要看个人的积累了,普通修炼者没有七八年时间的积累,是不太可能达到凝练地阶法盘的地步的。
根据无数门人弟子的修炼经验总结发现,通常情况下,在达到可凝练法盘的基础上,凝练的法盘每多一孔,就需要多积累两年的灵气,而一个没有灵根的茅山弟子,理论上,要凝练出六孔法盘,则需要至少十二年的时间,即便是最有希望的五孔法盘也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凝练法盘的法门固然是根本,但个人后天的努力和积累才是关键,而灵根拥有者,无疑是让这个关键变得轻松许多,灵根和食谷法结合,积累灵气的速度可以让寻常的修炼者望其项背,别人用十年才能凝练出地阶法盘,而他们只用三四年就做到了,甚至更快。
文才和秋生虽然没有灵根,但是同样被九叔传于食谷炼气法的他们如果不是太懒,两三年就能达到凝盘的标准,五六年都没有凝练法盘,这只能说明九叔有意让他们继续积累,还没有传下凝盘的法门给他们。
《四六神灵转盘法》作为一门最高可以凝练出六孔法盘的法门,自然是作为茅山道术修炼核心被宗门严密把握者,这门法门分为人卷和地卷两部分,一般拜入茅山的弟子只会被传于人卷的修炼法,凭此法门最高可以凝练出三孔的人阶法盘,至于地阶法盘,只有被传于地卷,且积累足够的弟子才能凝练出,只是,这地卷,一般只有宗门掌门长老的亲传弟子或者一些拜入茅山多年,有着一定贡献的弟子才能被授予。
法盘一旦凝练便无法更改,所以机会只有一次,故而,无论是修炼的弟子,还是收有弟子的师父都会万分注重。弟子间,相互攀比,为门派做贡献,或展现自己的天赋让门中的高人收为弟子,从而得到地卷的凝盘法门。而师父方面,掌握地卷法门的师父,都会尽量的督促弟子修炼,不断积累灵气,争取达到凝练地阶法盘的基础;而没有地卷法门之掌握了人卷的师父,也会尽量的为资质优秀,心性不错,刻苦努力,被自己所看重的弟子向宗门请求,或者用自己的贡献去为弟子换取地卷的法门,尽量为弟子铺路。
九叔曾经作为亲传弟子,更曾是掌门人人选之一,拥有人阶灵根的修炼者,自然是掌握完整了的《四六神灵转盘法》,包括了人卷和地卷两部分,成为他的弟子,根本不需要担心法门的问题,所要做的便是积累积累再积累,积累足够的灵气。
“其实我早就把人卷的法门传给他们了。”九叔苦笑,可以看得出,他对于这两个弟子很不满意。
“哦?”莫言讶异。
“虽说我们茅山修炼境界的食谷法可以让任何一个弟子都能修炼出灵气,进行灵气的积累,但是也不能说对弟子的资质没有要求。”九叔说道。
“不错。”四目道长也说话了,“资质好的,在精神凝聚,专注事物,集中注意力方面会高于一般弟子不少,精神集中,注意力专注一点的情况下,使用食谷法提炼灵气的效率会高许多,一碗五谷粥,资质好的能将其中九成的灵气提取出来,资质差的恐怕能提炼出三成就不错了,剩下的都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直接拉出去了。”说到这里,四目道长被九叔狠狠的瞪了一眼。
“所以,在食谷期的修炼上,速度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虽说,这专注精神,集中注意力是可以后来培养,但我茅山弟子常常行走天下,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培养一个弟子的注意力和心性,所以对于弟子的资质心性是很看重的,一般资质太差的我们都不会考虑,这样的弟子在修炼上太耗费时间了,成就也不会太高。”九叔说道。
“那秋生和文才的资质如何?”莫言问道,不过他心里已经有一些答案的。
“资质如何?”四目道长冷笑,这让九叔又是一个目瞪,但四目道长却不理不顾,“就秋生和文才这样的资质,秋生还好点,文才却连普通的孩子都不如,如果不是因为一些原因,以师兄的道行和辈分都绝不会收这两人为徒,根本达不到茅山收徒的标准。”
“唉,这也算是因缘所致吧,对于我这两个徒弟我也不抱太大希望,所以在两年前便将《四六神灵转盘法》的人卷传给了他们,他们能够凝成人阶法盘我就已经很满意了,地阶法盘,我就没考虑过。”九叔也是一脸的无奈。
“那五六年的时间,资质再差也应该达到凝盘的标准了吧。”莫言还是不解,“难道?”。
资质差,但是有着食谷法在,哪怕资质再差,提炼灵气的效率再低,这么长的时间,只要努力一些,灵气积累上达到人阶法盘的凝练标准还是可以的,哪怕是一孔的人阶法盘也不是问题,倘若这都做不到,那就不止是资质差了,而是真的懒到家了。
“秋生还可以,资质上跟一般人差不多,虽然跳脱了一些,但是还是勤勉,加上他又要帮忙照顾她姑姑的店面,时间精力都有些分散,我想他早就达到凝盘的标准了,现在还没有凝练法盘,他应该是想凝练三孔的人阶法盘,在进取心上,他比文才要强得多。”九叔说道,看得出,对于秋生这个弟子,他还是看好的。
“秋生确实还行,作为茅山弟子勉强合格,如果努力些,地阶法盘也是可以达到的。”四目道长难得点了点头。
“那就要看他的志向了。”九叔说道。
“那文才……”莫言想问下去,但是看了九叔沉默的样子,莫言止住了。
“文才是师兄遇到的孤儿,父母在战乱中死去了,师兄也是可怜他才收为弟子的,只是这文才资质确实不行,而且太过懒散,师兄不知道为她操碎了多少心。”四目道长唏嘘道。
“师弟,你的弟子嘉乐已经凝练法盘了吧,当初看到他的时候,我看了一下,他的灵气已经达到凝练法盘的标准了。”九叔说道。
“嘿嘿,我这弟子也是不省心,资质自然不用说,从小跟着我,想不好都不行,也还算勤奋,不过我还没传他凝盘法,再等两年。”提到自己的弟子,四目道长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凡事就怕有对比,或许他的弟子资质算不得很好,但是对比九叔的两个弟子,那简直就可以用天才来形容了,这让四目道长有种炫耀的心态。
“看来师弟是想传授他凝盘法的地卷了。”九叔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不过,师兄,如果师弟成了你弟子,你的衣钵也算有人传承了,可惜,还是成了我们的师弟。”四目道长有些遗憾的说道,当初他可是极力推荐莫言,就是希望九叔能收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继承自己衣钵的传人,但凡眼睛没瞎的,都能看得出莫言要比秋生文才要好得多。
“没什么可惜的,以莫言小师弟的天资,拜入我门下有些糟蹋了。你我都能看得出,莫言小师弟周围时刻有灵气聚集,这显然是天生灵根之人,而且这灵气的牵动范围,就算是当初拥有地阶灵根的掌门师兄也不如,极有可能是难得的天阶灵根,这样的天资,便是拜入元神修士太上长老门下也不是问题,不过,我们这一脉人丁凋零,师父也早已坐化,正是需要新鲜血液的时候,代师收徒,想来是最好的选择。”九叔一脸正色的说道,但眼睛流转出一丝狡黠。
“灵根?”莫言心下微微一动,顿时明白为何会被九叔如此看重,甚至不惜代师收徒了,想来是被九叔认定为灵根拥有者了,而且是天灵根,这样的天资,哪个门派见了不心动,而九叔自认自己不够资格,也怕委屈了莫言,索性来个代师收徒。
自己有没有灵根莫言不清楚,毕竟他也不知道拥有灵根是什么感觉,如果非要说先天灵根的话,曾经的魔法血脉应该算是一种灵根。毕竟魔法血脉便可以产生魔力,这与法盘有些相似,集吸收灵气和炼化法力为一体,这法力也可以说是魔力,不过血脉是先天的,与修炼者后天刻苦修炼凝练的法盘不同。同时,这血脉在吸收和炼化灵气方面都不是人为控制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根据血脉的等级来成长划分,跟可以自主控制的法盘不同。
不过魔法血脉已经被莫言利用维度规则剔除,加上魔力灵气这些东西都是存储在血脉中的,不像修炼者那般存储在丹田,所以,血脉剔除的时候,灵气魔力也随之消散,可以说,莫言跟普通人差不多。
但是,跟普通人不同,无论是莫言那在无数杀戮下积累生命值,提高到一个远超凡人灵魂强度的灵魂,还是来自陨落的法师诺希德尔森的意志环,都可以当做是元神,而且是大成的元神看待。
当灵魂强度达到一个高度,即便没有魂魄合一质变成元神也会产生某种神奇能力,也可如元神般感应和吸收天地灵气,将灵气炼化为灵力,在莫言灵魂强度达到五百的时候,莫言就已经有这种感觉,只不过还无法达到炼化灵气的地步,现在灵魂强度突破一千,莫说是吸收和炼化灵气了,就是感悟规则也不是问题,不然他也不会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将第一维度领悟完全,就连第二维度也领悟了一部分。
如果说五百左右的灵魂强度相当于于灵魂质变成元神,并相当于胎婴期的元神的话,那么一千多的灵魂强度就相当于大成的元神了,甚至还略有超过,毕竟,领悟规则的速度除了悟性外,元神的强弱也很重要,元神越强,领悟和解析规则的速度越快,感受的规则也越多。而修炼者在元神大成后,元神的强弱都不会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在规则的领悟上拼的就是领悟力,显然,自认领悟力一般的莫言无疑在灵魂强度上超越了大成的元神许多,才导致他如此快得将第一维度领悟完全,虽然也有将意志环侵染为己用,从而使那一道道维度规则如同一本本标注文字的书籍摆放在眼前,使得领悟规则的难度大大降低的因素在里面,但不可否认,一千多的灵魂强度,确实很强。
这种依靠被动,以杀戮堆积生命值,从而令灵魂不断成长的能力,恐怕也只有莫言才有,即便是岳绮罗那杀人炼魂的秘术,在元神的修炼上也提升有限,而且还有种种限制。
强大的灵魂,以及同大成的元神性质一般的意志环,两者都可以极大范围的感受天地灵气,并且将灵气快速的吸收,炼化。
意念一动中,单单凭借自身灵魂的力量莫言就能将方圆一万多米的天地灵气吸纳过来,然后迅速转化为灵力。
比起修炼者利用法盘,感应和吸收周围数十米的天地灵气,然后慢慢炼化,化成一丝丝法力进行积累的速度,莫言意念一动下,大量的灵气汇聚,然后灵魂之力的炼化下,法力如同水滴一般迅速溢出,然后汇聚成一股股法力水流,注入丹田,化为法力湖泊被存储起来,由此也可以侧面看出,元神威能的强大,一个达到逐壮期的元神修士,即便是没有元神大成,光在吸收炼化灵气方面就远超炼气修士,法力的积累和恢复速度更不是炼气修士能比的。
一个耗费诸多法力才能施展的法术,炼气修士只能干看着,或者凭借诸多蕴含灵气乃至灵力的珍贵灵物才能施展出,但是元神修士单凭自身就能施展了,而且法力恢复极快,在一个灵气充足的地方,达到逐壮期,可用元神吸收炼化灵气的元神修士简直就是一个人形法术炮台,可怕非常。
法力对于莫言而言用处并不大,毕竟领悟了第一维度的莫言凭借灵魂力量就可以撬动天地规则,规则的力量远在法术之上,所以,除了偶尔兴起用从岳绮罗那里学来的几个法术需要动用法力外,莫言基本不会使用和积累法力。
可即便是不吸收和炼化灵气,但在莫言强大的灵魂的作用下,依旧会有不少灵气聚集在莫言周围,这在有一定修为,可以感受灵气变动的修炼者看来,就如同灵根拥有者一般,明明没有法力波动,却可以将灵气聚集。
在炼精化气基础阶段,修炼者之间是无法查探对方的修为的,只有在达到神意境后,通过这个阶段灵魂的特异,从而感应外界的一些变化,如灵气变迁,如法力波动,如此便可以根据一个人散发出的法力波动或灵气偶尔的溢散来大概判断对方修为的深浅程度。要真正达到可以查探对方修炼境界的地步,只有元神修士凭借元神之力才能做到,而且一般是元神修士查探炼气修士,元神修士之间如非必要或者是相互熟悉到一定程度,是不会用元神之力去查探对方的,这是一种同层次间的尊重。
灵气聚集在周身,这样的人不是灵根拥有者就是元神修士,显然,在四目道长和九叔看来莫言就是前者,加上莫言极少使用法术,体内的灵气和法力的波动在他可怕的护甲值以及灵魂之力的约束掩盖下,几乎无法察觉,所以九叔觉得这是一个没有正式修炼的天才人物,就连四目道长也认为莫言还没有正式踏入修炼的道路,只是武功修炼的不错,力量极强。
在莫言与四目道长同行的时间里,两人也遇到过一些山匪,以往都是四目道长利用控尸手段,让他的行尸客户解决,但是有那么一两次,所带的行尸只剩下一两个,面对十几个山匪无能为力的时候,莫言出手了,在觉得利用规则之力有些大材小用的情况下,莫言干脆直接动手,以他强大的体质以及护甲防御,整个人在进入土匪窝后,就仿佛开了无敌外挂的人,一拳一个土匪,一刀一个土匪把子,可谓是凶猛无比,让四目道长都惊呆了,以为莫言修炼了铁布衫之类的武学神功。
武功跟道法不同,虽然境界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却是两种不同的修炼体系,四目道长也只是耳闻而已,了解不多,况且如今武道萧条,流传在世人间的都是一些简单的炼体强身的武功招数,在与个人的打斗中有很大优势,但是面对妖魔鬼魅,用处不大,咒语法术之类的更是可以让他们难以抵御,总体而言,在这个妖魔肆虐,鬼魅游行的世界和时代,道法更为强大和吃香。
有灵根,而且看起来灵气的聚合程度比当初拥有地阶灵根的大师兄还要高,极有可能是天阶灵根的莫言无疑让九叔心动无比,就连四目道长得知九叔的分析后也是心生热切,最后,商量下,决定代师收徒,让他们这一脉重现光辉,于是第二天便直接找上了莫言,最后莫言也没有考虑太多,就应下了,着实让九叔和四目道长惊喜不已。
“师弟,这些天我也已经将茅山的修炼之法尽数传给你了,你也加紧修炼,相信以你的天资,很快你就能积蓄够灵气凝练法盘,踏入法盘境,至于通灵期,相信在法盘和灵根的结合下,不用几年便能通灵成功,踏入神意,以你现在的年纪,将来必然能够成就元神,如此的话,我们这一脉也能再度崛起,我曾是这一脉的希望,可惜我没能完成了,只能靠你了,师弟。”九叔说着,一只手拍在了莫言肩膀上。
“师弟,师兄说得没错,我们这一脉就靠你了。”四目道长也凑了过来,一只搭在了莫言的另一肩上,两个三十多岁的茅山弟子,一时间唏嘘感叹,目光沉痛,仿佛在回忆昔日的辉煌,看着莫言的眼睛中,目光透露着热切的希望。
“师父,救命啊。”就在莫言无奈,九叔和四目道长嗟叹的时候,文才和秋生的声音从摆放尸体的灵堂处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