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第571章 离家出走
“噹……噹……”开封皇城钟鼓楼内的钟声在子夜时分被敲响了,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被这钟声惊醒,竖着耳朵仔细地听着钟声,从敲打的次数与频率来判断钟声内所折射出的含义。
半个时辰后,所有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官员都聚集到了紫宸殿,刚刚那钟声就是天子紧急召见大臣的信号。
“诸位爱卿,这雨已下了两天两夜,还未有停歇之像,城内地势较矮之处已有积水,刚刚朕听闻奏报,现在西城水面已近成人膝盖处,昨日虽组织万人紧急疏通河道,但似乎奏效甚微,诸位爱卿可有良法教朕?”
赵曙端坐在龙椅上,两道剑眉拧得紧紧地,脸上也挂着散不尽的忧愁,人看着也憔悴了不少,显然是被这雨搞得心神不宁,坐立不安了。
还未等大臣们说话,又叹了口气,接着道:“这温度也是骤然而降,这城西的百姓该如何安置,还得拿个章程出来。太后也有此担忧,百姓家园被毁,若朝廷不能及时安抚,恐要生乱。”
“管家所言甚是……”
听了赵曙的话,大臣们都纷纷点头,议论了起来。
“好在京城道路这几年全面修缮过,铺上了水泥路,挖了排水沟,不然此时恐怕整个京城都要泡在大水中了……”
“可汴河水位升高,这雨若再下去,这排水沟也不顶事了。诸位大人不要忘了,此次大雨可不是只在京城下,整个京畿道周围都是大雨滂沱,黄河之患……”
说这话的大臣话到了这里没有再说下去,他紧皱着眉头,一脸担忧,而听了他此言的其他大臣也都纷纷露出一脸苦涩。
说起来,大宋受这黄河之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黄河虽然可作为天险可阻挡下契丹人,可凡事都有利弊。这黄河天险好比一道双刃剑,在保护京畿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在威胁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隐患极大。
可黄河水患千百年来都是个大问题,历代先贤都没将黄河之患解决,到了他们这一代同样也是没想出什么好的法子来防治黄河水患。
一时间,整个大殿内都充满了叹气之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浓浓的忧色,心中纷纷感到:“这次恐怕有些麻烦了,老天要找大宋麻烦……”
“官家……”刚刚丁忧结束的富弼站出列队,执笏板而道:“此事已刻不容缓,必须马上召集民夫,加大河道疏通力度,并且要加高汴,黄两道堤岸……”
他顿了下,道:“而且,如果今夜雨势未停,明日依旧如此得话,臣恐怕汴都城内的官私庐舍会经不住大雨的侵袭而毁坏,塌方。这还不是最可怕得!”
富弼的神情越来越凝重,听着的人也随着他的话语,心情越发沉重起来。
“臣尝闻大灾过后必有大疫,所以……”富弼一弯腰,行礼道:“还请官家多做准备!”
“嘶……”一听富弼这么一说,不少人的脸就白了。
“对呀,都忘了这一茬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点嘉宁郡主在《赤脚医生》一书里也提到过,前人也有过总结……”
“对了,说到赤脚医生,那书里面写了整整一套疫情防治的流程,我等可参照郡主所诉之法否?”
“这点富大人倒不必担忧。富大人刚刚回朝,有些事可能还不知道。今年年初,官家就让人着手在京城成立了一个城市防疫体系,专门负责城内瘟疫的控制,治疗。”
韩琦宽慰着富弼,继续道:“虽说现在这个体系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都是按照郡主所书赤脚医生一书而办。为此,官家还派了人专门去了永昭陵询问过郡主,又加上诸位同僚群策群力,想来若是真有疫情发生,总不至于会乱了阵脚。”
“韩大人此言差矣!”包拯有些听不下去了,道:“老夫听闻,就连郡主本人都说此防疫之法还有众多不足,不可因有此法而掉以轻心,固守成规。这世上永远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凡涉及人命关天之事,还须谨慎,谨慎再谨慎。套用郡主的话来说,人之力渺于天地,唯有谨小慎微行事,多做未雨绸缪之打算,方有几分保全自我之力!若敢小觑天地者,必受其害!”
包拯一脸严肃,语气用词也颇为不善,而且对象还是当朝宰相。嗯,还是正得。富弼虽然回来了,但这回反过来了,韩琦成正主了,他成副手了。
韩琦听了包拯的话倒也不恼怒,这大宋还有谁不知道包希仁的“铁面无私”?这人一向对事不对人,没什么可恼怒得。
倒是龙椅上的赵曙见到这情景,想起仁宗执政的手段,忙出来调和道:“包爱卿勿恼,韩爱卿此话也不是无不道理。当然,爱卿所言也正中要害,唉……是朕无德,让爱卿们受累了……”
说着话,眼中竟似蒙上了一层薄薄水雾,令在场大臣为之动容,只见赵曙略微停顿了会儿,似在极力克制着自己一般,“老天将此灾难于我大宋,定是朕无德所致,朕一想起城西的百姓无家可归,便心如刀绞,所以……”
赵曙深吸一口气,眼窝中的那层薄薄水汽也隐然而去,“朕决定了!朕要下罪己诏!”
“官家不可!”大臣们惊呼了起来,纷纷跪下,齐声说道:“君辱臣死,是臣等无能!君父无罪,是臣等无德!罪己诏万万不可下!”
“爱卿们不必再多言,朕意已绝,要下诏罪己,已慰民心!”
“官家,不可,不可啊!”韩琦大叫了起来,此刻再也顾不上君臣之义,他抬起头,注视着赵曙,大声喊道:“官家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东京,西京两道已免人丁之税,为大洋洲(澳洲)移民之事奠定了基础。”
“问政虽只两年光景,可国力却是蒸蒸日上,已有不少移民大洋洲之民返回中原,大洋洲建设已颇有起色,截至今年春,东西京两道已有万人移民大洋洲,官家之德天下臣民有目共睹,官家若在此时下诏罪己,不但不可安民心,反而会因此而大乱!”
韩琦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官家三思,此事万万不可!”
“韩大人,言之有理!”包拯也接话道,“是臣等无能,官家万万不可下诏罪己!”
“臣等附议!”欧阳修,司马光等大臣也纷纷磕头,祈求赵曙收回成命!”
“所谓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而朕才登基,老天便降此大雨,难道这是因为朕失德所致么?众爱卿还是起来吧,尔等何罪之有?朕之臣民何罪之有?!有罪的是朕啊!朕只祈求上苍,不要惩罚朕的子民,若朕有罪就降罪于朕好了!”
赵曙说着已站了起来,眼中隐隐有泪花闪现。跪在地上的大臣们也纷纷抹起泪来,“臣等罪该万死,罪该万死,不能替君父解忧,是臣等无德!”
“爱卿们,不必再说了!这罪己诏朕已经写好了,就等公布于天下了!希望上苍见此,能垂怜朕的一颗悔改之心,不要再惩罚朕的臣民!”
“官家……”
正当大臣们再度准备劝解赵曙时,忽然外面跑进一个禁卫将军,大喊道:“报!”
“启禀官家,郡主府刚来人奏报,郡主不顾众人阻劝,于两个时辰前偷偷潜出郡主府,留下书信一封,离家出走了!”
“什么?!”赵曙一惊,有些不敢置信地指着那小将道,“你,你说什么?你,你再说一遍?!皇妹不是这样的人,她,她怎么可能离家出走?!”
“还不快将详情道来!”韩琦等大臣也是一急,虽然他们不想看到牝鸡司晨的局面,可对于杨涵瑶的才学却十分认同,早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杨大姑娘当成一个智囊来使用了。
比如韩琦刚刚还想着,等会儿下朝后亲自去郡主府一趟,看看郡主有什么良策没有。
这会儿听到郡主居然离家出走了,顿时就有些慌了。而在短暂的惊慌过后,韩琦心中又升出了更大的惊慌。
杨涵瑶居然在大宋君臣心目中已有了这等份量了吗?就连自己刚刚在听说杨涵瑶在此时消失不见时,心脏都不受抑制的紧了下,那么像包拯这样赞同先帝遗命的大臣此刻心里又是个什么想法?
韩琦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他偷偷瞄了一眼赵曙,立刻陷入了更大的恐惧中,郡主在这个刚刚登基的天子心目中地位超然,难道他也认同先帝的遗命?
一时间,韩琦的思绪如风中凌乱的花絮,陷入了纠结中,甚至连那小将说得话都没心思听了。
“回官家……”那小将也被天子的反应吓了一跳,真没想到郡主在天子之心居然如此之重,已致天子当着文武大臣之面失态。
他咽了咽口水,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答道:“听闻郡主府来人奏报,今个儿申时,郡主便说此大雨不会停,哪怕河道已被疏通,但不出七个时辰,城西地面定然会发生内涝,她得去城西看看,以防不测。若真有事,她之医术也可多救治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