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第569章 老王很激动
惊讶于赵曙等人的态度,不过仔细一琢磨,倒也不难理解。若不是自己看了几本书,掌握到了后世先进的耕种之法,自己也会像他们一样想得吧?
毕竟,按照惯有的思维来想,怎么耕种的土地面积少了,粮食反而会增长呢?大多人的思维皆如此,哪怕是杨涵瑶这个后世之人,若没书籍开智,她也会感到惊讶得!更别提这些十一世纪的古人了。
有句话不说得好么,“不懂才难,懂了就不难了……”
当然,三茬轮作之法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黑科技。中国的农民在很久以前就掌握到了这种法子。只是后来因着战乱,政治动荡,人口增多,土地短缺等原因,此法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渐渐地便被人遗弃了。
而按照历史的发展来看,虽然觉得好像此事有些难以理解,但后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说话得,所以才会觉得怎么古人这么笨呢?
就好像此法在欧洲的中世纪时期也曾被人创造出来,取这种休耕轮作的方式来保持地力了,但这种方式始终只在局部地区一度流行并且很快就被打断,一直到18世纪所谓的“农业革命”到来后才会被人们大规模推广普及。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什么叫作三茬轮作之法了。因为这个三茬轮作之法在后世有个极为响亮的名称,叫作“诺福克轮作制度”,这种制度对于保证耕地肥力、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请殿下为老臣解惑……”王安石咽着口水,目光灼灼,让杨涵瑶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得,别再卖关子了!再卖关子下去,杨涵瑶很怀疑今天自己还能不能活着走出这福宁殿去,没看见天子都是一副要扑上撕碎她的样子了么?
“固所愿也……”杨涵瑶起身略作一礼,又继续道:“其实这事儿一点也不难理解。自嘉祐四年起,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此法后,便有了产生了兴趣。尽管书里言尽不详,但我自个儿琢磨着,此事若成,那我大宋的百姓岂不是有福了?”
“故而,自那年起,我选了一百五十亩地作为实验田。其中上等田二十亩,中等田三十亩,下等田四十亩,开垦荒地六十亩,以作区分。”
“当田地正常耕作时,我会在土地上种植冬小麦,收获后立即续种一茬土豆或者红薯之类短生长期作物。”
“而此时休耕的土地上则统一种植苜蓿,而这些休耕的土地我都将其规划在同一处,在其周围扎起圈舍,将这片休耕土地作为牧场供养牲畜。”
王安石的眼睛越睁越大了,这田,田还能这么种?但又隐隐觉得杨涵瑶此话好像点开了一些心中的迷雾,使得一些思路变得清晰起来了。
赵曙不断地点着头,心里又暗暗可惜了起来,“杨涵瑶此人是有王佐之才啊!可惜,可惜!”
曹后则脸上露出一丝得意,如今的杨涵瑶可是她名下唯一的孩子,哪个做母亲不希望看到儿女出色,受世人赞叹呢?孩子的成就也是父母的骄傲啊!
至于杨李氏那更不用说了,随着姐儿的名声一日大过一日,现在弘农杨氏“四知堂”的人早已派人来接触过了,显然又是来摸底得,看看那族谱是不是经得起考验。
当然,不怀疑这些家伙是想趁机攀关系。当然,杨老太太可不管他们怎么想,我们老杨家就是正儿八经的关西孔子杨震的后来。
现在这一脉又要出圣人了,而且是个女娃子!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而几个小姐妹也是与荣有焉,此事他们多多少少也参与了呢!不用怀疑,哪怕杨涵瑶在几人中年纪不是最大的,但无疑是众人的精神领袖,哪怕赵佳柔也不能免俗。
一有什么事,第一个准去找杨涵瑶商量,在不知不觉中,这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妹,命运早已深深的缠在了一起。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杨涵瑶的出色就是她们的荣耀。
“牧场可以一直持续到次年五月底或六月月初,历时九到十个月。如果期间,天公又来作美的话,牧草内的养分会更高,牲畜吃了后,会更养膘。”
“根据我的观察,此法对于较为贫瘠的土地,其优越性反而比肥沃的土地还要高,粮食的产量也比肥沃之地的更高一些。”
“而最妙地是,平日里收获的谷物秸秆也可作为牲畜的饲料,待冬季牧草短缺之时,便可用来喂养牲畜,而不会浪费到宝贵的谷物。”
“而新开垦的荒地若是用来种植苜蓿得话,三十亩新开荒地一年产出四千斤牧草不成问题,这些牧草再加上一些土豆或红薯的话,养个十头牛不在话下。”
赵曙与王安石听了此话,只觉得自己的心脏不受控制地扑扑直跳,大宋少牛马概因无地放养,但若采取杨涵瑶这种法子得话,许多的荒地便有了用武之地,可焕发出新的光彩来。
而且听杨涵瑶这么一说,只要如此这般轮作几回,荒地就能变良田,光这么想想,赵曙与老王同志就觉得自己快不能呼吸了,幸福来得太快,让人无所适从啊……
“在这六年中,每一亩地平均休耕两年,期间种植牧草,其余四年全部种植小麦。”
“以新开垦荒地为列,小麦亩产从一开始最初的六十来斤,逐步上升到90斤,休耕一年后,再次播种,收成已能达120斤……”
“皇,皇妹……”赵曙又站了起来,脸上泛起一丝不大正常的潮红,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指着杨涵瑶,问道:“皇妹不是再拿皇兄开玩笑吧?此,此话当真?!”
杨涵瑶赶忙起身,福身作揖道:“皇兄贵为天子,皇妹纵有天大胆,又怎敢作下欺君之事?”
“皇兄,瑶儿妹妹没有胡说,此事我也参与了,确实按照此法耕种,新开垦荒地到第二回轮作时,第一年平均收成就在120斤左右了。我们几个算过一笔账,此法哪怕在陕西道等地,若也照此法而行得话,第二回轮作新开垦荒地,平均亩产不会下于九十斤!”
“没错!”一直不说话的杨老太太也开口了,她起身作礼道:“禀官家,此事老身也参与了。而在去年,那些新开垦荒地平均产粮已能到到140斤左右……”
“天佑大宋啊!”曹太后听完杨老太太的话,激动地站了起来,对赵曙说道:“皇儿,天佑大宋啊!”
“是啊,母后!儿,儿子,儿子,这,这会儿激动地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父皇曾说皇妹乃我大宋之福星,父皇真是洞察秋毫,慧眼如炬!只可惜皇妹身为女子,若为男子,朕定拜你为相,与朕携手共进,创千百年来华夏未有之盛世!这等王佐之才为何偏为女子?可惜,可惜了(第三声)啊!母后!”
曹太后点着头,可眼中却闪过了一丝不满,这儿子跟自己是越发地离心了。难道在他眼中,哀家就是那么不分是非之人么?哀家此心与皇帝是一样得,都希望大宋能强盛起来,开创华夏未有之盛世啊!
杨涵瑶看着赵曙发红的脸,那激动地模样,居然连“开创未有之盛世”这么大胆的话都说出来了,着实和平常的那个赵曙反差太大了。
她又回想了仁宗大行事,赵曙角色的转换之快……是个雄主啊!杨涵瑶下了个结论。
历史上的他没有说这话,但行事中却处处透着这股味道在里面。而现在他的处境比起历史上可好得多了,大宋这几年国力增长很快,在军事上也大有作为,看来这位主藏在心里的雄心壮志要被一点点的引爆了!
也是,虽然赵曙执政时间很短,但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他绝对是个很上进的君主,很多迹象都显明了他有变法革新之心。
可惜得是,命不好,才三十多岁就因病而去了,否则地话,没准历史就将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在后人眼中了。
因为比起他那变法儿子,赵曙的政治手腕可要成熟多了,绝对不会像神宗那样冒进。而导致北宋灭亡最主要的一个“党争”之祸因很有可能也会在他手中掐灭。
尽管此事是因他而起的头,但若赵曙能活长一点得话,以他的才能再亲手掐灭此祸因也不是不可能得。
“皇兄此话,臣妹万万不敢当……”这些念头仅在杨涵瑶脑里转了个圈,这会儿可不是琢磨这些事儿的时候,再者这话也是藏着很多“弯弯绕绕”在里面得。
没见曹后刚刚眼中一闪而过的不满么?拜托!她杨涵瑶可是一个怕死,怕麻烦的人,绝对不想搀和到你们母子二人的争执中去。而且还是天下最为尊贵的一堆母子,这事谁搅和进去,谁都得不了好!
别看韩琦现在风光,等赵曙大人一上天堂,就被贬出京了。明面上是他反对王安石变法,被神宗赶了出去。
可谁又能肯定,这其中没曹太后什么事儿?毕竟这对母子因“濮议”之事可生出了不少嫌隙呢,哪能说放下就放下了?韩琦是属天子阵营中摇旗呐喊声中最大得,赵曙是整治不到了,但整治整治一个没眼力见的臣子,那还是可以得嘛……
所以,眼睛擦得贼亮的杨大姑娘哪会蠢得去主动趟浑水?躲还来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