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组建海上商队
难波港挤满了各式各样的海船,陞旗蔽空,暮日千里的舰队显示出这是一次特大规模的远洋航行。
码头上,上千名的船员和水手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和准备,确认货物有没有绑好,风帆桅杆有没有老化。
有三艘最大的福船,上面不仅仅有佩刀的水手,更有身穿侠服的武士,这三艘船舰上,一丁点货物都没有放,不过它们确实整艘舰队中最值钱的,因为这些船上放的全都是黄金和白银。
大田雄野在最大的福船仓库中做最后的巡视检查,他命令属下们一箱箱的把仓库中的箱子打开,然后一箱一箱的过目。
每一个箱子中,全都放满了白银与黄金,打开箱子后,光彩夺目,让人目眩神瑕,在抽查了一大批金银没有问题后,大田雄野这才放心的回到了甲板上。
在那里,藤原则木已经早早的在那等候。
看到大田雄野的第一眼,藤原则木便躬身道:“见过大田主使。”
“嗯”大田雄野也是淡淡的回应了一声,“此次再次远航新宋国,叫你前来,一是因为你有不错的航海经验,也已经去过沧州一次,二来是你在那边也认识了几个新宋国的官员,咱们这一次要做比上次更大的生意,就要一定与新宋国的官员们搞好关系,所以我才选择继续带上你。”
“嗨!我一定不会辜负大田主使的期望。”藤原则木把腰弯成了九十度。
“好了好了,咱们还要去检查剩下的两艘船,一定要确保这些银钱不能出岔子,否则咱们上一次购买水晶杯的赊账都还不了,更别提进货了。”
“我明白,我刚刚已经吩咐下去了,这三艘主舰是一定要万万保护好的,这可是咱们大部分生财的本钱。”
“你能明白就好。”大田野兄点点头,“对了,咱们这一次改变航线,不走濑户内海了,咱们这一次从高丽半岛西岸北行,再沿辽东半岛南岸西行,跨过渤海,在大宋的河北东半岛登陆。”
“哦?为什么走这条路线,听说这条路段会稍稍远一些。”藤原则木迷惑的问道。
“咱们现在整支舰队加在一起几乎花光了我这一次从日本赚来所有的钱,我可不想直接再跨海航行了,如果损失一艘船,对我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大田雄野严肃道:“所以这次我们走北路,大多数航线全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安全度大大增加。”
在明白了大田雄野的这个决定后,藤原则木自然也是没什么意见,之前他们出发跨海航线时,每一次都会有那么一辆搜船因为漏水或损坏而遭到舍弃,但是现在,每一艘船上都放置了不少值钱的物资,他们一艘船都损失不起。
在经过了最后半天的检修和查漏之后,第二天一大早,整艘舰队便从难波港出发了。
一共三十九艘海船,其中七条大船,三十二艘小型船,这些船只和水手的雇佣一共花费了大田雄野一共接近三十万两白银的财产,同时还有接近一万两的黄金。
可以说,对于这支远洋商队,大田雄野已经算是下了血本,他赌上了自己的一切,他相信,如果接下来能够成功的话,他将会成为全日本最富有的贵族,到那时候,他完全可以购买一个巨大的庄园,然后娶上一堆妾室,过上天上人间的生活。
如果可能的话,大田雄野希望能够在新宋国的沧州城也购置一套房产,那样,他每隔一段时间,也能到那个雄伟之城看看美妙的宋人国都的风情。
一想到这些,大田雄野就激动的不能自已,大船已经扬帆起航,站在甲板上,重新感受到熟悉的海风,望着海平面,和逐渐消失在身后的地平线,大田雄野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
新宋国再向外开拓了领退之后,又重新陷入到了修养期,四个州的范围,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算小,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新问题要去解决,就算是强入姜胤这种计算机式的大脑,每天花在批改奏折上的时间也都要保持在一个小时以上,由此可以想象,整个新宋国的问题到底有多少。
虽然事情比较多,但是姜胤提出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却都是带着一千多年后的经验的,所以很多他提出的方案在这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超前性,可以使一个问题得到长远目光的解决方案,这也使很多问题一旦被解决,就不会再因为大方向错误而去修改。
唯一让姜胤头疼的,便是法律这一块。
新宋国虽然成立了,可是其实与原本的大宋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别,国民的主体依旧是宋人,官员也是宋人,就连朝中顶尖的大臣,也都是宋人。
宋人们的风俗习惯,道德伦理,这是一个骨子里的东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新宋国在很多方面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对于法律这一块也是,他们会牢牢的抱住大宋法律,以大宋的法律构建新宋国的法律体系。
但这绝不是姜胤想要的,他要建造的是一个新的国度,一个强大的,有凝聚力的中华帝国,但是原本大宋的法律在很多地方都不能满足他的这个要求,所以,他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换法律,并让新法案迅速的在新宋国确定下来.....
.....
“姜少,按照您的要求,咱们新宋国的新法已经编排好了,可能还不是特别齐全,但是作为第一部法典推出算是绝对可行了。”蔡昌毅将厚厚的一沓复印纸递到了姜胤的手中。
接过之后,姜胤快速的翻阅了一遍,在脑海中与大宋律例与现代法律做了个比较之后,也是十分满意,作为律师出身的蔡昌毅确实算的上的一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仅仅用了一个多星期,他便结合了现代的法律文献,稍加改良了一下大宋版的法文律例,然后修改出来一份符合姜胤要求的新宋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