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炮
“巨舰大炮,才是男人真正的浪漫!”
李康不记得是从哪儿听得到的这句话,巨舰短时间内是没指望了,但当他用手抚摸森冷的青铜炮身时,他第一时间就认同了这句话。
威严、尊贵、厚重、狰狞…以及安全感!
这是李康对青铜火炮的第一印象。
要说李康也不是没见过火炮,大小银幕中,从老掉牙的古代火炮,到现代吊炸天的高科技舰载炮,不要看的太多啊!
而且许多名胜古迹中,都陈列有各类古炮,李康就曾不止一次的与它们零距离接触过。
但前者隔着一层屏幕,显得太虚幻;后者虽然不知道是真货还是现代仿制工艺品,但李康总有一种这是玩具的感觉,根本没办法与威武霸气的'战争之王'联系在一起。
所以,对于以上两种,他在看的时候心里很平静,也就不存在心动的感觉。
而现在,在看到火器制作间的火炮后,李康瞬间心动了!
“这尊炮是什么型号?”李康弯着腰,双手不断的在炮身上婆娑,头也不抬地问道。
“这炮是十斤炮!”
“十斤炮?指的是能打出十斤的炮弹么?”
“主公英明,确实如此!”
“都介绍介绍!”李康终于舍得起身,指了指面前一排一共四门大小不一的火炮,说道。
“诺!”毕懋康应了一声,然后走到李康身边,指着其中最大的一尊火炮,也就是李康刚刚'临幸'的那尊,道:“这尊为十斤炮,可作为城防炮,也可作为野战炮,炮管长1.62尺(米),口径11寸,轮间1.4尺,炮身重约890公斤,全重约1.5吨,标准装药量2.1斤,最大射程仰射约1800尺,平射约1500尺,有效射程600-800尺,可发射实心弹、葡萄弹、霰/xian弹、链弹等。”
毕懋康一边说,一边观察着李康的反应,见他了解的点了点头后,又接着指向旁边一尊稍小的火炮道:“这是五斤炮,也是青铜铸造而成的,炮管长1.48尺,口径8.8寸,轮间1.1尺,炮身重约610公斤,全重约1吨,标准装药量1.04斤,最大射程约1200尺,有效射程约300-500尺。”
李康仔细的听着,心里快速的与自己比较熟悉的'大小拿破仑炮'做对比,这一比下来,差距就明显了,无论是射程还是炮重,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不过李康也不急,技术不足、人手不足、条件简陋等问题不是很难克服的,他相信,再给他一段时间发展,凭借着华夏民族的智慧,拿破仑炮只是小意思而已。
而且,对于现在华夏所处的环境,现阶段这些炮也够用了,最起码跟红衣大炮有的一比,虽然没它射得远——人家动辄'糜烂数十里'呢——但体量小啊,精度也高。
“这第三尊炮,为佛郎机炮,重300公斤,母铳长约2.85尺,配有四个子铳,射程虽不如前两种,约有300-1000尺左右,但胜在装药方便,可加快发射速度,标准装药量1斤。”毕懋康紧接着来到第三尊大炮前。
佛郎机炮?这可真是大名鼎鼎了!李康挑了挑眉,要说佛郎机炮,技术含量在大炮中算低的,唯一的优点就是射速快,到时也有可取之处,配于军中或许能起到奇效。
“呵呵…如果主公满意,这种佛郎机炮还可以制出各种型号,从最小的百五十斤到最大的千来斤,都能制造。”
“我满意没用,这要看实际战斗中,将士们满不满意!”
“主公所言极是,不过属下相信,将士们是不会失望的。”
“你有信心就好!”李康不置可否的说道。
“这第四尊…”
“这第四尊就不用介绍了,这么显眼的外形我还是辨识的出的。”李康笑着打断了毕懋康的话。
这最后一尊大炮与前三尊在外形上截然不同。
此炮首尾大约6寸长,周身加了7道铁箍,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另有铁绊,看起来如猛虎雄距,煞是威风。
这是一门虎蹲炮!
“它大概多重?”
“35斤。”
“射程呢?”
“500尺左右。”
“不错!”李康眯了眯眼,虎蹲炮很适合在迫击炮制造之前,作为后者的替代品呼啸山林。
……
最后,李康有些遗憾的离开了火器制作间,毕懋康等人确实很努力,也很有技术(相对的),但奈何受制于人力物力,产量太低了。
像十斤炮、五斤炮都只能象征性地造几门放在需要的地方镇场子,暂时也就只有轻便的虎蹲炮有列装的希望。
当然,李康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他的优势就是他不需要为青铜发愁,华夏没有铜钱,可以预期以后也不会有,所以,他不用为大量的青铜拿去造炮后引发的钱荒而发愁。
午饭后,李康手中拿着一只望远镜,不断的放到眼前自娱自乐。
“按理说,火器制作间制造出火枪火炮后,系统不是应该解锁出更高级的同类产品吗?”李康再一次在脑海中浏览着系统信息,接过仍是一无所获。
“这不科学啊!”李康愤愤不平的骂道。
下午,李康巡视了夷吾营地的盐场,并当场召唤了五百平民,将夷吾营地升格成了'镇',这让齐预感动的差点没跪下来喊'吾皇万岁'!
李康之所以往夷吾镇加派人手,一者,盐田的扩张势在必行,人手自然要增加;
二者,大海中食物充沛,一直浪费不管,实在可惜,多加些人手进入海上捕鱼业,说不定还能让夷吾镇提前达到粮食自足,又能丰富全体华夏人民的餐桌,最后,也算是提前为大航海试水,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三者,随着火枪的列装,纸壳子弹将会大量消耗,系统中的纸太贵,李康消费不起,那就只能自己造了,而造纸需要碱性物质,华夏至今却并未发现碱矿,李康一时半伙也就想到'高钙'贝壳,在发现碱矿之前,烧贝壳获得石灰却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石灰也是烧制水泥的原料之一,一举两得的事,李康自然不介意干;
四者,反正早晚都要招的,往哪儿招不是招?还不都是他李康的子民。
如果杨平威这次能成功建立一条长期的与河东地区的粮食贸易通道,李康还会往夷吾镇继续加人,不仅是夷吾镇,华夏现在辖下的所有区域都将会迎来一次'移民潮'。
“不过你这个炮台是别想了,就火器制造间那可怜的产量,新安镇都满足不了!”李康站在海边,对着一旁哆哆嗦嗦的齐预如此说道。
可惜齐预对这事并不关心,他的本职工作是发展盐场,目标自然是为了升官,现在第一阶段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炮台什么的本来就是个幌子,不修就不修呗,反正他齐大镇长也不认为会有危险自海上来。
所以,他立马表示自己体谅朝廷的难处,坚决维护朝廷的决定,并要带领夷吾镇人民大力发扬华夏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让主公为夷吾镇劳神,不让朝廷为夷吾镇操心,云云。
其实吧,齐预此刻最想说的是:别在这吹疯了,赶紧回屋吧!
万幸,李康好似听到了他的心声,没有继续跟他探讨一些政治纲领,仅仅是称赞了他一句,就带头往回走去,虽然以他的体质,这点寒冷不算什么,但长时间的被寒风刮脸也是很难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