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6 弟子归来香火盛
对于李世民想怎么打压世家,黄俊明并没有想要多说什么的意思,这些东西虽然是李世民这个时代不可不谈的话题,可是以黄俊明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再李世民的身上帮衬一下的。这些争权夺利的事情,黄俊明可是自穿越过来之后就没有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意思,要是想玩争权夺利,直接步入官场就好了,何必还要窝在这道观之中呢 ?
李世民在这天仙宫又坐了一阵子,随后便走了。没有从黄俊明口中得到怎么打压世家的方法,或许这就是他最为失落的事情罢。
时间又是过了几日,渭水之滨的一个小凹中,突兀的立起了一根大大的铜针,这针看上去可是有三四十丈高,针尖直指天空,铜针的下方则是一块三平方米左右的水泥地。四周又被拉起了拒马式的栅栏,稍远些的地方还有士兵作以看守,可谓是严密的很。
李幼良这个曾经的长乐郡王已经在被押解回长安城的路上,和李世民下的诏书一样。罪状嘛就是那几条,只是由疑为反叛变成了坐实的反叛。事实上这长乐郡王还真没那个反叛的想法。对于他来说做一个这么行事的纨绔子弟就已经是足够的了。反叛那绝对是一个必死的结局他也知道,所以平日里他虽然坐进了坏事但在这反叛或者谋朝篡位这一点上是想都不敢想的。
虽然李幼良这么想,但是李幼良的那些手下可不这么想。宇文士及一到凉州就接管了整个凉州的大小事务,随后就宣读了圣旨。只是当时这凉州城一片荒凉,必须要好生治理一番才能够让李幼良去长安城请罪,所以就暂且没动身。
正是这宇文士及处理凉州大小政务的时候,让李幼良的那些手下开始惶惶不安了起来。李幼良虽然在凉州城做了这么多坏事,但实际上大多数坏事却都是他们亲手去做的,就算是打劫或是抢掠来的钱财之类的东西也都是把少部分的东西给李幼良罢了。大多数的财物之类的可是还在他们手中。这无非是扯着虎皮当大旗,欺下瞒上的一个做法。他们也知道,自己的主子好歹也是个郡王。要想死那可是比较难的,而自己这些作恶多端的人恐怕就是必死无疑了。所以这些人私下里一合计,便计上心头。
趁着宇文士及整理政务的时候。突然有人窜出来刺杀宇文士及,当然宇文士及的身手并不慢,没几下工夫,便将这前来自杀的刺客杀死了。自己在这凉州被刺杀,肯定要查啊,这么一查,本来就心中有鬼的这些李幼良手下顿时就慌了,本来他们打算杀掉宇文士及之后“拥戴”李幼良占凉州称王的。这一下宇文士及不但没有被杀,反而将目光看向了自己这边。怎么不让他们惊慌?
这惊慌之下的人总是容易做出些傻事的,这凉州距离突厥的距离虽然称不上远但也绝对不那么近。这些人竟然裹挟了李幼良打算北投突厥。可是现在整个陇右都磨刀霍霍的在边境和突厥做着对峙怎么可能放李幼良一行人过去,直接看挂入切菜一般的将李幼良一行人砍了个干净,单单留下李幼良,将李幼良交给了宇文士及。 这下可好,裹挟李幼良出逃的人都被杀掉\了。他们的死在大多数人看来没什么关注的,在凉州欺行霸市已经够他们死一百次的了,“跟随”李幼良出逃更是叛国的行为,这样一来很显而易见的结果,也不用审判,砍死了事。而他们的主子李幼良也是因为他们坐实了叛国的罪名。扒了蟒袍坐着囚车一路南行。向着长安而来。
黄俊明是知道这些的,但现在就要给这李幼良上刑显然是不可行的。再怎么说宗正寺、大理寺、刑部还没有给李幼良定案入册,黄俊明就是想让他死,也得等着政府准备好程序出来。不过这用来引雷的铜针也没闲着,这天牢当中罪大恶极必须死的犯人可不止一个。正好李世民对这雷刑也有很大的好奇心,直接在雷雨之前将犯人绑了上去。最后的结果李世民没有与任何人说,当时跟随李世民监刑的官员,士兵们也没有任何一个想要说出结果的意思。
只是自那以后,雷刑场四周的拒马刺可是多安放了好几层,连士兵也多了不止一倍,每到有人惹到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气急之下的话也变成了,早晚将他绑缚在雷刑针上云云。
这些在朝堂当中的事情并不用管,时间也倒了六月。很多外出的弟子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天仙宫。这正和黄俊明当时让他们做的事情一样,下山磨练自己的意志,开拓自己的眼界。实践自己的所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再回山来重新学习一番。如此往复。
话说这些下山了的弟子还真没掉了天仙宫的脸面,随着弟子们的回归。天仙宫的香火可是照比从前更胜一筹。按照黄俊明听来的消息,自己的这些弟子可是深入到了大唐的各地,涉及了各个行业。无论是锄强扶弱,还是悬壶济世,甚至是开导民众,做的都是相当的不错。
有研究经典的文道下山的,行走世间每到一个地点支起一杆小旗,小旗上写的可不是铁口神算,而是很简单的心里咨询四个字(纯属恶搞)这四个字可是出自黄俊明的口。按照黄俊明所说咱们道家经典繁杂,无所不包。基本上天下间的大事小事烦心事都能有所解答。只要把经典研究透了,便可以下山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开导世人,世间之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活着那样的烦心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喜乐那是好事,不用多说也开心。怒哀这两点是坏事,但是很少有人会把这些坏事说出来,而是选择憋在心里。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去让他们将心中的不平,不开心,发泄出来,并作以正确的开导。让他们不再执着于这些事情,达到身心的放松。刚开始下山的时候,道人们并不能将这开导人的事情做的很好,可随着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劝解人之中,进境倒也十分的快。大家被道人们一开导,不在执着不在烦心了。更是对道人们给予了相当好的礼遇,同时这些举着小旗的道人们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更有几个名声最好的,早已将这小旗上的“心理咨询”四个字变换成了“有事您说话。”民间对这些下山的文道也有句童谣“大事,小事,烦心事,有事您说话;小道,老道,天仙道,无道不成言。”
相比之下,下山的武道更是体现在锄强扶弱上,可以说大唐哪有乱子往哪钻,幽州李艺叛乱,天仙宫的一些武道不知怎么得知了这个消息,时不长的截住叛军的三两个军探,车轮战一般的打斗上一番。随后擒拿了,送到平叛的唐军处。这冲战阵这事道人们都不傻,不会去做这种事情,反倒是在一章小战役打完。道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跟着唐军抓俘虏,倒也实实在在的磨练了一番武艺。再有天仙宫的这些武道中间可是有着医道的配置的。这战争中,医道和武道虽然不是在正面对敌,却也实打实的让唐军的伤亡少了好几层。这让领军平叛的长孙无忌相当的欣喜。只是长孙无忌并不是那种莽撞的人,他需要研究明白为什么这些并不精通战阵搏杀的他们可以再战争当中保全住自己,同时拯救同袍的生命。随后再向朝廷做报告,长孙无忌虽是如此想,但他手底下的那些受恩的士兵,缺不在乎这些,同袍之义,活命之恩,早就被他们托人捎信送回了家里。作为道人们出身的天仙宫,自然引得军属们前来祭拜感谢。
这些下山的道士中间最不用多说的就是医道了。头批下山的医道完全是磨练自己的医术。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可以说是手到擒来,绝对出不了差错,这草药的辨识和熬药的活计大家也是稍有了解的。妙手回春引得很多人感谢。还好并没有出什么医疗事故。第二批下山的医道是跟着孙思邈下山的,孙思邈这位医学泰斗,大病小病更是手到擒来,这第一批下山的医道听说孙思邈下山之后,又自觉的向着孙思邈的位置不断地聚拢,跟着孙思邈一起亲手处理病症,学习和实际经验皆得。除了百十多号道人轰轰烈烈的穿梭于各个城池乡镇引得官员担忧,百姓侧目之外,可是占尽了好处。
当然,无论医道,武道,还是文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身,那就是天仙宫,随着道人们的陆续回宫,身后跟随的一些人自然跟着他们上山来烧香还愿,惹得天仙宫日夜都充满着贡香的气息。
————————————————————————————————————————————————————
六千字,还有九千字。连续码字没动力啊!!!越写越慢!越写越乱!!!!大家给我点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