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科技与和亲的弊端
【大家可以好好的看书,但是要注意研究休息哦,我们的网站更新最快最好,免费无弹窗广告,热血小说网:,百度xieyixs就可以了】
与匈奴骑手所发射出来的箭镞相对,秦军弩手们射出来的强弩弩鏃,无疑是威力更强,穿透力更好。
很多匈奴人射出来的箭镞,就连外围的车阵当中所竖起的木制橹盾都无法深入太多,更加不用说在这方面有着足够的穿透力,穿透橹盾之后继而给秦军弩手们带来杀伤效果。
这个情况更多是受限于匈奴人的自身科技实力水平。
……
匈奴人的科技水平,基本上一直被作为中原农耕制度的各个国家以及大秦帝国所抛离。
虽然说眼下的匈奴人也逐渐过渡到铁器制作的水平,但是对于更多的匈奴人而言,他们所使用的大部分器械更多是青铜制作的。所以匈奴依旧还是处于比较兴盛的青铜器械时代。
真正让匈奴人逐渐在科技水平上有长足发展,大幅度拉近与中原王朝,比如说秦朝以及汉朝之间的整体科技差距,主要是秦末战乱时期以及汉匈和亲的两个阶段的发展基础。
前者主要是流失了相当一部分原本作为卫戍边疆的官兵或者是刑徒,而让匈奴人有了第一次科技水平上的相对大幅度的提升。
毕竟这些官兵甚至是刑徒,也不乏有着在相应技艺上有一技之长的人,只不过这样的人员比较少,而且对于匈奴人而言,这样的科技提升缺乏的是一种系统性,所以对于匈奴人而言,这种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效果,并不算太大。
虽然说在白登山之围当中,尝到了相当的好处的冒顿,掠夺了很多周围地区的平民返回匈奴,甚至是在之后很多次的入侵当中,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掠夺人口为基础的行为。主要就是为了让匈奴人的整体科技水平能够减少跟中原王朝的差距。
毕竟就是因为这种差距,冒顿的父亲可是在秦匈河套阴山之战当中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
这也就是在秦末乱世之时,匈奴人虽然没有大规模南下,但是对边境地区的小规模掠夺却相当多的原因。
只不过。相对这种比较零碎的科技提升人员而言,真正让匈奴人在科技水平上有飞跃性提升的却是汉朝为了边境和平而采取的和亲手段。
汉朝时期的对匈奴和亲次数相当多: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55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52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最后还有一个昭君出塞,就不说太多了。
光是汉武帝在公元前140年之前的历史,汉匈和亲的次数就达到了十次之多。汉朝的君主应该没有想到,汉武帝时期攻伐匈奴难度那么大,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埋下的种子。
“汉匈和亲”。在前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西汉政府对匈奴的苟安与羁縻政策的产物,影响深远。
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它是在美人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西汉初年,刘汉王朝刚刚建立,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待哺,国库已经空虚。而此时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发兵南下汉境抢掠骚扰。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33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反被围困在白登达7天7夜。刘邦和将士们无计可施,最后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人给匈奴单于。匈奴阏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但是,强大的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力量鲜明的对比,使西汉统治者的威胁感并未减轻多少。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他解释说: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奴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样,生子必为太子,接替单于。
可以说娄敬此人,是汉匈和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罪魁祸首。
……
《史记》对娄敬此人的评价描述并不算差,而且司马迁与班固两个史学大家同样也是将娄敬定位为智谋高绝之人。
刘敬从匈奴回来,便称说“匈奴在河南的白羊、楼烦两个部落,离长安最近的只有七百里路,轻装骑兵一天一夜就可到达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刚刚经过战争还很凋敝,人丁稀少,而土地肥沃,可以大大加以充实。当初各地诸侯起兵发难时,若不是有齐国的田氏各族以及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宗族参加是不能兴盛起来的。如今陛下虽然把都城建在关中,但实际缺少人口。北边靠近匈奴敌寇,东边有六国的旧贵族,宗族势力很强,一旦有什么变故,陛下是不能高枕无忧的。我希望陛下把齐国的田氏各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宗族,燕、赵、韩、魏等国的后裔,以及豪门名家都迁移到关中居住。国内平安无事,可以防备匈奴;若所封诸侯王有什么变故,也能率领他们东进讨伐。这是加强中央权力而削弱地方势力的方略啊。”
刘邦说:“好得很。”于是派刘敬按照他自己提出的意见把十万多的人口迁到了关中。
司马迁: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
班固:高祖以征伐定天下,而缙绅之徒聘其知辩,并成大业。语曰:“廊庙之枝材一木之材,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信哉!刘敬脱挽辂而建金城之安。叔孙通舍枹鼓而立一王之仪,遇其时也。郦生自匿监门。待主然后出,犹不免鼎镬。朱建始名廉直,既距辟阳,不终其节,亦以丧身。陆贾位止大夫,致仕诸吕,不受忧责,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强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
但是从娄敬的言行而言,他的计谋尤其是对匈奴和亲方面,缺乏远见。而且,迁关东富户豪强以充实关中,可是始皇帝就开始实行的国策。
娄敬在匈奴人问题方面,虽然得到了刘邦采取相应的计策。但是先不说娄敬此人到底有没有异心。光是这么一点,就可以看得出娄敬此人非智计高远之辈:
“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奴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样,生子必为太子,接替单于。”
这么一句话。暴露了汉朝自身的虚弱同时,也让人讽刺的是娄敬此人太过于想当然。
尤其是汉室宗女还真的没有什么人成为阏氏,她们所生的孩子甚至有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存在过,都是一个问题,更加不要说这些宗女的孩子会继任为单于。
娄敬是将他自己的思路想的太过理所当然,还是说娄敬此人当冒顿笨蛋了?
很明显,冒顿不是笨蛋。因为他的下一位单于,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
……
再者,娄敬还真的没有想到,和亲的陪嫁人员当中,有一部分人确确实实的将匈奴人的科技水平系统性的提高好几个层次。
要是娄敬知道了这一点,他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建议?
借鉴文成公主和亲的相应描述:
随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劳动人民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大大提高了产量。公主带的水磨,深受劳动人民欢迎,公主和她的侍女,还把纺织、刺绣技术传授给吐蕃妇女。
由此可见,当其时汉匈和亲之际的对于匈奴人的相应科技实力提高可真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这些提升是有系统性的。
与这样的情况相对的是,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汉奸的汉朝太监中行说,就是在这一种背景出现的。
在《史记卷百一十?匈奴列传第五十》当中有关于中行说的相应描述:
老上稽粥单于初立,文帝复遣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翁主。说不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爱幸之。后老上单于死,子军臣单于立,而中行说复事之。
初,匈奴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曰:“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课其人众畜物。
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遗物及言语云云。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汉使或言曰:“匈奴俗贱老。”中行说穷汉使曰:“而汉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老亲岂有不自脱温厚肥美以赍送饮食行戍乎?”汉使曰:“然。”中行说曰:“匈奴明以战攻为事,其老弱不能斗,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卫,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轻老也?”汉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中行说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故其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其约束轻,易行也。君臣简易,一国之政犹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今中国虽详不取其父兄之妻,亲属益疏则相杀,至乃易姓,皆从此类。且礼义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极,生力必屈。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於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而占占占,冠固何当?”自是之后,汉使欲辩论者,中行说辄曰:“汉使无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为言乎?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
由此可见,和亲给予汉朝带来的,更多是一个难以言喻的祸患。毕竟若非实行和亲国策,恐怕汉武帝时期面对的匈奴,实力绝对不会需要大汉帝国需要以两败俱伤的付出来进行对抗。
可以说,汉朝前期的和亲政策,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
当然无独有偶,唐朝时期的相应和亲弊端,比如说吐蕃在得到了和亲带来的先进技术之后,给唐朝带来的军事上惨败:
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十八羁縻州,又联合于阗(今新疆和田)攻陷龟兹(今新疆库车)的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朝被迫罢龟兹、于阗、焉耆(今新疆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四镇;此前数年,吐蕃已攻灭吐谷浑,占有其地。唐高宗任命阿史那忠为西域行军大总管,出征西域;任命薛仁贵为逻娑(今西藏拉萨)道行军大总管,进攻吐蕃并援送吐谷浑还故地。此役,唐军出动5余万人,欲长驱直入,一举击败吐蕃。唐军进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后,薛仁贵以路险带辎重行军不便,率先头部队轻装前进,在积石河口击退吐蕃军,驻军乌海(今青海兴海西南)等待唐军主力到达。唐军主力未能轻装前进,行动迟缓,未至乌海即遭20万吐蕃军的袭击,大败退走,辎重也全部丢失。薛仁贵退守大非川。吐蕃相论钦陵率大军40余万进攻唐军。唐军伤亡殆尽,薛仁贵被迫与吐蕃约和退军。
这就是著名的大非川之战,若非吐蕃当其时已经融合了不少唐朝的先进技术,国力有长足的提升,恐怕薛仁贵也不会输得这么惨。
毕竟吐蕃当其时能够动用四十万大军,同样也是国力有了长足提升的最直接表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大家可以好好的看书,但是要注意研究休息哦,我们的网站更新最快最好,免费无弹窗广告,热血小说网:,百度xieyixs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