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买水
今日是他们搬上山的第七天,那些感染轻的人吃了药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现在山上的水也没有问题,慢慢的吃药排毒加上调理,即使是最开始感染病情最重的人,也已经止住了呕吐腹泻,可以开始进食了。
看着九里红基地的人一个个少起来,九里鲜的屋子慢慢变得拥挤,大家的心里的乌云也开始散去。
“白白啊,”村长和阿庆叔、新根婶子他们找到白白,说起了自己的担忧,“这瘟疫,看来我们是熬过去了。只是,东荡漾的水不能再用了,这该怎么办啊?”
虽然绿冠鹫的毒和蘑菇混合才会引起中毒,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跟别的就不会相克啊。人心惶惶的,谁都不敢再用东荡漾的水了,不论是吃喝还是生产。
“大叔,你们再等等,我已经在想办法了。”白白抬头说了句就又低下头去盯着眼前的两个大罐子。
“这是什么?”阿庆叔走上前,他看到在高处的大罐子里不停有水在滴下来。
“叔,这是我自制的过滤器,就是把水里的杂质过滤掉,但是我还不确定能不能把绿冠鹫的毒性去掉。”
若绿冠鹫的毒素是物理性质的,比如说是小颗粒的、粉末状的,那么经过她的这个过滤器,多少应该能被吸附掉一些。
虽然大家不太听得懂白白说的东西,但是看她这么专注认真,也就不打扰了。他们也只能靠她了。总不能制几百几千斤的解药,丢到水里解毒啊。虽然说,东荡漾的水是活的,时间久了,毒素总会散去,但是这也要时间。至于需要多久,大家也不清楚。总不至于这期间都要挤在这山上吧?
村长他们心里清楚,瘟疫爆发的困难期,大家不能忍也会忍耐。一旦瘟疫好了,村子里封禁解除了,若是谁还不能用的话,肯定会有不少人搬走的。那时候,九里山村就真的会变成一个死村空村了。
这是大家都不想见到的。
“白白啊,那你先忙着,要我们做什么,你就吩咐啊!”
村长他们离开后,白白把二十等人喊过来。
“让你们抓的鸟呢?”
“在头儿的屋子里。”
“我们走!”白白拿起水便走出门,走了两步发现二十他们都没跟上来,“怎么了?”
二十、二十二还有一另一个护卫互相望望,都挣扎着没有开口。最终还是二十站了出来:“嫂子,你还帮他们做什么?”明明他们那么对你。
白白一听回过味来,他们是在替自己鸣不平。她走回去,温和笑笑:“我只是为那些在乎我的人,做一些他们在乎的事。不论是谁受益,我只是为了自己的追求。”
说完她转过身又补充了一句,“不过那些欺我辱我者,总也得让他们尝点教训。”
二十他们一听,眼睛一亮,看来嫂子心里已经有了成算了。他们旋即跟了上去。
过滤装置的结果是喜人的,过滤了两遍的水喂了那些事先吃了蘑菇粉的小鸟后,六只小鸟,只有一只的状态有些不好,但是没有暴毙,也没有出现其他异常。看来绿冠鹫的毒素是可以被反复的过滤给基本清除的。
而且水到底是在流动的,时间一长,毒素会越来越少的。
“嫂子,我们还没查出在水中下毒的人,他们会不会再下毒?”
白白摇摇头:“应该不会,这次的事情是针对我的,一次不成,再用就没用了。”
“那下次他们又故技重施怎么办?”
“呵呵,这次的影响还没完全结束呢!”白白摸着小鸟的头轻笑到,“等村里的事安排好,我们还有一场仗要打。”
“啊?”
白白不再多说,带着二十回去了九里鲜。
“白白,你来啦……”
“成大人!”
“成,大人……”
这是瘟疫得到解决后第一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通过几位大夫的话,他们已经知道这次能顺利研制出瘟疫的解药,也是多亏了她。
白白微笑点头,也不说话,径直走到了村长他们面前:“村长伯伯,您喊上几位叔,我们小楼上说话。”
主楼的二楼是几位大夫的驻地。
“村长伯伯,董御医,我做了一种过滤的装置,可以净化水。净化后的水若是再和蘑菇同食,应该最多也就引起一些不适。若是不和蘑菇这类东西同食,影响就几乎没有了。”
“可在活体上试验过?”董御医还是比较谨慎。
“嗯,在小鸟身上试验过。若不是有足够的把握,我也不敢提出来。”白白对董御医还是很尊重的,“不过还是想董御医帮忙再看看,若是再保险点,就在专门饮用的水里加一些解药。”
“嗯,这个倒是可行。只是最后饮用的水加解药,只要多一些时间,就能制出来。”董御医捋着胡须点头说道。
“那好,村长伯伯,我把这种过滤装置的方法教给你们。”白白拿出画好的图纸,“其实这种装置不难。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千层布和碳粉。”
“找织得非常密的棉布,多叠几层,每两层中间铺一层碳粉。让水经过这样一层层的过滤,就能得到干净的水了。”
白白把原理跟他们解释了一遍后,他们发现确实很简单。但是是有人想出来、解释给他们听,他们会觉得简单。但是若是叫他们想,却又想不出来的那种。
他们不禁佩服,她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想法。
“不过,”白白抬头看着站在她面前的宋大叔、村长、阿庆叔、新根叔,强硬的说道,“这次的东西,你们只能在小部分人中流传,或者就做几个。其他那些人只能买水用!”
“啊?”村长他们没想到白白竟然提出这样的要求,“买水?”他们还从没想过,水还要用买的。
白白却完全不以为然,知识和智慧不用钱买的吗?那才是真正的财富,甚至是连钱都买不到的东西。她没有规定价格已经算是看在乡里乡亲的面子上了,那些忘恩负义之人,不给点深刻的教训,他们不会长记性。也算是替自己出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