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章 烂账
两人这时所说,不过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情。其实就是退婚之事。
但是因为两家情况不同,退婚就也成为了一桩不同寻常的事情。
王风可谓是煞费苦心。
扈三娘到了此时,也只得狠一狠心,咬一咬牙,听从王风的安排。
她本身和王风,已经有了夫妻之实。这个时候,又是天天见面,被王风多方劝说,早已对祝家庄变心。
这时还想让她嫁到祝家庄去,已经是难如登天。
当下两人谈妥此事,不及多做停留。王风又是和扈三娘离别了。
扈三娘那边,当真就照着王风的说法,回绝了扈家庄。
“祝家庄现在麻烦事情不断,恐怕不宜进行婚嫁之事。若是要永结同心,祝家还需将这些麻烦事情,先行解决了为好。”
这回复让祝家的人大为错愕,就是扈太公,这时也是觉察出了有些不妙。
女儿原本是祝家庄的人,何以这回对祝家庄的事,会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
而现在,她又是一下将祝家的婚期,给推辞掉了,这事里面有猫腻啊!
但三娘何以至此?扈太公是细细思量,终于是浩然长叹,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
他是有些猜出了此中原由。
只是事已至此,他还能怎么办?
扈三娘把她该办的不该办的事情,都是办了,而他,该办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做。
如果他早些出面,干预祝、李两家的事情,那不就不会有现在的这些事情了吗?
如今说什么都晚了,他一开始就错了,如今只能继续错下去。扈太公横了横心,真的也就放任这件事情,让扈三娘去主持,他是什么都不管了。
扈家的人得了扈三娘的回复,可以说是大怒。扈三娘这是什么表态?这不就是反悔、赖婚吗?简直是岂有此理。
然而此时,他们又不敢对扈家庄怎样。李家庄那边这时还对他们觊觎得紧呢!他们这时若是要对扈家庄发难,那就是同时要对扈、李两家用兵。这可是祝家庄支撑不起的事情。
因此,祝家庄对此愤怒是愤怒,可是却又不敢如何,只能是一口苦酒往下吞,打落门牙往里咽。
祝家庄在扈家庄那里失了锐气,李应认为这是一个发兵攻打祝家庄的机会,因此他是第二次出兵了。
祝家庄仓促应战,两方各有损伤。
祝家庄不胜其烦,忽然想起扈三娘的话,于是将陈家沟的土地,让给了李家庄,然后再派人向扈家庄催亲。
但是扈家庄再次拒绝了祝家庄的催促,理由是祝家庄连祖宗基业,都是保持不住,又岂能期望他们家的女儿。嫁到祝家庄来呢?
祝家庄是因为听到扈三娘的话,打算先平息了和李家庄的纷争,然后娶了扈三娘,在和李家庄做道理。
但是谁知道扈家庄却是又除了这样的状况呢?这下祝家庄可谓是人才两失,祝家庄简直要郁闷至死。
糟糕的是李家庄看祝家庄显露出了弱势,他是得寸进尺,再次是出兵攻打祝家庄。
既然争斗能解决问题,那他们又何必停手?
这一次的目的,李家庄干脆直接要求祝家庄出让梁山泊水税的收取权了。
既然祝家庄在扈家庄和他们李家庄手上都吃了瘪,这个时候,他们不对李家庄踩一脚,李应觉得都对不起眼前的这个大好时机。
而扈家庄、李家庄这样子咄咄逼人,祝家庄也是忍无可忍,奋而和李应的人马,展开了大战。
李应的人马因为上次在祝家庄身上,占了便宜,这时正是士气正旺,因此在与祝家庄的争斗中,他们竟然是稍稍地占了一些上风。几场大型争斗下来,祝家庄竟然是蒙受了重大的损失。
感觉到如此对垒下去,祝家庄形势极为不利,万般无奈之下,祝家庄接受了李应的城下之盟,答应将梁山泊的收税权,转让给李家庄。
李应在高兴之余,暂且退了回去。
几番争斗的结果,李家庄既拿到了祝家庄陈家沟的土地,还拿到了祝家庄梁山泊的八百里水面的渔税权。
这样的好处,让李家庄是喜笑颜开。祝家庄这么多年来在三家中建立起来的威望,到此是荡然无存。
不过李应显然还是大意了,得到了梁山泊水面的渔税收税权,他就以为自己大功告成了,但是祝家庄吃了这样的大亏,他们又岂会善罢甘休?
在出让了梁山泊水面收税权之后的第二天,祝家庄就派人突袭了李家庄。暂时的让步,不过是祝家庄的一条计策。
李家庄既然能用武力,逼迫祝家庄拱手让出梁山泊水面的渔税收税权,祝家庄岂是又不能用武力将之收回呢?
关键的问题是,他们两方的力量,谁强谁弱?争斗起来之后,谁先承受不住。
这问题搞清楚了,渔税的归属权,最后就属于谁了。
李家庄一时轻敌慢御,给了祝家庄可趁之机,趁着李家庄防守松懈的当儿,祝家庄庄兵攻进李家庄,大肆杀戮破坏。李家庄是损失惨重。
李应吃了这个闷亏,岂肯与祝家庄善罢甘休,重整旗鼓之后,他是又杀了回来。
两方此后是互有攻伐,但李应的梁山泊水面的渔税收税权,终于还是并没有退还给祝家庄去。
祝家庄此时是抛除了一切幻想,其它的一切都可失去,祝家庄的威望不能够失去,被李家庄这样无端的摆了一道,不收回梁山泊的渔税收税权,他们祝家庄以后又要怎么立足呢?
所以李应不交出梁山泊水面的渔税收税权,祝家庄也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两家从此就是争执不断。
地方上官员看到两个大户庄上,展开了这么一番争斗,实在是对地方上影响不好,扰乱了地方上安定平稳的局面,也是多次出面调停。
但是地方上的事,有时为一条山界水面,都是能够造成两个村庄之间的百年大仇,祝、李两家又都是要面子的人,官府的调停,哪里是那么容易收到效果的呢?
最多是阳奉阴违,当年对官府唯唯诺诺,后面依然故我,该打还是得打。
官府对这种民间争斗,向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两家都是大户,官府也是不好如何处置。
如果稍一处理不当,激起更大的民变,则这对他们官府的官声,恐怕是更为不利。
因此,这事官府也只有放手,让他们两家去自行解决。
ps: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请大家到起点中文网来,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