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0021章 龙泉三尺书千卷 - 寒门望族 - 宁小钗

第0021章 龙泉三尺书千卷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沈侃从二房溜出来后,第一时间以舟车劳顿和夜不归宿受了训斥为由,向四叔告了二天假。

睡了整整一天,第二天一早,因他的院子里一直没有真正的书房,这些日子时常见识读书人的一方小天地,非常羡慕。

闲来无事,遂亲自动手收拾了起来。

因地制宜,先腾出来一间厢房,窗户外放了六盆腊梅,四盆天竹,窗台上摆了一盆带山石的盆栽,以示芸窗之意。

面向窗户放了一张黑檀木的书桌,搁好徽州出产的文房四宝。左侧一列红木打造的书架,其中三架放上不多的书籍,预留将来用四书五经填满,还留出一架另外放了茶具、古玩、宣德炉之类。

右边不知该放什么好,沈侃琢磨了半天,跑去找沈沛文要了一具造型古朴的琴桌,又把一张据说是祖传,实则闲置已久的古琴摆在上面。

靠着墙壁放了一张红木卧榻,墙壁上挂了一轴仿唐伯虎的山水画,旁边一首他最喜欢的桃花庵诗。

其实当日船娘所说的唐伯虎春画,沈侃屋子里有整整一本呢,人物画的那叫一个逼真,也不怪苏州人并不怎么尊敬他,几乎没什么本地人家愿意悬挂唐伯虎的字画。

沈侃却不在乎,不过还是将以前的沈侃偷偷收集的那些见不得光的闲书画本,全都塞在书桌最下一层的抽屉里,用把暗锁锁上了。

足足忙了一天,总算布置的差不多了,累得采冬腰酸背痛,跑回房中休息去了。

其实沈侃对自己的书房连带院子的格局都不满意,可惜暂时没能耐修建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屋。

日方正午,阳光斜照在半开的窗户上,几株腊梅开得正盛。沈侃用宜兴茶壶泡了一壶绿茶,倒在墨绿的玉杯里,清香四溢,对着窗户坐下。

虽然隔着一堵高墙,也能想象到远处的洞庭湖波光粼粼,他一个人自言自语:“如此良辰,岂能无酒无诗?”

酒没有,诗呢以往就会胡诌几句,加上身处环境的熏陶,一时兴致来了,也想附庸附庸风雅。

于是乎翻出来一张宣纸,往砚台上添了些清水,磨了半天,提着笔哼哼唧唧了半天,出了一会儿神。

如今已经不能再作打油诗了,少不得要讲究平平仄仄,第一句倒是好说,随便你怎么编,但是第二句得顺着第一句的韵脚,第三句起码需要承上启下,还要和第四句作对工整。

提着笔冥思苦想,沈侃默默的放下了笔,默默的走出书房,空留下那一张雪白的宣纸。

沈侃不是半途而废之人,写诗与写文章一样,写不出来,那咱就出去触触景生生情。

不知不觉走出了沈宅,远处的岸边栽满了果树,虽是严冬,树叶子依然绿油油的。长提很宽,有的绿树因天气染上了残缺,加之地上半黄的枯草,令他想起此时北方的万里萧瑟。

洞庭湖距离沈家村大约二里之遥,不远处的人工运河一眼望不到头,今日没有多大的波浪,三三两两挂帆的小船,在水上慢慢地走着。

低矮的青山上飘出几座庙宇的飞檐,能看到一座不知多少年的小白塔,蓝天白云,冬日里也是互相映衬,风景如画。

沈侃走到高处,往洞庭湖远眺,一艘渡船正靠了义渡口,一群百姓陆续地走上岸来。

看着好像是一群乡下人,其中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孩,远远望去很是出众,身段高挑。两只黑漆漆的秀气眼眸,身上穿了一件蓝底白菊花的褂子,绣了花的粗布裤子。

额头梳着流海,一条长长的辫子扎了一大截红绒绳,根底托了嫩黄色的穗子。

即使一副乡下打扮,在沈侃眼里却是那么的时尚,小姑娘干干净净的,非常漂亮。

她手里拿着一支长长的白梅,随着位老太太的后面,脚步轻盈的走着。

沈侃目不转睛的看着她,赏心悦目。似乎对方也看到了他,瞥了一眼即低下了头,等走远了,忍不住连连回过头来。

这不禁令沈侃开始胡思乱想,心想父母十有八九会给他张罗一门京官家的小姐,或者哪个监生的书香闺女,容貌如何还在其次,就怕一身的京城市侩性子,嫌贫爱富,爱慕虚荣,争强好胜,那我宁可娶这样的一位气质纯净的苏州乡下姑娘,也胜过所谓的名门闺秀,公主郡主之类。

情不自禁的往前走了几步,突然那老太太一回头,远远打量了他一眼。沈侃马上停住脚,回过神来,自己这是要干什么?遂哑然失笑的转身回了家。

整整一天,沈侃不是在外宅四处徘徊,就是在花园里站着发愣,他的举动正巧被沈嘉猷看在眼里。

“这孩子今日怎么呆头呆脑?有些可疑。”

沈嘉猷夫妇为了对三弟夫妇交代,处处留意侄儿的一举一动,生怕他读书不成,沾染上什么坏习气。

是以沈嘉猷没有惊动任何人,悄悄地走到院子里,发现厢房似乎改成了书房。

进了书房,看了一圈,他未免点了点头,书房收拾的虽普通但也一点不俗气。

信步走到书桌前,低头一看,砚池半盖着,羊毫也未插回笔架,一张宣纸,上面写了几行字。

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一首刚作完的诗,沈嘉猷笑道:“这孩子近日泉下名士的脾气,倒也十足。”

深宅未必没奇阡,倩影风帆落窗前。

龙泉三尺书千卷,能否连城绿到天。

“幼稚,幼稚。”沈嘉猷连连摇头,随手抽开第一个抽屉,里面有一本虎皮封面的手抄本,上面三个字。

“瀛山集?”

仔细想了想应该没听说过,是谁所做的书呢?翻开书皮一看,一行小字注得很清楚,乃是吴兴沈氏沈道古著。

沈嘉猷不由得“噗嗤”一声,摇头失笑道:“这简直就是笑话。”

村里的蒙学馆,沈侃站在门外静静听着里面的诵读声。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此乃时下非常流行的道家儿童启蒙书之读书篇,对于正统的书香门第自然对其不屑一顾,但是对于穷家儿郎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总之是一本寒门读书人创作的,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和谚语,确实是非常好的启蒙书。

“老五,你在做什么?”

沈侃一回头,见四叔沈嘉绩走了过来,说道:“无事出来走走,院子里怪闷的。”

“那随我去应酬应酬。”

“何事?”

“眼看过年,村里的李总甲要过来走走。”

明代以一百一十户人家为一里,设里长,一里又细分十甲,总甲与里长平职,主要管治安。

总甲的称呼源自宋代,到了明代,不管是赋役制度还是治安系统乃至商税机构都设有总甲一职,大概相当于村镇的民兵武装部长。

沈嘉绩一边说一边径自往前走去,沈侃只好跟着。

村东头有个土地庙,除了供奉土地公与观音、灶王爷的三间殿宇外,另有十几间的空房子,预备有个火灾水灾或收容难民等。因此村里一般的公事,大多来土地庙里共同商议。

庙里住着一个大和尚和两个小和尚,沈侃跟着沈嘉绩在庙前汇合各家人,七八个人一起进殿先上了香。

沈嘉绩在村里的威望极高,几乎相当于村长,对着过来见礼的大和尚说道:“酒肉和尚,你好歹也该将供奉的香火点勤些,受了村里的孝敬,也要给我们祈福消灾啊。”

指了指悬在上方的琉璃盏,沈嘉绩又说道:“大家都瞧瞧,只剩下了半盏油。冬至我还巴巴派人送来了五十斤油,合着都被你师徒三人白白炒菜吃了?”

“沈爷又来了,小僧哪敢呢?”大和尚笑嘻嘻的,“那油不是第二日一早转送给了白衣庵吗,近日收养的孤儿多,什么都缺,不信派个人去一问便知。”

沈嘉绩笑道:“十有八九那些姑子都是你的相好,不然你干嘛成天惦记着她们?”

“又说笑了。”大和尚很是无奈。

站在一边的沈侃静静听着,四叔的才华据说不亚于父亲,当年也是满口之乎者也之人。

大和尚请他们在屋里坐下,亲自拿了一把茶壶倒茶。沈嘉绩请年纪最长的顾家老爷坐在首位,他坐在下首,沈侃站在其身后。

顾家老爷今年六十岁了,精神矍铄,先开口说道:“今年的庙里供奉,上元灯节,我们村里各户须出多少银子?”

坐在他对面的周廉嗅了嗅茶水的味道,又放了下去,说道:“不急,等我亲家来了再说。”

沈家村三大姓,沈、顾、周,这位周廉论辈分乃是沈家大太太周氏的堂弟,而顾家老爷则是沈侃祖母的族中侄儿一辈。

顾家老爷说道:“那就等等。正好今年我打算修修宅子,老太爷是请不动了。老四你也是有大学问的,过来替我谋划谋划,我以五十金酬谢如何?不叫你白出力。”

五十金就是五十两银子,现在的沈侃不会搞错了。

“这可非我所长,你还是另请高人吧。”沈嘉绩笑了笑。

“请我好了。”沈侃主动毛遂自荐。

“木哥儿你还会修园子?”顾家老爷很惊讶。

打小沈侃就跟着沈嘉绩跑前跑后,大家都熟,兼且他小小年纪做事一向还算稳妥,所以在沈家村也算一号人物。

“我有一个绝技就是建造园亭,以往没有施展的机会。不过五十两太少了,请我至少得这个数。”沈侃边说边伸出了十个手指头。

“别听他吹牛,耍你呢。”沈嘉绩笑骂。

周廉也笑道:“小五你赌输了缺钱吧?修园子在咱苏南可不是小事,没有几十年的造诣能行?看看你的年纪,连盖房子都没见识过几次吧?”

屋里哄笑四起。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