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半工半读
包拯说书院要培养木匠,李文业感到自己没了用武之地。
“咱们培养的木匠可不是简单地打造桌椅板凳的木匠,是建造巨大海船的木匠,至少能识字,看得懂图纸,会计算,然后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打造出最好的能远洋航行万里的海船。”包拯明白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巨大商业利益的驱动,同时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光凭口手相传的经验是造不出远洋海船的。
“这识字和算术我都懂,那图纸又是什么。”李文业发现总能在包拯这听到一些新词。
“图纸与平常所说的图样起相同的作用,但又有很大不同,它比图样更准确更详细,并且标有准确的尺寸,按照相应的比例绘制,只要懂得看图纸的人就可以按照图纸做出一模一样的东西来。这都是将来书院中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哪天我绘制一张让您先看看。”包报也曾看过古代的一些技术书籍,他简直对古人的绘图技术吐糟不能,只画个大致的外观也就罢了,还严重的变形,没有尺寸标不能注,谁也不知这东西的大小,偶而加上点儿文字说明也是:一炮打出去“糜烂数十里”这种不着边际的话。这给科学技术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你还会这些东西?”李文业越来越感觉选包拯做女婿是捡到宝了。
“这都是实用的东西,与那些工匠们接触的多了也就会想出来的,只不过许多文人放不下架子,不肯与工匠接触,更不屑于干这些对工匠有帮助,其实对国家有大益处的工作。不知您肯不肯屈尊教这些工匠识字?”包拯给李文业画了个套让他自己钻。
“臭小子,你先说文人放不下架子,又问老夫肯不肯,我要不肯就是摆臭架子了。我还能有什么臭架子,我连朝庭的高官都可以辞掉,早已是一介平民,一个山野村夫,架子早就没了,不过你要明白读书识字并不是简单的事,你想让那些木匠达到能看懂文字的水平并不容易。”李文业对文字的事还是很有经验的。
“这个我知道,那些老工匠只要他技术好就行了,我们要教的是一些挑出来的比较聪明的儿童,可以一边让他们跟木匠学手艺,一边在书院学识字,等他们学一段时间应该会有点儿效果,这就叫半工半读吧。”包拯也是被现实逼的没有办法,识字的文人是不会去干这些体力活的,不识字的工匠是做不出包拯想要的产品的,实在没有人才,只能从小培养。
“半工半读,这个主意好,如果不想去参加科举既学了手艺又能识字也挺好的。”李文业并不是一个愚腐的人,没有认为科举是唯一的正途,能够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这样的日子他认为也很好。
“那好,我就在饥民中招收一些儿童,由您教他们半天文化,再由师傅教他们半天手艺。如果需要我有时间再给他们讲讲课。”
“没问题,我有点儿事情做活动活动筋骨也是好的。只是你也说师傅不愿意将所有的手艺教给徒弟,那木匠师傅不用心教徒弟怎么办?”李文业想到了先前的话。
“这个好办,只要让师傅们享受到教书先生相同的待遇就行了,如果他们教的好就能长期教下去,不为今后的生活发愁,他们自然就不会留着自己的技术了。再加上相应的教出好学生的奖励他们自然会用心教了。”包拯知道利益驱动的巨大能量,有利可图的事自然会有人干。
“这个办法不错,只是老夫要是教的好是不是也有奖励。”李文业开心的和包拯开起了玩笑。
“有,当然有,到时我送您一张大大的奖状。”包拯见李文业开心,也轻松了很多,回想着后世的庆功会评先进发奖状的情景随口说道。
“奖状是什么?”李文业又被包拯的新词给说蒙了。
“奖状就是一张大纸,上面写上你为某件事做了贡献,特发这张纸以资鼓励,可以挂在墙上的那种东西。”包拯自己都有点儿不好意思,这好像是骗人的手段。
“好,这个好。做了什么贡献挂在墙上,来人一看就都知道了,肯定倍有面子,这个好,你以后要多发我几张奖状。”李文业却没觉得被骗,还感到这是一件光荣的事。
“那好,但我也不会乱发的,只有成绩突出才会发奖状的。”包拯没想到李文业还有这爱好,只有不容易得到的才会珍惜,所以包拯连张纸都不舍得多发了。
“那是当然,没有真正的贡献挂在那也是丢人。”李文业倒很要求上进。
“还有一件事希望您能答应。”包拯思考了一会儿才接着说道。
“什么事,只要我能办到的你尽管提。”李文业现在的心情很好。
“在饥民中在些女童,失去了亲人,我想找一个专门的院落派人照顾她们,使他们不至于流落街头,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让云清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教那些女童识字,将来也可以有一个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包拯这是想给那些在大街上打扫卫生的孩子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一个识字的女孩最终会成为一个识字的母亲,识字的母亲就会将自己的知识教给孩子,这对文化的普及是很有好处的。当年听《岳飞传》印象很深的就是岳母用树枝在地上教岳飞写字,这之后才有了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包拯真希望自己收留的这些孩子今后能教育出几个英雄来。
“你很有想法啊,让云清去教书,你们多见几次面,她对你也许会改变看法,不再提十万贯家财的事来故意难为你了。毕竟这开办书院是很耗费钱财的事。这是在作善事,云清一定会答应的。”李文业以为包拯是为了多和李云清接触,他也乐得为他们提供机会。
“您放心,十万贯钱是很好赚的,到时咱们的书院不但不会赔钱,而且还会赚钱的。”包拯充满信心的对李文业说道。
“好,真能那样就更好了。咱们的书院也要有个名号,你看书院起什么名字好?”年青人有信心有追求就好,李文业不再去想有关钱的事,而是开始关心起开办书院的具体事务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