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机构调整兼甩锅
军分区这次动的可不只有工、商两个方面。
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中最重要的人事部门,也来了次大地震,成立了劳动就业服务公司。全军分区所有人,包括关飞、张盛国、孙耀华等人的档案,全部都归入了劳动公司进行保管。
在劳服司的下属机构中,还包括了职业技校这类技能培训机构。
根据调整,劳服司对军分区每个人分职业、技能水平、就业期间工作情况评价反馈等信息进行造册,按不同分值先后排列。
所有用人单位,都是直接与劳服司联系,缴纳一定费用,提出自己的要求。由对方根据名册筛选出合乎条件的人,最后交由用人单位来选择。根据缴纳的费用不同,劳服司提供的名单可以是粗选出一大批人,也可能是精选出最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甚至可以由劳服司出面,去其他单位实行挖角。
用人单位、求职者提前私下联系,达成就职协议,也必须到劳服司走一趟程序,算作最高等级的定向要人,用人单位需支付相应费用。这是为了避免利益输送,用人单位领导安置自己亲属。如果真是求才若渴的对象,那么支付高额定向用人费用,想来也不会舍不得。
名单提交给用人单位以后,劳服司提供场地,安排双方面试,进行初步接触。其后的进一步面试,或者实际操作等则是在双方达成意向之后,到用人单位进行。但具体签订用工合同必须在劳服司进行,由劳服司提供监督和法律支持,保护处于弱势一方的求职者利益。
私下签订、不符合法规的用工合同均属于无效合同,一旦查证,不但无效,且会追究双方责任。
合同一份会保存在劳服司,作为后期追踪观察执行状况的依据。
这个工作因为过于浩大,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暂时做不到。但当电脑、网络等技术发展起来以后,就有一定的实施可能,可以通过固定表格问卷的方式,批量处理回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继而单独或是会同法律机构介入。
用工单位与求职者,也可随时就合同执行情况,向劳服司提出仲裁、调解申请。
求职者被用人单位退回,会被强制要求进入技术学校,强化原本技能,亦或是转行其他职业。初级职业,学习期间的支出,全部由政府免单。中级职业培训,政府与个人双方各自承担一半。高级以上实习成本较高的行业,属于为了上进的自我提高类型,则由个人全额自付,军分区可以对学习优异者发放奖学金,但不再承担培训期间的所有开支。
等待就业、暂时失业期间,求职者可以从劳服司每月领取一定金额的生活补助,但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参加技能培训。
军分区用这个手段,强迫未就业者进入学校学习,一方面是加强他们的谋生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不让他们无所事事而形成可能的自我封闭、与逆反心理、仇视社会等情况发生。暂时没工作,军分区可以养活他们,可是决不允许他们出现破坏社会的可能性。
反正没有工作的人,就全到学校去,活到老、学到老。
假设过于好逸恶劳,不想工作,那么为了活命就给我在学校待一辈子。天天被关在学校,被强制接触大量人群,身边有同伴,多少可以舒缓一下心理压力,减小极端情绪产生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由劳服司牵头,工矿企业集团、商业管理集团、各高校、技校抽调部分人手,共同组建了就业指导委员会,其上级管理部门归属于人大。
这个委员会的职责,是各方定期坐下来洽谈,由各用人单位叙述自己对某些岗位的需求。让教育部门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要,调整不同专业的招收名额、增强或是减少某些项目的教学资源,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就业指导委员会成立的同时,又成立了科研发展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的领导机构,与就业指导委员会不同,直属于军分区,由工矿企业、商业、银行、科研机构、高校等各方共同组成。
这个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产、学、研相结合,避免科研单位闭门造车,盲目研发。
工矿企业、商业机构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并投入部分研发资金,以要求科研单位进行定向研究,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生产线制造水平。而商业部门也可以对预计会得到市场认可的商业产品展开研究,视进度增加或是中断投入。
另一方面,科研部门也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展示给各个企业,帮助他们选择提高技术等级、劳动生产率的新技术。
这也是一个向用户、银行兜售研究课题,争取对方投入研发经费的平台。
不过世事无万全,能不能拉到经费,是不是在忽悠,目的是不是骗经费,除了明显违法的会被惩处,其他那就看各自的眼光了。
这就像是一个技术展示会、风投混合的交流平台。
如果投资者眼光好,选对了项目,研究出了成果,自然可以按照当初的协议取得生产销售权,亦或是部分专利,大赚特赚。要是投资失败……,嗯,从国外同类风投行业的情况来看,这才是主流。
总之,这就是给科研单位找的另一条出路,不至于完全依靠军分区投资,促进研究更加符合市场需要,加速技术转化速度。
工矿企业管理集团、商业管理集团、劳服司、就业指导委员会、科研发展委员会,短短的一个月内,先后出现了五个新的机构。
随着这些机构的成立,军分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开始了紧张地调整。各企业忙着向工矿企业管理集团报道,组建具体部门,重新理顺关系,调整生产计划,部分企业还出现了成规模的岗位变动。
而岗位转换,又需要劳服司出面协调。
同时各个企业又要跟其他单位一起,组建就业指导委员会、科研发展委员会,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这个月末,军分区又公开颁布了《关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管理办法》这份近乎引发地震的文件。
在这份文件中,正式承认了以前仅限于默许,但从未公开认可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性,认为它们是对计划经济的有力补充。表示由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灵活性,可以帮助弥补计划经济僵硬、反应迟缓的缺陷,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需要,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繁荣社会主义经济。
对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军分区对其与国营经济一样,一视同仁。
其用人也通过劳服司统一安排,产品研发等也都依照国营企业标准,组建行业协会后,加入就业指导委员会、科研发展委员会,理直气壮地提出他们的需求,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在税收上,文件规定起征点为三百元。
那些开杂货铺、香烟摊、卖报、餐饮店、服装店、理发店等的小个体户,只要月收入不超过三百元,就免征税收。
收入超过三百的,制定了七级二十四档税收比例。
从这个比例看得出,军分区很明显是大力扶持中、小个体经济,对他们很是宽容。月收入在五百元以下的个体经济,税收基本与国营企业持平甚至略低。但当月收入超过五百,其税负就逐渐高起来。
最高一档,月收入超过百万的大型私营企业,其税负竟然高达百分之五十!
这就是公然打压大型私营企业,避免财雄势大的财团出现,动摇军分区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基本政策。
不过这个标准也不是就定死了。
按照公告,军分区将以五年为一个审核年度,对税收的级别进行重新修正,以符合时代进步。保证大量填补计划经济空缺的私营经济能得到发展,却又不喧宾夺主,动摇国本。
为了保证税收征收的准确性,各私营经济都被指定在统一的批发市场进货,开制进货发票。征收采取自报原则,每月定期申报税额,由税收部门对照批发市场存底,计算行业利润率进行确认。不认可征收额度计算的私营业主,可以向人大提出仲裁,由法院最后判决。
发现私营业主瞒报、谎报营业收入,会对其警告并罚款。三次警告无效后,取缔其营业许可证,终身不得再从事个体及私营经营。
严重逃漏税的,还会被送去吃牢饭,甚至是吃枪子。
私营业主碰到税务人员敲诈,同样可以向人大提出控告,对其进行调查。一旦发现属实,一样要接受严厉惩处,视其金额、影响,对其处以停职、罚款、开除退回劳服司重新就业、逮捕、劳教,乃至服刑、枪毙。
在关飞制定的这个政治框架中,人大承担了面对人民群众第一线的工作,并且起着监督、仲裁,以至于提起告诉的作用。
就像薛珍跟孔令晨所说的那样,军分区下辖的人大机构,权力不可谓不大。
不过关飞一方面放开群众监督,增加群众参政议政的途径和权力,扩大民主范围,化解群众中可能存在的怨气。另一方便也收紧了手中缰绳,将军队和公安等暴力机构,纪律委员会、法院、政策规划制定、宣传等部门,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丝毫不放松。
并且在人大代表的参选名额上,也是严格统计各行业、阶层的数量,得出相应比例。
在这个名额中,部队代表天然占据百分之三十,另外普通群众占到了百分之六十六,行业精英、领导干部在其中只占百分之三点几——公平嘛,跟广大人民群众比起来,行业精英、领导什么的本来就是极少数,又不是刻意打压。
像食品卫生督查大队、城管、消防检查组等等一线跟群众打交道,绝对得罪人的部门,都被关飞甩给了人大——让群众跟群众打,政府站干岸就好,当双方鸡血糊面的时候,政府还可以出面调停,该打板子打板子——反正又不痛在自己身上,完全可以扮演黑脸包公角色,公正执法。
实在群众怨气太大了,就解散这批人,重新再选举人大代表好了。
而且为了巩固自己地位,关飞又派自己的警卫员李庆担任局长,成立了保卫局,负责防特、保卫、情报收集等工作。
与其他几个机构大张旗鼓不同,保卫局的成立悄无声息,除了张盛国、孙耀华、俞柏海、赵中华、周小山等几个最高层,以及少量有心人,军分区绝大多数干部群众都不知道已经多了这么一个部门。
保卫局下辖一个情报处、一个分析处、一个内控处(防敌特)、一个精锐警卫营、一个干部保卫处(所有军分区高级干部,包括关飞、张盛国等人的警卫员都由该部门提供)组成,共计一千人。
通过这一系列机构建立、人事调动,兼之军分区并不大,关飞有信心在生物副脑协助下,打造出一个科技进步、经济繁荣、人民安定的铁桶江山。等到未来军分区扩大,乃至真正实现解放全偭定的目标,他也有相信自己能把这个不大的国度,牢牢控制在掌心,为他更进一步的战略目标所服务。
站在公寓阳台上,关飞仰望夜空,点点繁星浩如烟海。
与这浩瀚无垠的宇宙比起来,这一个小球上的争夺实在无聊,可是没有又缺少臂助,不得不违着本意投身其中。
他手抚栏杆,轻声长叹。
不知何时,他才能再有机会,纵横于那星辰大海之中,如鲲鹏展翅一般,自由翱翔于亿万星河啊!
到那时,这个劳什子地盘,就算所有人双手恭恭敬敬奉献给他,都不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