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渐逝,玉兔初升十
(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大唐三帝传》更多支持!) 贞观二十年八月十六,萧良娣得产一子。太子李治甚喜,乃因其生于仲秋后日,便名为素节(素节的意思,是秋令时节,也有中秋佳节,或者是重阳佳节的意思。)。
太子妃闻之,立时愤慨已极,竟将承恩殿中其母柳氏所进之小佛像推砸至碎。且露出其内所含字纸——
原来上面写的,却是良娣萧氏生辰八字。而太子妃于家中之时,便颇笃信巫蛊之道。是故便以此法日咒良娣。
然所求不灵,便大怒推之。
贞观二十年八月十九。
依礼,出生已足三日的素节,当应洗儿礼。
是故,今日里,便是日常总守着太极宫中甘露殿,或是丽正殿诸事的太子李治,也是颇为欢喜地回到东宫后廷,入宜春宫,同庆之。
……
同一时刻。
东宫承恩殿中。
太子妃闻得宜春宫中阵阵乐响,乃叹道:
“好一个繁乐盛音……”
怜奴见主人如此,心中不忍,乃柔声劝道:
“娘娘勿忧。娘娘身体康健,自当得龙子。”
太子妃却摇首:
“便得身体再康健,不得殿下幸,何来龙子?”
乃至郁郁,又因乐音扰心,竟一忽而泣。
泣之良久,怜奴正劝而不得时,忽一时间,太子妃扶额叫痛,不多时便伏于凤榻之上,面色雪白,痛不可止。
怜奴素知太子妃尝有头风,乃急唤左右,召太医入内诊治。
……
片刻,消息便传与正在宜春宫,坐于萧良娣凤榻侧,抱儿为乐的太子李治知。
李治与萧良娣闻得太子妃头风发之,乃双双一怔。萧良娣便视太子。
李治淡淡道:
“既然如此,可着太医入内延治?”
“回殿下,已然请罢了。太医此刻,正在承恩殿。”太子近侍德安乃报。
李治便默默点头,又道:
“本宫当亲视为好。”
便欲起,然萧良娣立时扯住其衣袖,容色现出一片楚楚可怜。
李治乃轻拍其手道:
“她是正妃,本宫依礼当视。不必担忧。只待本宫看过她后,晚些再来看你与素节儿。”
萧良娣这才破忧为喜,含笑应声。
见李治走出内殿,一侧侍立之近侍玉凤急上前道:
“主人何故纵得殿下去看那承恩殿的?此一去,怕再不得转回宜春宫了!”
萧良娣却更替了一张冷静容色道:
“她究竟是正妃,本宫却是拦不得殿下。否则只会教殿下以为,本宫任性过意。不好。
横竖殿下爱极了素节,只要素节在,这宜春宫,殿下日后必然常至,不必担忧。”
玉凤这才无奈退下。
……
片刻之后,承恩殿中。
闻得太子驾至,卧于榻上,正饮药汤之太子妃便喜极而起,然却被太子止:
“爱妃不适,当歇着。”
太子妃见李治只离榻前三步远,却再不近前,心生黯然。然见他关切问询太医左右己身之症,又是颇为喜悦。
太子闻得太子妃已然无碍,便觉无趣,又不得一时走脱,索性在一侧坐下。
太子妃见状,便使眼色与身侧侍女怜奴,清得左右之后,才柔声道:
“殿下近日,身体可好了些?”
“日里总是好生养着,再不生什么病痛。”
李治无奈,只得应答。
太子妃闻言,便喜道:
“如此甚好……殿下毕竟一国之储,当保重身体才是。”
李治便颔首。
太子妃又道:
“说起来,妾这般头风却也是来得稀奇,莫名便头发痛不堪,当真不知究竟何故至此。”
李治乃道:
“但凡头风,多是多思多虑而起,爱妃不必多思不必多虑,自然平定。”
太子妃只觉李治此话言外有音,又不敢细思,便强笑道:
“可真是如此……只是便不思不虑,也终究不得根除。”
李治着实待得厌烦,又看着天光一时变暗,心念藏书阁中人。便随口道:
“本宫闻得曾有人向神明祝祷三日,绝症复生。且之前宫中亦有行此事可得之例,爱妃或可一试。”
太子妃闻之,正合心意,乃喜谢太子之赐语。
李治胡乱应了,便借口太子妃当寻良士入内乞神明降福之事,乃起身离之。
太子妃伏于榻上谢过李治。
出得宫来,李治乃密语近侍德安道:
“太子妃久病,必日日报与本宫处,你且设个法子,好歹解她一时之疾,以免烦扰。”
德安乃应,便道:
“丽正殿中前日得老神仙(孙思邈)进宁神药烛(就是掺了宁神药的蜡烛)一种,奴闻头风之事,乃因寝不安而生。可入之,使其安睡,则头风稍解。”
李治允。德安乃着人私中将太子妃王氏巫蛊祝祷之时所用之香烛易之。王氏是夜好眠,次日复醒后头风竟止,大喜。
自此对巫蛊之事,再深信不疑也。
是夜。
太极宫。
藏书阁外。
李治着银白绣金广袖,端坐于德安所奉圈椅之上,旁挑宫灯,与媚娘隔扉而弈。
棋行局半,李治突然笑道:
“媚娘可还记得,当年你我二人,可却也曾如今日一般呢!”
媚娘淡淡一笑,不语,只落一子再报步数。
李治知其不欲思前事,乃固行之。
又半晌,媚娘方道:
“今日洗儿礼,殿下依然还记得这藏书阁,媚娘感激不尽。然以后这般诸事,当小心为之。”
李治轻轻道:
“媚娘放心,本宫自有思虑——眼下你需担心的,却是你这棋步,眼瞧着便要被我吃了大龙。却依然不动么?”
媚娘却含笑,只专心弈棋。
如此往复,李治直至夜半方离藏书阁,再入东宫丽正殿寝。且自此每日,皆日里或与朝臣议事,或微伴东宫诸嫔,但一入夜戌时后,便或走明正大道,或经秘暗小门,入藏书阁与媚娘隔扉而会。
二人或谈诗饮酒,或弈棋对书,或讽古论今……
虽再不曾见得一面,却颇有灵犀相知之感。
如是此番,竟至十月二十八日太宗车驾归长安方止。
二十八,太宗归长安。是日,便手诏二旨,一夺萧瑀诸职,二诏长孙皇后十年大忌,着以太子李治入洛阳东都,修佛礼天以慰后灵。
李治受旨不得不发,心中只忧藏书阁中武媚娘。幸得媚娘姐妹,又是殿上人之充容徐惠好声劝慰,方得离京往东都而去。
且临行前,千万嘱托,道自己岁末之前必还,务必保得媚娘平安。
徐惠应。
李治入东都,乃一日三发密信入延嘉殿,以问媚娘安好。徐惠不厌其烦,皆为做答,李治甚慰。
然十一月初,太宗因幸灵州之事一去一还,冒寒而行,又车马疲顿,乃专欲保养,着诏除五品以上要事外,一切诸事,皆委于太子。
是故,李治竟一时烦劳,密信一日只得一封。又因东宫再生些末事端,后竟改为三日一书。
徐惠颇忧之,乃告与媚娘。
媚娘此时,已然心牵李治。虽知此事实不可强求,却仍柔肠寸断,思前顾后,百般不安。
徐惠知其心事,乃欲解其忧。
……
贞观二十年十二月初一夜。
大雪。
徐惠匆匆离了延嘉殿,去探媚娘。
不多时,便行至藏书阁前,乃轻叩其扉道:
“媚娘?你可睡下了?”
媚娘闻得徐惠声音,便欣喜起身披衣,开门,拉了徐惠入内道:
“这般夜了,又下着雪,你跑来做什么?”
徐惠也急忙令人关了门,这才抱着一怀冬衣含笑道:
“这藏书阁里,最忌灯火,只怕是寒凉得紧是。我便请准了陛下,多多与你备些冬衣好过冬。”
媚娘感激:
“说到底,还是你记着我。”
徐惠轻轻一笑:
“咱们姐妹,何出此言?”
一边说,一边便着文娘一件件取了冬衣来,与媚娘瞧。
媚娘眼见件件都是自己穿惯了的,徐惠又着意添了许多在内,当真是情暖于心,便含笑也去翻着。
然这一翻之下,一件大红罗衣,便掉了出来。
媚娘一怔,当时便与徐惠双双变了脸色。
看着媚娘颤抖着将这件红衣捧起,徐惠便转头责备文娘与六儿:
“你们怎么这般不长眼色,连这……这凤羽罗衣也带了出来?还不快收……”
“不……不必……”媚娘恍神,手中却只抚着那华丽的罗衣,轻轻道:
“倒也不必……
我在这里白日漫长,左右无事,正巧这罗衣送入……也好,想起来,舞艺倒也是生了许多。练练也好……
陛下不是说了么?
因今年幸灵州之事,皇后娘娘的大祭,便改在明年了……正巧,说不定到时还能用得上。” (我的小说《大唐三帝传》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