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湖州司马
李霖点头答应了下来,眼下李家确实需要一条船,和几个熟悉操船的人来给他们帮忙,今后一段时间他们会频繁的来往于南北两地,没有船肯定不方便,而且用自家的船,也更方便放心一些,这个沈万一家都是老实人,操船的手艺也着实不错,对于这水路也很熟悉,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沈万当天就给了李霖回话,说问过三个儿子之后,儿子也都觉得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愿意把船卖给李霖,以后给李家当帮工,甚至可以签一个长契,只要李家还愿意用他们,他们就愿意一直给李家做事。
李霖一听立即拍板,令李业来拟一个契书,把这条船买下来,并且雇下沈万父子六人,甚至连他闺女小丫也一起雇了下来,以后可以留在李霖身边伺候李霖,当然不是卖身奴,李霖不能随便占小丫的便宜,这是规矩。
于是当天李霖就和沈万把这件事给办了,并且注明以后如果李家在南方这边择地置业的话,给沈万安一个家,双方都按了手印,沈万这一路上跟李霖一行人打交道,知道李霖这几个富家子心底都不坏,不会骗他一家,也信得过李霖他们,就算是不识字,也很爽快的按了手印。
李霖当场就让李业给了沈万三十两银子,沈万连连摆手说用不了这么多,这船已经用了两年了,虽然还算是结实,也不能按照新船作价,最多只要二十五两银子就足够了。
到底沈万是老实人,这种便宜都不好意思占,让李霖他们颇有点惭愧,这时代的穷人,很多都十分诚实,宁可吃一点小亏,都不愿意轻易占人家的便宜,多好的人呀!
李霖笑道:“给你你就拿着吧!五贯钱对你来说不少,但是对本少来说,却算不得什么!你我有缘,也不要在乎这些了!”
沈万这才千恩万谢的收下了这些银子,老脸都笑开花了,赶紧招呼老婆和小丫去给李霖置办一些酒菜,请李霖他们好好吃一顿。
至于以后的工钱,李霖和沈万约定,他们一家六口,以后每年李家给他们开三贯钱,另外船上的吃喝用度,还有修船的钱,也算是李家的,不需要他们从工钱里面扣除,这又把沈万一家给感动的不轻。
他们一家人在水上漂一年下来,吃苦受累不说,一年到头能赚个两贯钱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还要刨去一些零花钱,算下来一辈子也赚不到一条船的钱,可是跟了李霖当雇工之后,一年就可以净赚三贯钱,平时吃穿用度李霖还担下来,这好事儿真是不容易遇上,用不了十年,他就可以又赚到买一条船的钱,这便宜在他看来,实在是赚大了。
于是沈家一家顿时都高兴的无以言表,赶紧去张罗着捕一些鲜鱼,来答谢李霖对他们的厚爱。
接下来的行程就简单多了,一路无话一直顺风顺水的驶到了湖州。
湖州在吴地也是一个大城,乃是江南的一座古城,有四万多户,近三四十万的人口,在这个时代的江南,绝对算是大城了。
而且这里造船业比较发达,在湖州北部大湖沿岸有大大小小的船寮一二十个,很多大湖一带的船只,就是在这里建造的,包括沈万的这条船,也是出自这里的一个船寮。
这时代南方因为人口不多,自然环境保持的还是相当好的,森林密布,水系发达,船寮可以很方便的就近获得木材,然后通过水系运往船寮,阴干之后解开造船。
故此湖州在江南的地位这个时代很是重要。
到了湖州,李霖便带着李业等人下船进了湖州城之中,湖州城说起来是江南的大城,但是比起徐州城的规模还是小了很多,不过这里却比较繁华,从余杭过来的行旅还有从北方前往余杭的行旅都会在这里停一下,于是这里就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经商的铺面很多足足占了三条街。
粗算一下在这里经商的商贾起码有一二百家之多,商品也林林总总比较齐全,上一次李春、李业南下,便把湖州当做了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在这里盘亘了一段时间。
李春、李业在这里找到了一家在湖州当地很有名望的大户人家,与其谈妥了一些买卖,这一次李霖率队南下,运送的货物之中,便有一部分是这家的订货,这次过来就是来这里交货。
而李春李业选择的这个合作者,便是当地很有势力的世家大户司马家。
这个司马家族在二百年前,就是江南湖州一带的大户,祖上在大陈朝烈祖立国的时候,投效了当朝皇族许氏,帮着许氏控制了湖州一带,并且家族的族人组织了一支水师为大陈朝控制江南吴地立下了大功,所以大陈立国之后,受封高官,家族也在湖州崛起。
这二百年来,司马家始终人才辈出,每一代人都有在朝为官之人,最差的也是六七品官,时不时还会出个五六品的官员,所以司马家在湖州,基本上算是一个郡望之家,就算是赶不上郡望之家,起码也相差不远。
司马家族人口有数千之多,不单单为官,也经营了很多产业,触角伸到了各行各业,在江南各地都有他们的生意往来,所以李春李业到了这里之后,便联络上了司马家,把神仙醉和青盐的样品给了他们。
司马家在湖州铺面的管事掌柜品尝过神仙醉,并且看过了青盐样品之后,第二日便找到客栈,同意了和李家合作,在湖州一带代-销神仙醉和李家的假冒但不伪劣的“青盐”,司马家还给李家出了一个很合适的价格,对李春李业二人很是客气。
司马家很有商业头脑,一眼便看出了这两样东西的价值,神仙醉是他们目前见过的最好的美酒,南方没有一种美酒可以与之相媲美,而且青盐这种东西在江南极为少见,价格高企不下,而且还没有货源。
别看江南并不缺盐,可是多都是一些粗糙的海盐,口感味道都远没法和青盐相比,有钱人家就是拿着钱,也买不到青盐,在徐州一斤青盐可卖到一贯钱的价钱,可是在江南这边,两贯一斤都有价无市。
李家带来的神仙醉五斤装的酒坛,一坛要价一贯半,在这边司马家有信心轻松卖到两贯以上,江南虽然人口不多,但是有钱人却并不少,这里土地便宜,而且物产丰富,湖州这边司马家已经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养蚕业,每年产出大量蚕丝,质量比起北方的蚕丝质量还好,有湖丝之称,所织就的丝绸锦缎也十分精美,丝毫不比北方的丝锦质量差。
现在南方养蚕业正在逐步发展起来,各家各户都习惯性的开始养蚕,产量年年都在提升,所以南方现在的有钱人还真就不少。
李霖当然知道,在周元所生活过的另一个位面上,历史走势和这个位面上很是相似,原来桑蚕业并非是南方的特产,北方才是原产地,但是因为不断的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经济文化不断南迁,才逐步导致桑蚕业重心南移,而且本身江南气候就适合发展桑蚕业,于是后来北方中原的桑蚕业逐步衰退,桑蚕业也成了江南的特产。
这时代目前为止,桑蚕业主要产地还是集中在江北,特别是中原一带,甚至远至鲁地,徐州一带桑蚕业也很发达,但是可以预见,当南方的桑蚕业发展起来之后,江南的蚕丝、丝绸质量和成本都会比北方占有更大优势,迟早北方的桑蚕业会被南方挤垮,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罢了。
其实用不了多久,当北方十王之乱开始之后,北方的桑蚕业和很多产业就开始衰落了下来,大批工匠南逃到了江南,江南各行各业都将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目前看来,南方的桑蚕业就已经开始蓄力了。
李霖觉得自己来的很是时候,刚还江南现在处于一种发展前的空窗期,早走半步有时候比早走一步更合适一些,李家现在来江南发展,可以说一点都不晚。
进了湖州城之后,在城门处李霖观察了一下这里笼罩着城池的气运,湖州城的护城气运整体上呈现出淡黄色,微微有一丝红色,这样的气运和徐州城的纯黄色略带青色的气运相差不少,但是也已经相当不错了。
毕竟徐州的人口比之湖州要超出湖州很多倍,仅仅是徐州城内的常住人口,就基本上有十几万,而整个湖州全部人口,也只有三十多万,城内常住人口也不过区区只有数万人,其中还有不少是外地行旅,能有这样的淡黄色气运在江南来说,已经是相当好了,像他途径的锡州城,现在还只是纯红色气运,稍稍泛出一些黄色,比起湖州又相差了不少。
在北方许多大县,护城气运就已经是纯红色了,甚至泛黄的也有不少,可见人口确确实实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气运,江南目前来说整体上气运还是有点差,这人气就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