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别山
朱元璋随着常遇春上大别山,两人一路相谈得非常愉快,常遇春越发觉得这个朱元璋不是普通人。
山路崎岖,他们至下而上,因为春天刚过,夏天渐来,周围草木生长十分旺盛,一片绿绿葱葱,让人心旷神怡。
山脚处皆是高大挺拔的杉木,生长十分茂盛,青翠可人。再前进一段则是郁郁葱葱的马尾松,枝干苍劲,遮阴避阳,轻松凉爽。树下则是各种野花,生机盎然,欣欣向荣,随风飘扬,让人眼花缭乱。
再往上,草木渐稀,奇石林立。往对面岩壁上看,景观迥异的峭壁间陡岩上一棵黄山孤松饱经风霜,傲世独立。
快到山腰处,一片浩瀚竹海映入眼帘,一阵清风拂过,竹海波浪微动,在阳光下,分外震撼人心。
再抬头,山峰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与蓝天骄阳相呼应,让人不敢直视,但又心生向往。
“遇春兄,山上果然好风光啊!”朱元璋被这美景所震撼,不禁感叹道。
“此山名为大别山。相传源自西汉史学大家司马迁在年少时游历今天下,见识过的诸多名山大川。当他登上了大别山主峰后,观赏了南北二侧的景色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常遇春向朱元璋自豪地解释道。
“大别山!此生不愧于这名字。”朱元璋也称赞道。
“元璋兄,如果你在这山上待上一年,估计舍不得下山咯。”常遇春见朱元璋陶醉的神情,爽朗一笑。
朱元璋转过头对着常遇春惊喜地说道:“还能更美?更动人心弦?”
“春天野花盛开,草木初生,松挺竹伸,百鸟齐鸣;仲夏林木葱郁,绿荫沉凝,凉风拂肌,几忘酷暑。秋至松竹纷落,枫叶如火,硕果累枝,百草含香。冬临风荡林海,雪压劲松,山色凝重,似露峥嵘。这是大别山四时之景。”常遇春闭上眼睛,回味道。
这时,林海微起波澜,疏影飘忽。
“遇春,有客人来?”从竹海走出一仙风道骨,发须皆白的老者。
“师傅,徒儿下山遇见元军抢劫残杀平民商队。心有不忍,便追上去为那些无辜惨死的百姓报仇!遇到这位朱兄弟,他一人独战九名元贼,豪气冲天!徒儿甚是佩服,就邀请他上山来痛饮一番。”常遇春回身俯身抱拳,向老者行礼。
“晚辈朱元璋,见过前辈!”朱元璋也刚赶忙抱拳行礼。
“朱元璋?”老者喃喃一念。
“朱小兄弟果然豪气过人!进林子坐坐吧。”老者微微一笑,邀请道。
只是他似乎已经意识到什么了,眼神有些飘忽。
“多谢老前辈!不知怎么尊称老前辈。”朱元璋继续抱拳问道。
“老夫姬一问。遇春,你好好招待朱小兄弟。老夫突然想起一事,先回屋了。”老者对着朱元璋一拱手,接着吩咐常遇春。
“好,师傅。我一定好好招待朱大哥。”常遇春答应道。
“老前辈有事,尽管去忙吧。”朱元璋也回礼说道。
夜晚时分,月明星稀,月光撒在竹林深处的一处竹屋院落中。
月下,两人正在畅快痛饮,交谈甚欢,只叹相逢恨晚。
这两人正是朱元璋和常遇春,朱元璋游历近千里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意气相投,志同道合的人。常遇春久居山林,不常出门,也十分乐意听朱元璋讲他游历的所见所想。
“我快到濠州城的时候,遇见一善良大方的老大娘,她不仅无偿给了我水喝,还送了我一些干粮。以前我总认为,这世道混乱,人心或许已经崩坏。但见到了大娘后,我才明白,乱世之中,也还是有一些坚持本***善待人的人的。不管他们曾经经历什么,他们都不会彻底迷失,做出那些道德沦丧的坏事的。”朱元璋回忆起那个叫“刘四月”的和蔼大娘。
“但后来我又在濠州城见到丐帮之中,那些人渣的所作所为!他们拐卖孤儿,再将他们弄成残疾,好派出乞讨能有个好收入。如果一天乞讨的钱数不够他们的定量,又动辄打骂!更有甚者,杀死孩童的亲生父母,再抢走他们的孩子!”朱元璋又想起庐州城那些丐帮匪徒,气得一拳头锤在石桌上。
“这世间还有这等事?如若让我见到,我必定一枪一个,一个不留!”常遇春闻言不大动肝火,狠狠地说。
“我借助世族的力量帮那群小乞丐重新获得自由,让我明白了。世族不全部都是欺凌弱小,残害百姓的人渣毒瘤。其中也有一些良心未泯的人,借助他们的力量,也不是不可。”朱元璋回忆起一个人,不禁微微一笑。
“小乞丐中有一个叫毛骧的小兄弟,他的一番话也让我明白了很多。现在这个世道,对付坏人我们比他们要狡猾更狠!这样才能保护那些善良的人不受他们迫害威胁!”朱元璋眼神阴骜,缓缓地说道。
“朱大哥说得不错,我也一直在这样做!来!朱大哥,当痛饮一碗!”常遇春也咧嘴一笑,举起酒碗。
“好!干!今晚,不醉不归!”朱元璋听到常遇春的话,深感酒逢知己,举碗对碰。
“我!朱元璋自当为天下百姓,开创一个能安居乐业,过得幸福美满的太平盛世!”已经醉了的朱元璋,爬上石桌,仰天对月大声说道。
“好!我常遇春也自当持枪为天下百姓扫出一片光明前途!朱大哥!千万别忘了要带上我!”常遇春说完趴倒在石桌上,喃喃道。
站在竹屋栏杆处的姬一问,看着这两个酒后狂言,志气冲天地年轻人,不禁欣慰地一笑。
他抬头看向天空,默然无语。看了一会,又开怀一笑,回屋去了。
第二天一早,一只翎羽华丽的飞鸟停在,趴在石桌上睡着的常遇春头上,仰头高唱。
常遇春被吵醒,抬头望见已经大亮,几朵浮云点缀的湛蓝色天空,伸了个懒腰。
听见动静的朱元璋也站起身,深呼一口气,与常遇春对视一笑。
“起来了啊,锅里有热粥,去吃吧。吃完我们去爬一爬山。”双腿盘膝坐在竹楼前一块大青石上的姬一问睁开眼,缓缓说道。
朱元璋和常遇春闻言,赶忙去洗漱,整理好衣衫。喝完粥,朝姬一问走来。
“师傅,我们准备好了。”常遇春俯身说道。
“好,那我们出发吧。”姬一问站起身,跃下青石,起身离开。
清晨的大别山,草木皆附有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剔透,水中世界色彩缤纷。
山腰以上云雾环绕,好似仙境。朱元璋三人在云雾中行走,并不言语,用心感受着这雾中仙境。
走出云雾,朝阳已快完全跃出天边,微微红光辐射大地,宣示着它的到来。
山顶布满了奇松怪石,惟妙惟肖,似是一群守卫山峰的豪侠武士,三人越过天然方阵。
登上山顶,往东北坡望去则是一片微微散发淡紫意味的花丛,生长着无数姿态各异,争奇斗艳的花朵。
四月初春夏交接之际,花儿都含苞欲放,漫山遍野洋溢着华贵之气,其赏心悦目之程度,举世罕见。
南面则是磅礴云海,覆盖上一层金黄的朝阳,金色的波浪翻滚起伏,震撼人心。
“这里就是白马尖了,与北方洛阳佛教祖源白马寺南北相望,对立。”姬一问站在山顶,缓缓开口道。
“果然是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朱元璋环顾四周,古人诚不欺我。
“此山不仅风景奇峻,秀美非凡,还有其他各重要的地方。”姬一问眯了眯眼,说道。
“请师傅,前辈指教!”朱元璋和常遇春抱拳问道。
“大别山脉,境地南属安庆路潜山县、太湖县,北属庐州路舒城县、六安县。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北上可进入中原腹地,南下能控制长江水系。实乃兵家必争之地。”姬一问环顾四方,一一说道。
“晚辈,徒儿受教了!”朱元璋和常遇春恍然大悟,俯身抱拳。
“朱元璋,你可真有救天下苍生之志?”姬一问突然大声问道。
朱元璋听见此言,单膝下跪,眼神坚毅,掷地有声道:“晚辈之心,不死不消!”
“那如何救!”姬一问再问。
“驱除鞑虏,复我中华!一统天下,结束战争!重塑民心,宣扬道德!改革吏治,铁腕反腐!轻徭薄赋,劝课农桑!让天下所有百姓过上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生活!”朱元璋一字一句,从胸腔肺腑说出。
“好!天下有你,有望!”姬一问看见朱元璋的样子,听到他说的话,开怀大笑。
他转身看向听得热血沸腾的常遇春,问道:“遇春,你可愿意跟着他建功立业!为天下百姓开创一个美好的的未来!”
“师傅,我愿意!”常遇春不假思索地说道,但说完又遗憾地看着师傅:“师傅,可是你怎么办?”
“常遇春,为师一生心血都教给你了,不是让你守在我身边的!去吧,去完成你的梦想,也是为师的梦想!”姬一问望着常遇春呵斥道。
“下山吧,若你们能成功!我姬一问,死而无憾!我再待一会。”姬一问转过身,挥手示意朱元璋和常遇春下山离开。
两人没有细想姬一问的“死而无憾”,沉重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决然离去。
为了他们自己,也为了他们师傅,为了天下百姓!不死不消!
姬一问看着远去的两人,弯下山,在山顶盘膝而坐,阳光照耀下。
宛如谪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