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哀兵不一定胜
裴元庆嗓子沙哑道:“李元霸,我换了一匹好马,这些年苦练龙头锤绝技,武功增加很多;正想找你再比试比试呢?”
李元霸眼中精光四射道:“好,好啊!这,这些年,我一直没有,碰到,碰到好的对手,正,正好;咱们,咱们现在就,就去比一比。”
李世民赶紧把他们劝住道:“元霸,裴将军远来疲惫,我已经让人摆下了接风宴,等吃过饭在比不迟。”
李元霸有些不乐意,不过也没有强求。李世民就邀请大家赴宴。大家落座以后,程知节黑着脸道:“秦王,不是哥哥倚老卖老,我说你两句,可别不爱听。”
李世民笑道:“能得五哥的教诲是我的荣幸,您但说无妨。”
“秦王,你这个每一次战斗都喜欢亲自勘察地形的毛病要改一改,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你还是一军的统帅。今天可有多危险,多亏了敬德拼命,加上裴行俨适逢其会才没有出事;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要了大家的性命。”
众将一听纷纷点头称是;屈突通和殷开山这两位老将,更是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誓死规劝。
李世民招架不住,把二人扶了起来,道:“众位好意,我已经知道;以后定要以此为鉴。
不过细细想来这第一仗赢得真神奇!如同梦幻一般,令人难以置信。要不是屈突通他们绑了敬德,我怎会带敬德和我一道同去?过去总是让陆冲等几个跟着。今日我必定要上山侦察,命中注定要遇到这一劫。
还有为何父皇的诏令不早不晚,偏偏就在今日一早到达呢?这一切无法解释,只有一种答案:这是天意使然。大难不死者,必有天命。
如果我注定要迎接天命,是不可能灭于偶然的。我多修仁德,所以天命总是庇佑我。
我投敬德以桃,敬德报我以李;回报得如此之快,真是天意啊,看来佛家的因果报应乃是真理。你种什么因,便结什么果。天下事莫不如此。
我将隐秘地牢记天命,爱惜天命,继续我多行仁义、推心置腹的道路,使天命不会因厌烦而抛弃我。
而王世充呢?他的运气总没咱们好,是因为他多行不义,被天命抛弃。这次他偷袭不成,反丢了近万精兵,现在大约正在宫中像老太婆那样拧眉头吧?”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也都十分兴奋,像是马上就要取胜了一样。
正如李世民说的,王世充偷袭不成,反蒙受了重大损失,第一次领教到了李世民的厉害。郑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挫伤。一口气堵在他的心口窝,一直咽不下去,回到宫中是大发雷霆。
王世充的内心充满了战败的耻辱,充满了对李世民的不服。他汲取了北邙山一战的教训,将精锐主力编为机动兵力,由亲信大将直接掌管,对队伍严加训练。
眼瞅着到了12月,洛阳城里的情况越发严重,每天都是数百人被冻饿而死。大郑的军队也因为粮食不够,战斗力直线下降。
郑国的大将像苍蝇一样嗡嗡嗡的吵个不停;王世充双目充血大吼一声:“不要吵了!你们在这嗡嗡嗡的吵来吵去,也是于事无补,也不能把敌人吵走。”
众将赶紧躬身低头,做出一副请圣上决断的模样。
王世充紧咬着牙关道:“俗话说,哀兵必胜!我们现在就是一旅哀兵。想当年李密那么猖獗,我们连战连败,和现在一样也是哀军。
可就是这个哀军打败了李密;让我们尽占中原之地,和窦建德,李渊有了对峙的实力。今天我们还是要仗着这旅哀军,大败李世民,重新夺回我们的地盘。
我决定明天亲自带队突袭李渊的军队,大家务必奋勇争先,争取一举打破敌人的包围。”
众将面面相觑,不过不敢不从,赶紧躬身领命。
第二天天空弥漫着薄薄的雾气,王世充带领两万大军悄悄地度过了冰封的洛水,来到了李世民的军营外面。
连续两三个月未打一仗,让唐军不免有些松懈;很多人贪恋暖和的被窝,还没有起来;郑军就已经来到了门口。
行台左仆射屈突通今天心中有些不安;经验告诉这位已经64岁有着40多年从军经验的老将,事出反常必有妖!他率卫队到各军营巡视,在途中突然和王世充前来偷袭大唐军营的队伍相遇。
这时天色刚亮,外面又是雾蒙蒙的,屈突通发现敌人时,双方已经很近了,他被打得措手不及,急忙率卫队躲进附近的军营抵抗,并鸣金示警。
王世充的队伍有备而来,鳌鱼王子和单雄信为先锋,二人杀散人群,砸开了即将关闭的营门;紧跟着冲进了军营,军营顿时岌岌可危,眼看便要被攻破。
锣声一响唐营一阵大乱,各军的反应速度就分出了就别。唐军虽然精锐,可是也只有玄甲军能够赶上大魔国的集合速度。
李世民得到报信后,急忙率领玄甲军赶来救援,程知节也带人从后面冲杀过来。
敌人的行动速度是如此之快,几乎令王世充无法作出反应,他的军队还没有全部进入军营,便直接被拦腰冲断。营中的屈突通和后面的程知节乘势挥军反击,王世充又一次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王世充一看不好,赶紧带领着大军撤退,鳌鱼王子和单雄信顾不得在冲杀,赶紧保护着王世充破营而出,逃之夭夭。
李世民和程知节带队在后面穷追不舍,一直追杀到了洛水旁边,看到对面影影焯焯有敌人大队人马活动,这才收兵回营。李世民让人再次查点收获,俘获和斩杀的达六千多人,大郑骁骑将葛彦璋也被唐军抓获。
杨公卿在洛水对面大摆疑兵阵,吓退了李世民和程知节,接应王世充狼狈逃回。这次失败让王世充信心全无,从此龟缩在城中,不敢轻举妄动。
王世充见势力几乎干涸,在战场上又谋不到出路,便非常恐惧,灭亡的预感紧紧揪住了他的心。他派出哥哥的儿子代王王琬和大臣长孙安世前往河北窦建德的都城乐寿求见窦建德,请求援兵。
当初,王世充和窦建德曾交好过一段时日,可是今年王世充请窦建德一起对付唐朝;窦建德答应的挺好还出兵拿下了相州和黎阳。哪知李世民一出兵,这位突然反手灭了滑州的徐圆郎,拿下了滑州,并且非常不顾安危的将隋唐第一扫把星收归账下。
李唐的使者一到,他就和王世充断绝了关系;并把李神通、徐世绩的父亲徐盖还有同安公主放了回去。
当王琬和长孙安世来到乐寿求救,窦建德也是犹豫不决就便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大家有的认为唐兵势大,好不容易才修复了关系不应该再趟浑水。也有人认为唇亡齿寒,如果让唐朝灭了郑国,在集中精力对付自己,夏国也抵挡不住,应该出兵帮忙。
中书侍郎刘彬建议道:“现在天下大乱,唐得关中,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而今唐派大军进攻郑,自秋天到了深冬,唐的军队越来越多,郑的地盘越来越小,唐强郑弱,郑必定支持不久。如果郑灭亡了,那么夏也呆不长了。
我军不如假意劝解,发兵救郑,我从外边进攻,郑从里边突击,必定可以把唐军击破。唐军撤退后,我再慢慢地观察情况,如果郑可以袭取,我军就突然袭击把它拿下;这样我便可以统摄两国兵马,乘唐军疲惫不堪之际,向西攻取关中,天下便可以统一了。”
窦建德为他所描绘的这一宏图远略深深地打动了,决意结束与大唐和好的状态,加入到唐郑战争中来。于是,他派出礼部侍郎李大师前往东都,答应王世充不久将派兵南下救援。他又派出了使者来到了长安请求李渊罢手言和,结束这场战争。
李渊一听说窦建德决定参战,就被吓了一跳,他仔细研究了一下两方的军力对比,怎么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于是下诏书让李世民撤军。
此时大郑太子王玄应率几千精兵从虎牢向东都运粮,夏国的使者李大师也在其中。随行的还有王玄应部将轻车都尉李君羡。
李君羡原来是李密的部下,投降王世充之后,很是看不惯他的为人,心中一直闷闷不乐;这一次前往东都,在路上和李唐联系突然发动袭击,将粮草和李大师全部扣押,王玄应只带了十几人仓惶逃回洛阳。
李世民封李君羡为骠骑将军,马军副总管;并从他的口中知道了洛阳的很多情况。例如现在洛阳粮草已经十分短缺,军队的实力也在飞快的下降。
大家对王世充的意见也越来越大,很多像李君羡一样的大将都心思浮动,准备投降。
当然他从李大师的口中也知道,窦建德准备出兵,并且已经派使者去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