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节 生长之季
搬到新家不与他们住大铺的队长拿了12枚金币,已经做了打算,花1个金币买一个陶罐,花3枚金币买一个铜盆,给两个孩子们买两件麻衣,农田里也种了麻,不过麻的产量非常少。
坎布斯拿着一枚金币仔细看了一下,铸造得比较粗糙,正面图案是首领的头像,下面有一行铸刻字,1金元,铸于蓝星历元年,背面是一座巨大的山峰,这是岛屿中央的火山,高耸巍峨,无论在岛屿哪个角落都能望见这座火山。
工匠所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机构,人数在高峰时管着1000多人,主要的职责是冶炼金属,铸造兵器,铸造生活器具,还有铸币,工匠所一口气铸了50万枚元年金币,5000枚银币,金,银由陈衍提供的。
金、银的兑换比例是100:1,神秘岛上盛产黄金,不产白银。
挖掘金矿列入了日程,如果黄金出产得多了,造成黄金兑换白银比例失衡,200:1,300:1,陈衍随时可以投入一批银币将多余的金币收走,这样一举两得,即可以控制金银兑换比例,将兑换比例控制在100:1左右,又可以大量收走挖掘出来的黄金。
货币的推出以及人口的爆增,可以抽出足够的人力去挖掘金矿。
......
蓝星国一切走上了正轨,所有人各司其职。
陈衍脚下的星球围绕着一颗巨大的恒星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大约是地球公转周期1.5倍左右,也就是说这个星球季节轮回一圈周期是1.5年左右,这个星球有三个季节,生长之季,炎热之季,凛冬之季。
陈衍传送到这个星球上的时候刚好在生长之季的开始,凛冬之季的结束,经过漫长的寒冬,万物开始苏醒,充沛的雨量使得自然万物像雨后春笋一样疯长。
陈衍在这个星球上渡过了生长之季,炎热之季,即将迎来凛冬之季。
......
在忽然的有一天,天气骤冷,凛冬之季到来了。
蓝星国所有事情都停止了,这天气极冷,大地一片雪茫茫的。
......
开荒的工作停止了,坎布斯被邀请去队长家里做客。
“这鬼天气太冷了。”坎布斯嘟囔了一句,紧了紧身上的兽皮衣服。
在公众议事上面,首领亲自给所有百夫长,民政官下了命令,在即将到来的凛冬之季,要确保不使一个人饿死,也不使一个人冻死,谁的责任,谁撤职,无论什么原因,失职,无作为的追究责任,所有民众负监督责任。
所有百夫长,民政官当场就向台下所有民众表态,坚决不使一个人冻饿死。
蓝星国在凛冬之季还没来临的时候,就做了大量的过冬准备,在仓库里储备了大量的粮食,食物。
为了蓝星国1万5000多人每个人有一件保暧的衣服,盖的被子,军队出动了40个百人队将周边丛林的毛皮动物屠戮一空。
坎布斯身上穿的兽皮衣,晚上睡觉盖的被子都是上面发的,保暧厚实。
穿过门洞,进入山谷,队长的家是在南区B排14栋,很好找,不过在去队长家之前,给队长带一件礼物,感谢队长一直以来的照顾良多。
买礼物以实用为主,坎布斯在陶器店花了4枚金币买了5个陶碗,这是一件非常贵重实用的礼物。
到达队长的家,坎布斯有些羡慕了,队长的妻子是一个非常闲惠的女子,将家布置得非常温暧。
屋子一个客厅,两个卧室,两个卧室两个小孩住一间,两个大人住一间,客厅里整齐摆放着桌子,凳子。
在墙角还有个炉子,烧的是蜂窝煤,蜂窝煤他知道,煤矿场采的煤,工匠所做的压煤模具,非常便宜,1个金币可以买12个蜂窝煤,这个冬天最畅销的就是炉子和蜂窝煤。
在炉子上面放着一个陶锅,陶锅里煮着肉,两个小孩子全身包裹着兽皮衣,眼巴巴地看着陶锅,咽着口水。
坎布斯对这种生活极为向往,不过,他要分到属于他的房子还要等到明天生长之季的后半段时间,要娶到一个闲惠持家的老婆就非常困难了。
以前男人比女人更宝贵,每到凛冬之季食物断绝的时候,最先饿死的是老人,女童,女人,猿人将人类俘虏,会杀死老弱妇孺,保留青壮奴隶。
现在女人最宝贵了,蓝星国一共1万5000多人,女人只有3000多人,男女比例比例4:1,很多人日子越过越好了,开始想其它了,有个家庭,有自己的孩子,......。
为了鼓励人口,蓝星国出台了各种奖励政策,生一个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奖励200枚金币,生的孩子由国家养,每个月发一笔丰厚的补贴,一般一个家庭生四个孩子光拿到奖励,补贴就非常富裕了。
饭菜做好了,炖了一锅肉,里面加了土豆,一些蔬菜,还蒸了十几个馒头。
队长用筷子夹了两块肉分别放在两个孩子的碗里,有些感叹地说道,“以前何曾想到过这样的生活,怀疑就像梦里一样。”
“是啊。”坎布斯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点了点头。
“想到每年的凛冬,现在想起我都有种不寒而栗。
去年,凛冬刚过去一半,我们部落就断食了,我儿子,我女儿差点就饿死了,直喊饿,我妻子也饿得躺在床上,没有一点力气,靠水填肚子,那时我的心绝望到深渊了,......,部落的首领没办法,冒着外面的寒冬大雪带领大家外出寻找食物,那次运气非常好,碰到一头冻死在雪地上的牛角龙,才让部落撑到了生长之季的来临。
这种让人陷入到绝望到深渊的一幕我绝对不想再发生一次了。
相比我们住在温暧舒适的屋子里,一家人围成一桌吃着热气腾腾的食物,在丛林其它部落,这个凛冬不知道要冻饿死多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