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战术大师李世民
女帝有自知之明,并没有干涉大将统军,知人善任一向是女帝的优点。
八九里之外,五万步卒和八千骑兵组成的唐军停了下来,密集的军阵中,刀枪如林,旌旗蔽空,数十名武将围在李世民四周。
“陛下,敌强我弱,不如先固守,消耗敌军,寻找战机,然后决战。”一名大将建议道。
这套先固守,消耗敌军,寻找战机,然后决战的战术,是李世民长期以来的惯用战术,具体是先固守不出,消耗敌军的兵力和锐气,等到时机成熟,让正面部队先与敌人接战,让敌军锐气受挫。
在关键时刻,轻骑袭扰敌军两翼,重骑突击,使得敌军大乱,最后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痛打落水狗,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彻底消灭。李世民用这种战术以少胜多,屡试不爽,很有心得,武将们也习惯了这种战术,不过这一次不一样。
李世民摇摇头,“不可,今日不同往日,敌人来的太过突然,关内的士兵加起来也不到十万人,还要这驻守各处,能调动的全都在这了,此战必须速战速决。”
作为大师级的军事家,李世民清楚的知道,大兵团的弊端,有时候人越多输的越惨,尤其是在平原地带,一但军队主帅指挥失灵,全军崩坏,是很容易的,碰上魅力型的主将,像项羽那样的,自然是不会混乱。
碰到军纪严明的军队,也不会混乱,不过对面的周军不是,周军是一支由府兵制组成的军队,这种军队的士兵在战前都是农民,在没有名将的情况下,被敌人强行突击,很容易崩溃。
“速战速决”武将们不淡定了,不到六万人对阵三十万人,还要速战速决,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武将们无法理解李世民的策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老一辈的名将不是死了,就是告老还乡了,新一代的名将大都在边陲之地,留守京城的不是官二代就是庸碌之徒,想要跟上李世民的思维,可以说很难。
大将们的反应,让李世民很失望,这一次非比寻常,不能再按照之前的战术了,李世民的脑海里闪现了一个高大模糊的身影,前隋名将杨素,李世民打算借鉴杨素的作战手段。
“先派三百人出战”
什么?武将们更加不淡定了,陛下莫非老糊涂了,居然派三百人出战,这不是送死吗。
“先派三百人出战”李世民斩钉截铁的说道。
程知节和尉迟恭等老辈人物都不在,也没有人敢劝说李世民。
两柱香之后,周军前军五万人来到唐军的阵前。
周军的大将观望了一会儿唐军的阵型,感叹道真是劲敌,渭水之畔怎么会无端出现一支这么雄壮的军队,真是咄咄怪事,而且领军的人穿着黄金战甲还打着龙旗,不对劲啊,没听说过有人称帝啊!
这时候,唐军阵营中走出了三百人,皆身披重甲。
这是?周军的将军们大笑了起来,三百人出战,难道统军之人傻了吗。
“放箭”大将手一挥,黑压压一片箭雨压向唐军冲锋的士卒。
“杀”
“杀”
“杀”
“杀”
……
……
三百名唐军披甲士卒呐喊着冲锋,在冲锋的过程中不断有人倒下,再爬起来,倒下,爬起来,倒下,爬起来倒下,爬起来,直到全身插满羽箭,再也爬不起来。
最后只剩下十几名唐军,朝本阵跑去,在距离本阵百步的时候,李世民手一扬,同样是箭如雨下,十几名士卒被当场射死。
“再派三百人”李世民冷酷的说道。
大部分将领的脸色都变得很难看,只有几名上了岁数的将领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因为这种战术前隋名将杨素用过,他们有幸见过。类似的战术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用过,杨素用这种战术打败了无数的对手,越王勾践用类似的战术打败了吴王阖闾。
三百名唐军再次走出军阵,周军阵营骚动了一下。
周军大将手中军旗一挥,传令兵举着大旗晃动了起来,周军右侧的一支弓箭营走出,对着天空攒射了起来。
箭如雨下,这一次唐军的进攻依旧失败了,不过没有逃回去,因为逃回去也难逃一死。
第三次,三百唐军出战……
冲到周军营前五十步,
第四次,三百唐军出战……
冲到周军营前十步
第五次,三百唐军出战……
冲进周军阵营,杀伤数十人
唐军出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第六次,三百唐军出战……
冲进周军阵营,杀伤两百人
第七次,三百唐军出战……
冲进周军阵营,杀伤四百人
周军大将脸上的笑容凝固了起来,他明白了,唐军不是傻瓜,唐军也不是在用人命消耗弓箭,唐军是在夺魄,夺士卒之魄。
周军大将所料不错,数万周军已经被唐军视死如归的进攻,吓住了。
第八次,三百唐军出战……
冲进周军阵营,逼得周军大将后退,大将一退,帅旗跟着也退了,周军五万前军也跟着后退。
“不要退,接战,接战!”
周军大将快疯了,本来是为了占便宜,没想到上当了。
“骑兵出击,从侧翼扰乱敌军阵型,步卒跟上,玄甲精兵随朕冲锋。”李世民终于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数千名玄甲皂衣的重骑兵从唐军的阵营中冲出,跟随在李世民的身后,像一道洪流一样冲入周军阵营。
混战中,周军主将再也无法指挥全军,五万大军被玄甲精兵打的狼奔豕突,后续跟上的唐军更是快速蚕食周军前军,五万周军不是投降,就是向后溃逃,把后方的周军也冲散了。
前军溃散!
中军溃散!
恐惧的情绪像瘟疫一样,传遍周军前军和中军。
在绵延十数里的战场上,不足六万的唐军把周军前军和中军的二十万大军杀的是一败涂地,周军将领们陷入绝望之中,纷纷带领部下投降。
渭桥边的女帝,见状果断带领后军十万人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