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 北印度海外领
1797年1月,大唐海军一支以轻巡洋舰和护卫舰为主的巡洋舰队,炮击了印度西海岸城市苏拉特。这座城市原本是英国人的,在之前的战争中,法国人夺取了下来,不过因为缺乏经营能力,又回到了马拉塔人的手中,英国也曾想夺回,不过受到了法国人和唐人的阻挠。
苏拉特的守军在遭到炮击之后,没有企图做什么反抗,直接挂起了白旗,随后廓尔喀士兵入城,占据了这座印度西岸除了孟买之外最有战略价值的港口城市。
随后,以廓尔喀旅为主的唐军大举攻入古杰拉特,与在奥里萨的情况类似,土邦军队战斗力相当有限。不过几个反对佩什瓦的土邦王公还是集合了力量,组成了一支联军,企图击败入侵的唐军。
这支军队里面其中有很多是聘请自欧洲的教官,大部分是法国人,是法国帮助土邦王公们训练的力量。而在开战之前,法国的教官和军官们立即以跟大唐的友好关系为名,背弃了马拉塔联盟,使得多达四万人的近代化军队产生了混乱。
唐军突袭了这支近代化的马拉塔军队,尽管实际参战的只有廓尔喀军队的一个团,正规唐军两个团,总计五千人左右的兵力,但是马拉塔军队还是被打得大败,被唐军来回穿插,分割包围歼灭。
马拉塔王公们组织了20万军队用于反抗,而这20万人中,绝大部分是从田地里面拉出来的低种姓农民,别说没有合适的武器装备,甚至连训练都没有。低种姓的印度人在被奴役上很有优势,但是当他们变成士兵之后,却无法真正地变成果决能战的士兵。也有一些专门用来作战的高种姓,比如拉杰普特人,曾经是莫卧儿帝国中出色的骑兵。可是显然时代已经不一样了,而且这些年来拉杰普特士兵已经逐渐糜烂,在面对唐军的时候,仅仅一两个回合就被打得哭爹喊娘而去。
在战场甚至还出现了唐军炮兵营用十几门榴弹炮轰击,结果将马拉塔土邦军队近十万人给击退的情况。所以,不管是唐军中的本土人还是廓尔喀、缅甸人、暹罗人,几乎都对这群印度人看不起。而南亚战区更是极为乐观,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
唐人的成功也刺激到了法国人和英国人,虽然唐军强大是英法乃至所有列强的共识,可是唐军不过在战场上只用旅级和团级规模的作战力量,像是牧羊犬赶绵羊一样地将数万甚至十多万马拉塔军队赶来赶去,彻底暴露出了印度当地势力的孱弱。
英国人对此也做出了总结,威灵顿公爵在写给国内的信中表示:“在十几二十年之前,我们认为征服印度是一个长期而困难的任务,这里富饶而人口众多,虽然土邦王公们矛盾重重,但是兵力是我们的许多倍,一旦联合起来,就会让不列颠吃到苦头。可是当不列颠在快速进步时,这个国度却没有什么变化,我们掌握了更新式的武器,尝试了更新的战术战法,使得我们的军队能够在战场上击败等同我们数量十倍以上的敌人。唐人在马拉塔的胜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据我所了解,唐军并没有大规模使用他们的装甲部队,更没有他们的轰炸机,因为用这些武器对付拿着弯刀和长矛的印度人显然是浪费的。我认为出兵的唐军的装备水平,与我们不列颠军队是接近的,也许在机枪和火炮上略有优势。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轻易地击败了马拉塔联军,并且夺占了广阔的土地。英格兰不能再等待,我们需要即刻出手,首先拿下迈索尔,然后是尼扎姆,确保我们对印度南部的控制,形成跟大唐共和国在印度次大陆上的分庭抗礼,尽可能地为联合王国争取利益。”
法国方面也同样也摩拳擦掌,派出了在大革命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将军儒尔当,从法国本土带24000名法国士兵前往印度,打算从马拉塔帝国身上分一杯羹。
不过英国和法国的努力相比起大唐的大手笔,仍旧是小家子气了一些,从苏拉特登陆的唐军仅仅在两个月零十五天后就打到了喜马拉雅山山脚下,大量的土邦被灭,而大唐从本土和各海外领抽调精干的公务员团队,用来对广阔的印度进行治理。
在十余年的海外领建设之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海外领居民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并且受到了一定的唐式教育。这些人都对大唐有着比较强的认同感,同样也是所谓的既得利益者。相比于普通的海外领居民,他们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而他们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大唐给予的,自然要大力拥护大唐。
大唐本土也比较缺行政人员,大量的新拓荒的城市都用得上公务员,所以越来越难从本土抽调行政人员,而且公务员们也通常觉得从本土到海外领去任职,即便职衔上普遍提升一级或者更多,但也有流放的感觉,所以热衷于此的人并不多。所以前往印度的大唐公务员们多是少数族裔,其中以日裔和暹罗裔居多。
唐军在四月份的时候就攻占了名义上莫卧儿的首都德里,并且俘获了莫卧儿皇帝。这个皇帝早就没有什么实权了,甚至连橡皮图章都算不上,因为下面还有一个马拉塔帝国。
比琚国冲预估的多了二十来天,大唐用200日的工夫就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夺取了从印度河平原到奥里萨的大片土地。大唐官方也在同一时间宣布,莫卧儿和马拉塔自动终结,大唐将在实控区内建立北印度海外领,治所德里。
短期内大唐无意在这个海外领投入巨资和倾斜移民,仍将以利用当地势力统治当地,慢慢地拓展大唐的影响力,并且培养一批忠于大唐的当地人,随后逐渐在该海外领实现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的计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