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直谏
高宗打击那些势力的目的,不是铲除武氏中人,而是彻底打压武氏影响力。
尽管他目前已经不再坐殿参政,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大唐仍属于李姓的天下。
武后坐拥影响力越来越强大,恰好借用此次事件,狠狠地打压一下武氏嚣张气焰,这对于保护李姓皇族有巨大好处。
李之心底不禁感叹,自己的政治智慧还是非常欠缺的,包括明王与建成王二人,不在皇帝位置上,也不会具备那种更深层次的政治远瞻能力。
看似被人逼宫到头上,还要密令长安城的自己给他提供帮助,此时看来,那等求助之举又何尝不是一种手段?
如此看来,高宗向外界传递的病入膏肓假象,里面也有几分是在做给他看,这是李之脑海里此时浮献出来的想法。
只是机缘巧合,自己不但与之之间建立了更牢不可破的合作关系,更用一个消息让虎威深藏的皇帝,忍不住要亮出他的獠牙了。
午饭就是在这间房内进行的,在送膳之人来到前,高宗又恢复了之前的萎靡状态,但已经坐起身来了。
期间他再也没向李之谈论实际问题,机械地咀嚼侍候进膳内侍的挟来饭菜,偶尔与李之许下些诸如商业房、宫内人员调配这样的小事情。
这些许诺也正常,太平公主就在正清文绮堂入了股,整个大唐天下都姓李,帮自己女儿一些小忙还不是随口之事。
李显在开饭前也赶到了,这还是他被强招来洛阳后,第一次陪皇上用餐。
他可是知道父亲的真实身体状况,因而不但对早已到来的李之没有一丝醋味,反而在心底暗自感激。
因为按照常理推断,皇上对自己在长安城的所作所谓很愤怒,一直避而不见,没将太子身份废除已是最大的宽容了。
李之一出现,就想起来召见自己,还让陪同进膳,他当然以为是有人帮他垫了好话。
实则李显的到来完全是高宗的主意,能掌控全局的一国之君,随便说出句话,也是极有深意的。
他既然已将李之视为守护李姓皇族的最大依仗,给其营造一个与储君建立良好关系的条件,还是很有必要的。
李显再是于皇上面前敬畏有加,也是将来君王,没有他的支持,李之的计划行使也不容易。
因不知父亲是否真的气火全消,李显并不感多说话,只是在李之有意无意瞥向自己时,才就些琐碎事应和几声。
午餐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李显离开之前,高宗特意赐给他一件灵石把件,“这是李先生送来的,你也有一件,记得贴身佩戴,不要转赠他人!”
李显强抑制住心中兴奋劲,恭谨地退身离开。
与李之再做一段时间的商议,就示意他可以走了。
谁知,在李之将要出门时,高宗忽然开口:“李先生,你以为太平性格与她母亲如何?”
这话也只有李之心下明白,所谓的阴盛阳衰说道,对方知道自己并未将太平公主讲出来。
他正要回答,高宗已在扬手:“去吧,记得对太平好些,这孩子命运舛,也极可怜!”
李之默默走在取马的路上,不觉间背后竟是有微微汗渍凉意。
高宗显然对太平今早的无故献殷勤看出了点什么,再结合自己与他之间一番深入交流,居然能联想到很多内在的东西。
此人可没有如李之这般先知先觉,以及神奇感知能力,看待问题之深彻,完全出自于自身智慧与洞察力。
李之自认为若无能力加持,自己较之这位老人差得太多了。
一时间,他对于高宗的钦佩,更是深刻了很多。
不出意料,距离宫门不远处,李显就在等待着自己,身旁并为随从。
简单寒暄后,李之主动提及:“圣上对太子还是期望很高的,我与老人家谈了很长时间,主要还是关于南方港口的贸易问题。关于太子的并没几句,但也曾感叹过,说你与皇子之间兄弟情谊很深,让他很觉欣慰!”
李显表情明显踏实了很多,“都知李先生极受皇上重待,以后我有何做得不到之处,还请李先生及时指点迷津!”
李之慌忙拱手谦让:“太子殿下玩笑了,正文怎敢担当指点一词!身为皇族意愿,愿为皇室赴汤蹈火,绝无二言!”
李显乐道:“私下场合,我把你当兄弟看待,你也别再论君,论身份高低了!”
李之心下暗笑:得,这时候就已经想以君臣相论了,这心情也太急躁了些。
他口中可是不慢,接言道:“既然殿下说得这么明白了,我就不好再装糊涂了。太子有问题就请问,我知无不言!”
“皇上在港口建设之外,难道没提些别的事情?”
在皇室中耳熏目染了二十几年,李显也不会毫不所知。
尤其他明知自己父亲在借助病患隐藏自己,心中没有打算也不可能。
李之故作姿态的四顾一下:“圣上说了关于泰山一行之事,说是有人在逼宫,令他很是恼火。”
对这样的消息透露,李显深信不疑:“母后的确做得有些过了。父亲没说他会采取泽阳的回应措施?”
李之苦笑道:“太子过于高看我了,以你对圣上的了解,这已经属于皇权间机密事了,他老人家怎么会对我流露出更多?”
“也是,阿耶习惯于旁人理会他的意图,但绝不会直言相告。尤其是这等隐秘事,能面对先生发一下牢骚,已经不容易了。”
“但好像圣上对此事已有把握解决,具体缘由我就不清楚了。只是根据表情看来,不像是放在心上的样子。”
“一位皇上,一位皇后,唉,做儿女的夹在其中,滋味很不好受啊,还不能做些什么!”
“我建议太子不要掺和此事,也许圣上早已胸有成竹,不然事到危机关头,他怎会不召见太子?毕竟你是他一手定下来的储君,不找你商量找谁商量?”
“先生的意思是要我故作不知?”
“不是故作不知,而是静观其变!试想,事件无论发生与否,太子才是最受影响之人,因你是第一顺位继位之人,不参与其中旁人也会有很多猜测,唯有静观其变,才更要人莫测高深,不敢轻忽,包括武后在内!”
“多些先生指点,我好像有些明白了!”
“太子殿下,若我再直言几句,有个强悍的武后大人,今日敢于向圣上逼宫,明日就敢强行干预政务,但大唐终归只属于李姓,小小的威迫算不得什么,只要不令武姓强压过李姓一头,太子大可以暂时韬光隐迹,少露锋芒,暗中储力才是最好。”
“不得不说,李先生这番话里的主题有些大啊!不过我理解你的忠心,你的出发点是基于李姓考虑的。”
“我仅是一个大唐臣子后代,承蒙皇室赐姓,又荣承圣上赐以皇家二字并以尚方剑,不久前更颁下忠义王称号,这一生都不会忘了圣上对我李正文的厚待有加。实不相瞒,今日里圣上又交代与我,好生维护李姓皇权不至于旁落,因而守护李姓皇族为我唯一报答方式,至死不敢忘!所以才胆敢向太子直谏,武姓在我眼里仅为他姓,做任何事的目的只会考虑李姓,守护李姓,我敢于付出一切!”
“难得李先生一片赤诚心,你的话我记住了!”李显似乎有些动情。
“殿下,前提是我们目前不是硬碰硬的时候,我可以冲锋陷阵,你却是李姓旗帜,不容稍有疏忽,隐忍不是怯敌推让,而是积蓄势力,储势待发!太子也知道,我本身是位修炼者,不能干预政务,今日之言也会是唯有的一次,今后会化身为纯粹商人,不会再对权势核心有半点参与。太子日后一旦大权在握,我就会随时以军人身份出现,李姓大旗指到哪儿,我就会杀向哪里!”
李显深深望了李之一眼,重重拍了一下他的肩头,“难怪皇上会赐封与你忠义王!李先生,正文兄弟,今日一番话我记下了!”
李之可不是一时心潮澎湃,或者说心血来潮,而是他深知武后的可怕。
这位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第一的猛女的充满艰辛政治之路,因为权力斗争,可以残忍地相继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
正是李弘、李贤的不知隐忍,不会装孙子,从而把自己陷进了最危险境地的。
他可不希望李显步入后尘,因自己的出现,大唐已出现很多变化,武则天有心做皇帝,变李唐为武周,就必须扶植武氏一族,清除对武氏有威胁的所有异己力量。
李显一旦稍有强势表现,令武后感受到威胁,不排除她让李显如他的兄长一样消失掉。
没有李姓扛大旗者,何言日后的东山再起。
或许此刻李显并不会完全理解李之一番良苦用心,日后多用脑子想想,他就会体会到里面的寓意深长。
之后李之态度就松弛下来,“公主殿下目前可是我的合伙人,太子不想随我一起去看看?况且,你我在此地交流,不见得没有在暗中关注,我也正好能利用太子盛名,给正清文绮堂带去更多生意。”
李显乐道:“我正有此意,似乎在一夜之间,正清文绮堂大名就响彻洛阳城,我也想去看看实际情形!”
他一招手,就有随从牵马过来,一行十几人,随李之很快就出了宫门。
李之的话可不是随便出口,宫内几乎随处可感知探识力,哪一道探识也不低于二级大师,里面自然会有武后一方之人。
李显的到来,引起很大轰动,正清文绮堂因此而陷入短暂地纷乱。
好在有大批禁卫军的存在,秩序很快就被控制下来。
太平公主见到兄长的来到,自然是由心衷喜,储君的重要性,远比几个公主叠加起来的影响力还要强出许多。
他肯出现,无疑在表达自己的认同感,这会对生意有无限潜在意义。
而隐隐中也有她心中的一份小欣喜,李之能与太子一起出现,而且看起来之间有说有笑,两人显然相处得不错。
今日里的客源,较之昨晚更多,很多权贵人家的家眷大规模出现。
因而也就代表着,有更多人辨识出太子身份,之前纷乱就是因这些人而起,而接下来的销量猛增,他们也是主力军。
这就是权势的影响力,不需要特意表达,本人出现在这里就是意图显露,那些人还不拼了命的给太子捧场。
于是,一时间店员们更忙碌起来,往来于库房的搬运身影也越来越频繁。
李显一行人也没多待,一炷香之后,就与主人告辞离去,却因此给正清文绮堂带来越来越多地涌入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