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传说
许多年后,金城的百姓,还会时常兴致勃勃跟自己的晚辈们提起,发生在天授三年秋天的那场天地异象,并怀揣着莫大的敬畏之情,激动地描述神勇无双的皇帝陛下,降临这片黑暗之地时的非凡英姿。
在他们孜孜不倦的讲述中,那位给这片土地带来莫大福祉,让普通百姓丰衣足食、让乡野之地都能夜不闭户的伟大皇帝,有着高达百丈的伟岸身躯,浑身散发着让人禁不住顶礼膜拜的神光。
尤其是一双摄人心魄的眼睛,比城门洞还大,比太阳还要明亮。
陛下手中的天子剑光芒如星河,随意一挥,便是剑气纵横三千里。这片土地上所有的逆臣贼子,都会在这一剑中灰飞烟灭,而心向大唐皇朝的忠义之辈,则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只会感觉到如沐春风。
围绕在陛下座下的护卫们,也是个个都有神仙般的风姿,强大得不可战胜。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念,老人们还会信誓旦旦的说,金城曾经最强的一批大修士,那些鱼肉乡里、盘剥百姓、动辄抢人妻子、伤人性命的权贵,刚刚离地飞起,就被陛下的护卫们一刀斩成了血雾。
至于那个血统不纯、窃据高位、对百姓施行残暴统治的所谓新罗王,只是对着我们至高无上的陛下吼了一声,还没来得及拔剑出招,就被陛下一道目光给看得当场倒下,神魂俱灭!
皇帝陛下的故事,在屋檐下晒太阳的老人们总是讲不厌,而吃得圆圆胖胖的小辈们也总是听不够。
至于常年出没在阴暗潮湿的街巷角落,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面容枯槁像鬼一样的一些邋遢疯子,会跳出来有气无力的大骂老人们数典忘祖,痛哭流涕的告诉孩子们,不要被那个魔鬼迷惑了心智,要记得重现新罗王朝荣光之类的话时,都只会得到老人、孩子们的白眼。
若是心情好,老人们会打发两个馒头,将这些不知所谓的乞丐驱散,若是心情不好,老人就会扯开嗓子大喊,叫来坊丁、武侯,将这些奇怪的、诋毁美好社会的人送进大牢。
孩子们总是有很多疑问,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老人们的讲述,每到这个时候,气急败坏的老人们就会揪着那些孩子的耳朵,将他们带到坊中的道观或者是寺庙,指着整整一面墙的壁画,让他们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那些尺寸巨大的壁画,记录了金城迎来新天的景象:翻滚的连绵青云,身携明光的神武陛下,出刀的皇帝座下护卫,被斩杀当场、面色扭曲惶恐的恶人修士,还有直挺挺倒在地上的新罗王,满城跪拜的百姓们。
这个时候,看着孩子们张大了小嘴,惊讶、崇敬、膜拜的模样,老人们就会满意而欣慰的点点头。
然后,他们总是用一句差不多的话,来结束自己一天的教育工作:“那一天,陛下把腐朽罪恶的新罗王朝送去了黑暗的末日世界,却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新生!孩子们,你们要好生读书、好生修行,将来长大了、成了才,才能为辉煌的大唐皇朝效力,为我们伟大的皇帝陛下尽忠啊!”
......
随着金峣、甄萱,和后百济王都完山州、新罗王都金城中,违逆大唐的文官武将、大修士被屠戮殆尽,两国再也无法在唐军占领各
座城池时,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虽然零星的闹事者依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但在大势面前,他们注定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准眼就被唐军的铁甲海洋扑灭。
唐军占领主要城池后,立即在青衣衙门修士的配合下,对城中原有军队缴械,将战士集中看管。随后主持地方政事的文官到来,检查户籍民册、巡查地方,重新丈量土地,再视具体情况给战士分派田地,让他们其中大部分人卸甲归田。
诸番事宜下来,没有三五个月无法理顺,民政差事多半繁琐细致,需要耗费官吏们很多精力。
好在有十万大军驻扎在半岛,主持大局,就不会出乱子,再从原来的地方军中,择优选取一部分帮助唐军维持地方秩序,州县也会渐渐恢复平稳。
这些事李晔早已不必亲力亲为,随军带来的文官要到地方上去,都不必他一一分派,真正需要他做的,只是重建安东都护府,选定都护府的主要官将。
都护人选自然是赵破虏,新罗初定,他还需要带着大军在此驻扎一段时间,不过他不管民政,领头的文官是张文策。
前两年,张文策出任过南诏宣慰使,是以对战后抚民差事很熟悉。新罗“未经王化”,需要一个才敢卓著又经验丰富的官员,来主持大局,解决各种问题。
张文策这些年的差事都办得很好,个人成长很快,作为一个士子,原本他还有些过于“道德”的嫌疑,在南诏被王建上了一课后,现在是出了名的铁血文官。
该施恩的时候施恩,该杀伐的时候杀伐,尤其在对域外之民的管理、教化上,他很有心得。在新罗之战前,李晔便召见了他,就如何迅速教化新罗百姓问题问策过,在得到满意的答案后,才决定让他来主理新罗政事。
在如今大唐朝廷中,宰相崔克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振,无疑是文官领头羊。不过作为社稷柱石,他们需要坐镇中枢,轻易是不会离开长安的。
而以张文策为代表的,一批才敢卓著的青年官员,现在是皇朝文官团体中的骨干力量。他们大多经历过平卢时期,在李晔南征北战、平定国内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历练机会,如今年富力强,正当其用,是大唐文官集团的第二阶层力量。
这个阶层的力量十分庞大,大唐的精锐之师将战旗插到哪里,他们都能及时跟过去治理哪里,将彼处彻底变为大唐疆土,将那里的百姓完全变成大唐治下的子民。
再往下,就是长安修行学院出来的学生,张长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相比于张文策这些前辈们,他们的才能更加综合、全面,胸襟也更加开阔,而且身上没有那么多儒生气息,做起事来更加没有顾忌些。
这当然有利有弊。勇猛精进、思想相对独立,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但少了儒门信仰与儒生气息,心中的道德标准就低,成为奸佞妄臣、贪官污吏比青州儒门的士子更容易。
不过一个官员是否成为奸佞小人、贪官污吏,道德境界、信念信仰虽然是基础,但也只是一部分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律法的制约、官场风气的导向。对后者,李晔有充足的把控能力。
从李振、崔克礼,到张文策、张仲生,再到张长安,
这就是现如今的大唐文官的三个层级,体系完整,底蕴深厚,后继有人,确保了大唐文治可以长久稳定昌隆。
对于新罗的治理方向,在李晔的计划中,安东都护府也是暂时的。新罗这片土地,早晚要成为大唐治下的寻常州县。
对他个人而言,拓土开疆,让更多百姓心向大唐,也关乎修为境界的提升。
在明确感觉到,大罗金仙不是修士境界的天花板后,李晔就有去看一看圣人境风景的想法,所以他需要更多百姓的气运之力。因是之故,征服新罗、倭国不是终点,只是另一种开始。
李晔真身出现在新罗,只是为了底定大局,当然不会逗留太久。以他现如今的实力,穿梭各地也花不了什么时间,就算前线有什么情况要他出面,也能很快抵达需要他的地方。
大唐出征新罗、倭国,连上官倾城都没动用,自然也轮不到岐王出面。这段时间,老安王府隔壁的岐王府,却没有半刻清闲,成天成天的鸡飞狗跳。
原因是闲下来的岐王,最近不知道那根神经搭错了,竟然找来了长安城最擅长歌舞的青楼清倌儿,教授她音律歌舞。
李晔出皇宫到岐王府来很频繁,自然也用不到什么车驾仪仗,白龙鱼服的走进月门,就看到院子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莺莺燕燕,被一手叉腰站在台子上的岐王,指挥得脚不沾地团团转,手中不是抱着团扇就是拖着水袖,一旁两个容貌娇媚的清倌儿,正在轻声给柳眉倒竖,对自家歌姬不甚满意的岐王各种建议。
注意到李晔进门,岐王摆摆手,示意由两个盛名满长安的清倌儿,带着大家伙儿继续操练,自己招呼李晔在一旁的食案后坐了扯闲篇。
清倌儿自然看到了李晔,不过没怎么在意,能跟岐王平辈论交的人,她们没资格主动前来见礼,至于李茂贞新买的这些歌姬,也同样不知道李晔的身份。
“你怎么忽然对音律歌舞有兴趣了?”李晔往嘴里丢了颗葡萄,看岐王忙得俏脸通红的模样,分明就是对这些事很上心,遂好奇地问。
除了朝会和处理政务,李晔很少呆在宫里,毕竟没什么贴己人,不是去三省六部跟崔克礼、李振喝茶,带着大少司命出城四处游玩,就是到岐王府来找李茂贞。
相比之于前两者,李晔更喜欢来岐王府,离了战场就大大咧咧的岐王,总是充满活力,哪怕李晔成了皇帝,被李晔在言语上轻薄了,该给李晔甩白眼的时候也不含糊,嘴馋了依旧会把李晔推去厨房,拼起酒来更是张牙舞爪从不相让。
跟这样的岐王在一起厮混,李晔一直是轻松愉悦的,处理国家大事乏了,他都会来岐王府调节一下心情。
岐王往自己嘴里喂葡萄的动作停住了,慢悠悠地道:“你觉得我学音律歌舞有问题?”
李晔品尝着今秋刚上市的新鲜葡萄,想都没想顺口道:“那是寻常女子才喜欢的东西,你一个沙场名将皇朝藩王,怕是不好驾驭这些细致活儿吧?”
这话李晔刚刚说出口,忽然就觉得不对劲,果不其然,岐王听了他的话,顿时柳眉倒竖,恶狠狠的瞪着他,咬着腮帮子一字字道:“你觉得我不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