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漳州战役(六)
平和、诏安、漳平的援军相继到来,都义无反顾地跑进了郑家军的包围圈。
除了诏安的守将稍稍抵抗了些,平和、漳平的守将一看到中计了,立马就投降了。
永历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从诏安赶来救援的清军亦被顺利击灭。
两天一夜间郑家军成功诱歼五拨“援军”,总俘虏了将近六千清兵。
此战过后,漳州各县已彻底失去防守军力,便如柔弱的羔羊一般,可以任郑家军宰割。
漳浦看到三万多郑家军来到城下,吓得留守的清兵立马开城投降了。
留下一千郑家军以及两千多归降的清兵留守漳浦,郑家军朝着云霞杀去了。
快到云霄时,王起棒前来面前郑成功说道:“大将军,云霄守将姚国泰是张国柱的心腹,只怕此人不会轻易投降我军。虽然我军必能攻克缺兵少将的云霄,但毕竟会有伤亡。而且姚国泰也是辽东铁骑的旧人,也擅长骑射。请军末将带人前去用计擒获此人,好劝降此人为我军效力。”
说完,王起棒地看着郑成功。他会相信我这个刚归降的清将吗?
郑成功听到立马答应道:“嗯,就照王将军意思办?”
看到郑成功没有一丝怀疑,王起棒大喜地喝到:“末将定能劝说此人投降我军!”
云霄城北门,当值的守城士兵正在闲聊的时候,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到近不断接近!
守卫城门的士兵立即停止闲聊,警觉地戒备起来。在城下士兵的招呼下,城楼上的士兵也已经做好了收吊桥的准备。
不多时,就看到一百多清兵朝着云霄城跑来。
看到是自家的士兵,守城的士兵松了口气。
一名视力比较好的士兵眯起眼睛仔细地看过去,突然惊讶地说道:“好象是王将军,还受了伤!”
很快,那上百名清军就跑到北门,马上的王起棒身上血迹般般,在左臂上绑着带血的绷带。
看着城上的清兵,王起棒非常焦急地大喊道:“是我们!快开城门!快快!”
城楼上的守城士兵个个面面相觑,虽然都认识王起棒将军。但姚国泰将军有令:现在战事紧急,无军令不得开启城门!
看到城门没有开,王起棒顿时怒喝道:“混蛋!快开城门。我们中计了,张将军受了重伤,快开城门,给将军找大夫!要是将军有什么三长两短,你们担待的起吗?”
那些守城士兵往城下一看,看到张国柱将军双目紧闭,身上衣甲上沾满了血迹,躺在一块木板上一动不动。
那些守城士兵急了,忙喊道:“快,放下吊桥,打开城门!把将军接进来!快!”
同时派人传信给姚国泰将军了。
“扑通!”吊桥落下!
姚国泰听到消息,飞奔到城门。一看到张国柱受伤了,也不顾上王起棒,立马附身想查看伤情。
刚低身,靠近的王起棒立马抽出一把牛尖刀,抵制在姚国泰脖子上。喝到:“全都不许动,张国柱已经死了,漳州已经被国姓爷郑成功攻克了。郑家军正朝着这边赶来,云霄是守不住了。不想死的话,就不要乱动。”
此时王起棒的部下一刀将吊绳砍断,将城门附近的清兵逼退。
姚国泰听到王起棒说张国柱死了,惊吓地看向张国柱尸体。
果然,张国柱面色苍白,无半点血气。而且这么久了,一动都不动。
姚国泰怒喝道:“王起棒你竟然勾结郑海寇谋害将军。”
“呵呵……”听得姚国泰的话,王起棒没有恼怒,反而朗声笑了起来。
“有什么好笑的?”姚国泰看到王起棒哈哈大笑时,恼羞成怒地喝到。
王起棒笑道:“张国柱那个王八蛋是怎样对待我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既然不仁就休怪我不义了!姚兄,老子钱响给那个混蛋克扣时,也是多得你照料,我才不至于去要饭。你的情我一直记得,所以才会冒死前来劝说你一同归降。姚兄,我们都是汉人,却是要委身于蛮子,日后有何颜面去见祖宗。国姓爷郑成功仁厚爱民,素有大志,是难得明主,我一归降他就委任我掌管一镇兵马。姚兄,你就算不为自己招降,也为你妻儿着想一下。跟我一同归降吧,国姓爷,答应只要你归降,就委任你为副镇。”
听到王起棒的劝说,想到自己的妻儿,姚国泰沉默了。
好久,姚国泰才开口说道:“我愿意归顺国姓爷郑成功!”
听到姚国泰归降了,王起棒立马派人传信给郑成功,让他派人来接受云霄城。
郑成功带着大军进入云霄城,在严令下,郑家军队云霄城的百姓秋毫无犯,让云霄的百姓从心底认同国姓爷郑成功。
云霄府衙中,姚国泰一见到郑成功就想跪下谢罪。
郑成功忙过去扶住他,说道:“姚将军肯归降,实乃我明严之大幸。来,清坐!”
说完,拉着姚国泰在一旁坐下。
“王将军、姚将军,我军擅长水战的将军很多,但懂骑军的却是没有几个,以后郑家军的骑兵就拜托两位了!两位初来咋到,贸然就晋升高职,我怕其人会不服。所以王将军就暂委任为上骑都尉,掌管铁骑镇。姚将军就为骑都尉,协助王将军训练铁骑镇。怎么样?”
虽然说不晋升高职,但是上骑都尉和骑都尉都比他们原来的官职高了两三级。
王起棒和姚国泰立马拱手喝到:“谢大将军赏识,我等必效犬马之劳!”
云霄城攻下了,郑成功留下杨才看守。
大军继续攻略漳州府县,三天后,没有几个守兵的平和、诏安、漳平等县看到郑家军就立马投降。自此漳州全府就落入了郑成功的统辖下。
清军轻易席卷了华夏大半江山,但由于攻占的时间太短,再加上满清本身就没有多少治理的人才。所以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南方的乡县,更多的只能依靠原来的大明文官官员,以及投靠过来的文士。
这些原大明文武官员大多都是墙头草,可以在满清势大的时候投靠满清,在看到大明有中兴的趋势后,转头反正归明了。
所以才会有金声恒、李成栋这种反复叛变的例子。
对于这些文武官员,郑成功也知道要想让他们真心归顺是很难的。
只是郑成功现在手头上没有那么多能治理的人才,所以暂时也只能依靠他们了。
不过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郑成功委派的都是些名声相对较好,不那么贪婪的人。
看到地盘大了,自己手下连几个能信赖能治理地方的手下都没有几个。
郑成功开始考虑日后,如果真的问鼎九州的话,那该怎么办?
看来建立政法大学的计划要提前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