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4 东家老女(十五)
她道:“民女琴艺有限,是以用歌来弥补,希望皇上不要怪罪民女这种取巧的小心思。”
皇上在听歌时被歌曲所迷,自然不会觉出什么。但是歌声一止,他脱离了那种特殊心境,以他的智慧,哪还会看不出林听雨这种小伎俩。是以林听雨曲一停就立刻坦承道歉。
那皇帝不但不气,反倒对她歌中表现出的意境分外神往,看着林听雨的目光都跟着变得异常不已。
他心中难掩悸动,喃喃地叹道:“女公子,真乃我南海国第一奇女子也。”说着他已经走到林听雨身边,伸出双手握住了她的肩。
林听雨微惊,赶紧退后了两步。
皇帝的双手悬在半空,人也呆在那里,明显是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一个女人这般爽快地拒绝。
林听雨忙跪拜下去,坦承道:“皇上恕罪,林妮虽为女子,却并不想困在后宫。”
林妮儿的愿望可是要被许多人求婚,若是她被皇上收入后宫,谁还敢来向她求婚?这个愿望还怎么实现?
皇帝的脸色沉了下来,道:“你可知道朕自打登基以来,就没有哪个女子胆敢违逆朕?”
林听雨默了一下,道:“既然如此,皇上宠幸的无数女人之中,是否有谁能够在皇上的心中永远停留,始终不曾离去?”
“永远停留?”皇帝喃喃地嘀咕了一句,不由得“呵”的无奈轻笑了一声。是啊,他宠幸过无数女子,但这些女子在他看来,不过如衣服一般随时可更换。他从不曾真正在意过哪个女子。
皇帝若有所悟,道:“你不想做一个在朕心中无法停留的女子,是这样的吗?”
林听雨道:“民女不想将一生困于后宫的斗争之中。”
皇帝叹息了一声,幽幽地道:“是啊,你一身才华,与你那故事中的张仪、苏秦这样的男子相比半分也不差,若是留在后宫,你这一身的才华也只能用于后宫女子那些无聊的尔虞我诈之中。你起来吧,是朕不该轻视你这样的女子。”
“谢陛下不罪之恩。”林听雨道,站起身来,心下松了一口气。
但,抬眼就见皇帝嘴角噙着几分冷笑,看向自己的目光也带了几分寒意,林听雨心中一突,怕不是这从来没有谁敢违逆的皇帝根本就不会轻易饶了她。
便听皇帝说道:“既然你不想困于后宫女子之斗,朕倒是想看看,你一身才华是可堪大用,还是只是纸上谈兵?”
林听雨道:“皇上有何吩咐,但说无妨,民女若是能够做到,定当竭尽所能。”
皇帝道:“先前听你讲起那三国故事,里面涉及到诸多用兵之策,想来你不但会讲故事,更擅长用兵之术。你虽为女子,但若留在宫中,确实是大材小用。
早上的时候朕接到边关急报,说是西边战事吃紧,朕正想着往西边再派强兵,既然你有如此之才,朕当授你元帅大印,让你掌管三军,破掉西蕃国攻入我边界内的强兵。
如何,你可敢接这帅印?”
林听雨掷地有声地道:“皇上有命,民女不敢违抗,自当接下这帅印,随同大军一起前往西部边界。”
皇帝嘴角微微抽了一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林听雨,心中无不惊讶地在想:“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居然就这样接下了朕要授出的帅印?她是否知道西部边关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她是无知者无谓,还是胸有成竹?”
林听雨倒也听九皇子讲过西部边界的一些消息,据说那里苦寒,如今又已入冬,应该更是寒冷非常,草木难以生长,食物紧缺。不然西蕃国不会年年到冬季就来骚扰南海国的百姓,尽可能多地抢夺粮食了。
不过,边关的军事情况以及西蕃国兵将的详情,林听雨却是一点不知。
皇帝心中的惊讶只是一闪即过。在他看来,如果眼前这个女子是无知者无谓,那她就算是战死在边关也是她活该;若是胸有成竹,想来她到了边关,多少能有一些作为。
西蕃国因为是游牧民族,向来兵强马壮,又因建国在苦寒之地,经常缺乏食粮,是以往往会在水草不继的时候抢夺两国边界,无论是东泱国还是南海国,其与西蕃国接壤的地方都是不胜其扰。
只是两国就算多施强兵之策,但是兵士的战力仍旧难以与西蕃国相比。
那东泱国富庶非常,多数时候都会向西蕃国献上大量的衣食物品,来求一方安稳。
可南海国远不如东泱国富足,却也必须向西蕃国献上众多的食物,若逢荒年,国内百姓都是苦不堪言,难以负荷。
南海国一旦交不出西蕃国索要的物资,那西蕃国的强兵就会突袭边界,有时甚至还会连连攻克数个城池,抢夺百姓物资不说,还会掠走大量的年轻男子女人,卖到东泱国为奴。
今年入冬就是如此,西边守将发来战报,那西蕃国已经攻克了两座城池,劫掠百姓不说,连誓死守卫西城的郡守刘安南都被他们掠走,要挟着皇帝拿食物去换。
眼见皇帝盯着自己不说话,林听雨复又淡笑道:“陛下,既然陛下要将帅印交与民女,那民女可有个不情之请。”
皇帝道:“哦?什么不情之请?”
林听雨道:“昔日兵中之事,民女一概不晓,也不会去管。但民女执掌帅印之后,旗下官兵无论服饰还是行军之法,以及训练之道,都得由民女亲自掌管。”
皇帝的眸子亮了起来,看来此女确实是胸有成竹啊!当下,他挑唇一笑,道:“好,朕就依你。明日班师回朝,朕就下旨,将你方才所提之事尽数写入圣旨,那边城守将自会悉数听你调遣。”
林听雨立刻跪下谢恩:“谢陛下隆恩。”
皇帝道:“你不憎恨朕将你派去那西北苦寒之地?”
林听雨道:“民女感谢皇上知遇之恩。”
“知遇之恩?”皇帝声音变得有些悠长,“那你觉得,我和老九比起来,谁对你的知遇之恩更重些?”